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资讯分类

增加建设成本 克服施工困难 南京地铁二号线建设少移行道树870余棵

地铁资讯 更新时间:2009-07-29 00:00

  南京地铁二号线城中段途径汉中路和中山东路,沿途设有汉中门站、上海路站、新街口站、大行宫站、逸仙桥站、明故宫站6座车站,这一段东西向横贯南京主城,是缓解城市东西向交通压力的最佳线路。但同时也是体现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集中地,尤其是沿途的法国梧桐,大多种植于民国时期,粗大的树干,繁茂的树冠,成为南京人的骄傲。南京地铁二号线开工伊始,汉中路和中山东路上的大树的命运就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如今,地铁二号线城中段各车站土建工程以基本完工,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到底移走了多少树,它们现在的命运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天走访了南京地铁建设工程指挥部,了解相关情况。

  据介绍,二号线开工前,通过对城中各站点进行调查发现:一是周边建筑物林立造成道路两侧无多余空间设置地铁车站,只能将部分车站设置在道路下方;二是根据客流分析的结果,车站正常使用需要的宽度与现有道路宽度相近。上述两个原因造成在车站选址及设计阶段已不可避免对车站基坑施工范围内的行道树实施迁移。在车站工程实施前,通过对施工环境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城中车站施工存在以下难点:一是道路交通繁忙造成交通疏解困难,必须通过迁移行道树和占用道路绿岛及人行道来满足交通临时便道所需最小宽度要求,二是城中车站施工采用明挖法,基坑周边必须满足最小的机械施工作业距离及施工人行安全走道宽度的要求,为此施工中不可避免要迁移部分行道树以满足施工临时用地的要求。通过前期调查城中段共需迁移行道树1065棵。

  汉中路和中山东路行道树均为法国梧桐,其中部分树木为民国时期种植,考虑到南京市民对法国梧桐的特殊感情及大规模树木移植所产生得社会影响,地铁指挥部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召开优化工程方案保护树木的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压缩车站东西端头施工场地及征用部分绿化广场将迁移行道树的数量减至780棵。报市政府后,市委书记罗志军、市长蒋宏坤对此十分重视,召开专题研究会要求相关部门即使多拆迁、多花钱,也要尽最大可能减少行道树迁移数量。按照市领导要求,地铁部门又多次召集专家对方案进行咨询论证,采取部分车站调整站位以满足行道树保护的需要(如上海路站和苜蓿园站);部分车站施工交通疏解临时便道用地(如大行宫站和明故宫站)与周边建筑的产权单位协商,征用各产权单位空地解决;部分车站周边产权单位无空地的(如上海路站和新街口站),改变施工方案,在车站基坑范围内架设钢便桥、将车站明挖工程改为盖挖工程以解决交通疏解便道用地及施工用地;大行宫站需对距离主体结构较近的行道树就地保护,在车站基坑开挖范围外无法布置施工机械行走和施工人员行走临时通道,为此在基坑范围内增加临时便道满足施工的需要,将明挖工程改为局部盖挖工程等方案,将行道树迁移数量再次减至328棵。这些措施的使用不仅导致施工难度相应增加,工程投资需增加约5000万元。

  为确保城中行道树移植工程的管理及后期养护管养,南京地铁指挥部委托市园林局承担了南京地铁二号线沿线绿化设施的迁移和恢复工作。从2006年4月10日起,市园林局组织相关园林绿化的技术人员对最终确定影响地铁二号线城中段各车站施工的行道树分批“搬家”。经过南京地铁指挥部与市园林局共同努力,地铁二号线施工完毕后,城中段大树移植的最后数量控制在190棵。

  从最初的计划迁移1065棵,到最终的不到200棵,南京地铁的建设者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充分体现了南京地铁切实保护古都风貌、切实尊重市民意愿的以人为本的施工理念,也充分展现了南京地铁的企业文化内涵。

  南京地铁二号线城中段各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基本结束,除逸仙桥站和明故宫站外,其余车站已完成原汉中路和中山东路快车道路面恢复工作,下一步将展开人行道和慢车道恢复,南京地铁指挥部将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按原道路绿化标准实施道路绿岛和行道树树坑土建施工任务,待土建施工完成后将和市园林局积极协调,尽快组织绿地和行道树恢复工作。预计在地铁二号线建成通车之际,地铁二号线建设占用的广场、道路绿岛和人行道行道树将按原标准恢复并交还给市民。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