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大城小镇
国内到捷克没有直飞航班,到瑞士一般也要经停其 他地方。我们这趟捷克、瑞士之行,中转地就是苏黎世。坐阿联酋航班经迪拜到苏黎世往返,又坐瑞士航空从苏黎世到布拉格飞往返。回到苏黎世后,再一路南下到 日内瓦,再坐火车返回苏黎世搭乘回国航班。本来不想多走回头路,无奈单程票比往返还贵,只好多几次故地重游。其实如果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线够多,从不同城市 回程也不会太贵。
走过欧美一些地方后,对高楼大厦的现代都市已经从审美疲劳发展为习惯性厌食,一看就饱。觉得 真正值得看的还是自然美景和那些本色小城镇。因此这次瑞士行就没有安排苏黎世、伯尔尼等经济、政治中心型城市。可是在苏黎世转机去布拉格时,有4个小时左 右的时间,出发前就想要是时间合适就在苏黎世来一个闪电式的到此一游。
由于航班准点到达,出关手续办得也很 快,于是就决定抓紧时间去城里转一圈。其实能够成行的主要原因还是距离不远和交通方便。苏黎世机场离市区坐火车10分钟左右,有时几分钟就有一班车。而且 火车站就在机场地下,和城市地铁没有区别。从机场到市区逛了一圈,感觉就像从北京站到前门一样方便。
苏黎世是 瑞士的金融中心,据说也是最富有的城市。市区的主要商业街班霍夫街按德语直译就是火车站街,可以想象交通之便利。这条街银行、商场和名牌店一家接一家,挑 战着人们的钱包和虚荣心。一些顶级奢侈品还商量好了似的都由一位黑衣大汉在门口里面候着,先从气势上就把消费者压了下去。
其 实即便是苏黎世,市内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在瑞士呆了五六天,很少见过10层以上的楼房。一些银行大楼也不过四五层,照样管理着万亿资产。城市大都依河傍 湖而建,水边或城市广场留有开阔的空间和大片的绿地,不是见缝插针盖商业设施。城里空气清新,交通顺畅,人们显得悠闲自在。没有一些超大商业都市那种紧 张、机械甚至压抑的氛围。
但是更有特色的还是一些小城镇。如古城卢塞恩,远处的雪山和周边的丛林、绿野衬着幽 蓝的湖水,曲折的石板小巷中装点着尖顶教堂和古堡城墙。每条街道,每栋建筑好像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又是那样自然和熨贴,和环境融为一体。街道上热闹但不 拥挤,店铺之间好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据说瑞士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有意识地限制旅游景点的开发,而不是像我们那样逮着了不放,竭泽而渔。
卢塞恩湖里游着许多的天鹅、野鸭、鸳鸯和其他不知名的水鸟,一看到游人接近岸边便过来讨要食物,有的还登上岸来和儿童玩耍。在其他国家很少能看到野生禽类和人如此亲近。
其 实瑞士不仅是自然风光迷人,更重要的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活动和建设,包括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中,没有随心所欲地改造环境,而是顺其自然地维护和精心照管,实 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就是为什么欧洲自然条件比肩瑞士的地方不少,真正宜居的还是瑞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悉心尊重保护环境的,才得到自然最慷慨 的回馈。
瑞士还有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小镇,如日内瓦湖湖畔的洛桑、蒙特勒、沃韦等,一样非常有漂亮,生活服务设施完善,而且有生活气息,特别是清静悠然,让你感到时间都在放缓。建议去欧洲就要去小镇。大城市打个照面即可。
雪山之子
瑞 士地处阿尔卑斯山麓,很多地方抬头就能看到雪山。青翠的草地,衬着远处白色山顶的雪山,牧场上星星点点散布着牛羊,一所所颜色鲜艳,造型规整的房子,远看 好像彩色积木搭成的一样,可以说瑞士无处不美景,从穿行在如画山水中的火车向外望去,随便一处窗外景色如果能截屏下来都是一张明信片。
这 么好的自然景色,首先要归功于阿尔卑斯雪山的滋养。我们去欧洲时已经是六月初夏,但飞越阿尔卑斯山时可以看到白皑皑的冰川延伸到天边,若是赶上天气晴好, 俯瞰阿尔卑斯雪峰绝对是赴欧旅游第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在瑞士,海拔两千米左右的山地仍能看到成片的积雪,随处都有雪水化成的溪流沿山坡蜿蜒而。刚从雪山 上流下来的水是青白色的,不用到近处便可以感到凉意,冥冥中体会到冰雪的魂魄。
融化的雪水最终形成了入山谷内 星罗棋布的雪山湖里。瑞士大大小小的湖泊有1500多个,据说在瑞士任何地方,不超过十几公里就有一处湖水。其中西欧最大的日内瓦湖最深处有300多米。 湖泊不像海洋那样辽阔与奔放,更能让人感到灵秀之气。瑞士的许多城镇村落都是傍湖而建,依水而生,因此瑞士之旅,很大程度上也是观湖之旅。我们一路走来, 感觉最美的还是卢塞恩湖。瑞士所有的自然和人文的美景在这里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人说卢塞恩就是浓缩的瑞士。
坐 缆车沿山势而上,从青青湖畔到雪山之巅,好像进入了立体的植物园。山坡上分布有着层次分明的植被带,从满眼的牧草野花,到高大森然的乔木和贴地而生的苔 藓。雪水灌溉了山坡上的绿树青草,植被覆盖的山坡也涵养着水源。在瑞士登山时,总看到山间云雾缭绕,水汽充沛。山清才能水秀,水秀必然山青。要是打乱了这 生态平衡,竭泽而渔地开发利用,最终会得到什么我们已经深有体会了。
去瑞士玩的人大都要想登一下少女峰,观赏 百里冰川的奇景。可是山上的气候变化多端,经常有雨雪,一旦阴云密布,视线就会大受遮挡,看到的只是云雾一片。少女峰门户因特拉肯东、西两个火车站和一些 酒店里整天实时播放着半山和山顶天气情况,让你自己决定是否登山赴云雨之约。我们在因特拉肯等了三天山上都在下雪,没有放晴,无奈只好去在游湖。布里恩茨 湖的码头就在因特拉肯火车东站旁边,用瑞士通票不用再买船票。我们坐船到了布里恩茨,又坐蒸汽小火车登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布里恩茨洛特峰,山上的风景 也是绝佳,坐在观赏台的露天餐厅里品瑞士美食,面对着少女峰方向的大片雪山云蒸霞蔚,感觉人在仙境中。
所以, 如果去少女峰碰上天气不好,千万不要灰心或放弃,因特拉肯附近可以玩的项目很多,不如就势就在周边沿湖坐船转转,随便到哪个小镇下船去都会有你意想不到的 美景。如果事先功课没有做到位,可以参考的办法是随大流,看哪一站旅游者下船比较多,跟着走就是了。但是要留意返程的船班。
瑞士的火车
如果说美国是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瑞士就是火车铁轨上的国家。火车在瑞士的社会生活中地位太重要了。整个国家的交通体系就是靠铁路串起来的,所以,到瑞士一定要坐火车体验一下,你会对铁路有不同的认识。
有不少人说瑞士的火车准点,和瑞士的钟表一样。我感觉准点是不错的,但也不那么绝对,特别是列车的抵达时间以及支线车的到发有时也会晚上一两分钟。其他很多国家的火车,包括中国的的动车,在准点率上与瑞士也差不多,但更多的而不同是在哪里呢?
首 先是标准化,瑞士铁路的服务非常统一和规范。从火车站的建筑、站台设置、各种服务设施到铁路和列车上的标志都是统一的。不管你到了那个车站,告示牌、售票 处、问讯处、存包柜等等,模样都一样。特别是每个车站上黄色的出发时间表和白色的到达时间表,规格统一,非常醒目,按每小时标明到发车时间,查找方便,让 人看了就踏实。只要你去过一个车站,到其它车站一点没有陌生感。有什么需要很快就能找到。让你感觉不到有什么区别,不像我们的车站比着标新立异,生怕和别 的车站雷同,显得自己水平低没创意。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东南西北几个车站也是风格各异,孤独求败,这个是仿古,那个后现代,看着一个比一个花哨,相互之间 看不出有什么血缘关系。好像设计者的目的就是凸显他老人家的个性,结果是让初来乍到的你找不到北。
瑞士火车的运行时刻非常有规律,特别是主要城市之间的发车基本都固定为每小时或每隔几小时的同一时间,方便旅客掌握。如到某地的车每小时一趟,你错过了10点40的一班,11点40、12点40还有同样一班。
第 二个特点是铁路公交化,这一点其他欧洲国家也没有做到,铁路就是铁路,即使车站在市中心,也要与其他市内交通换乘。由于瑞士国家不大,铁路运输和室内交通 真正是无缝连接,有时可能就是不分彼此。瑞士好像除了洛桑其他城市都没有地铁。但让你感觉火车就比地铁还方便。很多人就是做火车上下班往返。像苏黎世、日 内瓦等稍大的城市,机场距市区火车也就是走十分钟,感觉就在家门口一样。我们离开瑞士时正赶上星期天,市内的商场、超市全都关门,打听了一下只有机场的超 市开门。为了买趟巧克力就奔了机场,结果连来带去没花上一个小时。但是由于搭乘火车上下班的人很多,早晚高峰期二等车厢可能会稍挤一些,当然座位还是有保 证的,和北京八通线、十三号线城铁不是一个概念。
再有值得表扬的就是人性化。出门在外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安全和 方便。即便是一些西欧城市的火车站,也是嘈杂混乱,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大聚会,外人到了难免有些惶惶然。瑞士车站都不大,但治安很好,闲杂人等少,卫生整 洁,有警察、保安巡视。各种路牌和指示标志清晰易找,而且很多都是图示,不会外语也没能看懂。车站上、列车上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比如各主要车站都有 Migros超市和其他一些品牌连锁店,吃饭购物都很方便。虽然西方发达国家人工紧张,但每趟车发车前都有列车员在站台上提醒和帮助旅客,免得上错了车。 火车上的到站预报也是使用德、法、英几种语言,播报得很准时和清楚。
搭乘瑞士火车虽然方便,也要有几点注意事 项:一是票要买对,特别是各种优惠票卡,要看清楚使用条件。如瑞士通票(Swiss Pass)就是按日历日计算时间的,使用的当天就算一天,不要算错了日期,火车上查票很严;二是不要弄错了车厢等级,其实车厢上大大的阿拉伯数字“1、 2”还是很清楚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和国内不一样,一个站发出的一次列车,中途有可能重新编组,开往不同地点,万一弄错了耽误的时间可就不是一时半 会。因此一定要看清楚自己所上车厢外面标的目的地,更可靠的是发车前再和列车员确认一下。
瑞士美食
瑞士不能算一个美食大国,但由于自然环境好,食品质量高,特别是畜牧业发达,因此很多肉制品、奶制品值得一尝。
瑞 士奶酪火锅(Cheese Fundue)小有名气。在卢塞恩我们就去了位于小镇中心,有很多人推荐的Fundue House。没到店门口就是一股冲鼻的奶酪味道。传统的奶酪火锅涮的主料是面包块和煮熟的小土豆,锅底是融化了的奶酪,里面加上了白兰地酒和大蒜、辣椒 等。用长柄钢叉挑着面包或土豆,蘸上厚厚的一层奶酪入口。说是火锅,实际吃的就是超量的奶酪。一看火锅的主辅料就知道不是上档次的菜品。查了一下资料, Fundue的确就是起源于瑞士贫下中农消受又硬又干的剩奶酪的无奈之举。由于担心陈奶酪变质,再掩耳盗铃地加入就加入些酒和辛辣调料,和古今中外所有发 酵异味食品的问世异曲同工。如果不是对发酵乳制品有特别爱好的人估计见识一次就打住了。
判断一个城市是不是国 际化都市,除了看常驻的外国人有多少之外,还有一个标准就是看那里的异国风味饮食是否地道。日内瓦就是这样一个万国饮食大本营,据说日内瓦是人均餐馆最多 的一个城市。就想在深圳能吃到正宗的东北菜、湖南菜一样,在日内瓦除了能吃到非常正宗的瑞士菜、法国菜之外,还有很多意大利菜和披萨、牛排馆。临近火车站 的一条街上,土耳其烤肉、印度咖喱和广式茶点依次排开,从就餐的各国各族同胞投入的吃相就能看出还能找到家乡味。
都说瑞士物价贵,好像也不尽然。瑞士法郎兑人民币大约1:6,中午旅游区一份烤肠热狗5-6瑞士法郎;半升一杯的啤酒6-8瑞士法郎;中档餐馆一份主菜20-30瑞士法郎。感觉和其他西欧国家也差不太多。
瑞士小费随意,服务得好多少留几个钢镚就行,不像美国那样不管服务如何,不给小费就好像欠谁几吊似的。
生活中不能没有色彩
瑞 士人的生活并不是像钟表那样循规蹈矩,一丝不苟的。我们在乘黄金线列车从卢塞恩到因特拉肯时,半路上来一帮十几岁的年轻人,开始坐着还规矩,快到目的地越 来越能折腾,抽烟、喝啤酒,大声唱歌、怪叫,男女搂在一起,还向窗外乱扔东西。原来以为遇到了朋克族甚至光头党,后来到因特拉肯一看,原来是学校组织什么 活动,还有老师带队。在因特拉肯车站上,到处是一帮帮兴高采烈的年轻人,背着大得夸张的露营背包,呼朋唤友,奔四面八方而去。
后 来才知道因特拉肯是世界著名的户外旅游集散地,各路驴友在聚集,而后去周围登山、滑雪、攀岩、露营。来到这里就要放下一切生活的负担和压力,摘下假面,真 正放松地享受生活。所以在火车上看到的一切也就见怪不怪了。的确后来在路口,看到开往因特拉肯的列车上也都是群魔乱舞,鬼哭狼嚎的,这也是对这个户外圣地 的祭拜吧。
在瑞士,活跃的不只是年轻人。我们在乘船和小火车游布恩里茨湖和洛特山时,看到三五成群白发苍苍的 老年人,年纪最少有七十岁以上,也背着背囊,在中途小站下船或下车,然后沿山间的旅行步道健步而去。看到路标上写着这些步道的下一站往往要走一两个小时。 身体素质是一方面,心境实在让人佩服。
在国际奥委会所在地洛桑,街头常看到一身短打在跑步锻炼的人;路边的网球场、高尔夫球场总是有人在挥拍或挥杆。感到瑞士人不光是热爱自然,珍惜环境,更加热爱生活,讲究生活品质。
总之到了瑞士才能更深刻地知道什么是山清水秀,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什么是乐享人生。
(飞越阿尔卑斯)
(铁力士雪山)
(小城故事卢塞恩)
(湖畔小镇)
(布里恩茨洛特山顶)
上一篇:瑞士人的秘密花园提契诺(组图)
下一篇:带小人出游瑞士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