北京地铁、公交票价预计今年下半年调整。地铁将改变单一票价现状,或按乘坐里程计算票价,拟设立月票、季票等多种票制降低上班族通勤成本。
昨日上午,在“聚焦改革情系民生”形势政策报告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磊表示,下半年将对公共交通出行系统的票制票价进行调整,实现公交车和地铁“多坐多付费,少坐少付费”,公交车和地铁价格调整将统筹考虑。为降低每天乘坐地铁的上班族的负担,票价进行调整时可能会设置比较多的票制形式,比如上班族经常乘坐的路线会推出周票、半月票、月票、季票等多种形式,避免上下班通勤成本过高。
2007年10月以来,北京地铁实行单一票制,全程两元。低票价政策对北京公共交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奥运会期间,低票价政策提高了北京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缓解了路面交通压力。目前,北京的公交出行在全国城市中居于首位,低票价不仅吸引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而且也促进了路网建设的完善、公交运力的增强。
北京低廉票价的背后是不断上涨的公共交通补贴。以地铁为例,据测算,每一张两元地铁票的背后是平均4—5元的运营成本,为了维持廉价票制,需要公共财政大量补贴托底。
目前,北京地铁从最短的一站400米,到最长的全线88公里,都是两元票价,并不是科学的定价机制。多乘坐就要多付费,没有太多的道理可讲。并且,与其他城市相比,最短距离的两元钱也明显偏低。因此,仅从经济规律的形式上,下一步的调价也很可能以两元钱为基础标准,按距离来分段计价。
再往深了说,民生钱一共就那么多,都拿来补地铁,对别的领域公平吗?最近七年来,北京财政累计补贴公交931亿元。过多的钱投在地铁票价上,可能会影响新线的建设、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不利于对地铁拥挤状况的改善。还要看到,当交通补贴占到民生支出7.9%的时候,本应得到更多扶持的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可能都被剩下的一两元的出行费用给挤占了。
所以,这次改革从更大格局上凸显了民生的实质公平。短期来看,涨价可能会增加部分刚需的生活成本。但是,随着配套的周票、月票,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人流的适度回落,民众出行感受会有所改观。同时,更有针对性的补贴,如对弱势群体的直接转移支付,还会扩大他们的消费选择权,展现更为全面的社会公平。
上一篇:深圳地铁1号线“脱轨”最新消息
下一篇:北京公交地铁涨价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