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法意希之行已顺利结束,虽然在法国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是我和LG用博物馆卡尽情地玩遍了巴黎~特此与大家分享我的行程和经验第一天
可以在机场先购买博物馆卡,然后正式开始以后的旅程。
卢浮宫Louvre -经杜勒里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 奥塞美术馆Musee d'Orsay-- 荣军院/拿破仑墓Hotel de Invalides -顺便看亚利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 罗丹博物馆Musee Rodin -- 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卢浮宫
卢浮宫在亨利四世那个时代还是法国王宫,后来路易十八听到拿破仑百日政变的消息时,是在旁边的土伊勒里宫,再后来,王朝没了,王宫也没了,虽说是“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毕竟还没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卢森堡宫现在是法国参议院所在地,除了卢森堡花园之外,不对外开放。土依勒里宫一把大火烧了,以后再没有修复,现在只剩下花园,和土依勒里这个地铁站名。卢浮宫则很早就转作艺术博物馆,对百姓开放。我参观卢浮宫的经历,得益于事先做了最周密的准备工作,居然能够在迷宫般的卢浮宫里,抢在人潮涌入之前20分钟之内参观完“三宝” ,总共三个半小时可以看完我这次想看的所有名作,而我对艺术史所知并非浅薄,想看的绝对不少。那天效率之高,直到今天写这段的时候,还禁不住笑出声来。窍门是这样的:首先,要顶门去,早上9点半开门,我9点10分到达,在庭院中拍些贝聿铭玻璃金字塔与古典王宫建筑交相辉映的照片,之后马上进宫。(这个玻璃金字塔,当年也跟艾菲尔铁塔,蓬皮杜中心一样,建成的时候挨骂,后来变成了天才的传世杰作。其次,要选对入口,所以我从黎塞留入口进宫,这样又超越了至少几百人。还可以直接从地铁入口凭通票进入,但是因为我从中庭拍照之后退出来,地铁出口反而不如黎塞留入口近便。第三,最最要紧,一定事先把卢浮宫地形图熟读,甚至背出来,到入口再拿幅卢浮宫示意图作参照,尤其是所谓“三宝” 的位置,这三样一定会聚集最多的人群,因此,即便要绕些冤枉路,也要首先拜望过这三位女神,再从容去看别人。下面两张照片大概拍摄于进宫后10分钟,我可以在周围几乎无人的情况下,与带翼胜利女神和维纳斯合影。
第三位“女神” ,好像去过卢浮宫的大多数朋友回来都说失望至极,蒙娜丽莎画幅既小,又严禁拍照,人流众多还不能停下来仔细欣赏。说实话,我也挺失望的,我以为这幅传世名作即便不象“拿破仑加冕” 的尺寸那么大,至少跟真人也该差不多同比吧,没想到这么小,藏在防弹玻璃后面连眉眼都看不清,不懂为什么弗朗索瓦一世会把她挂在浴室里,天天欣赏。不过我来的时候早,至少没有很多人,还可以在画前面想停留多久停留多久,即便被队列推着走过,也能马上转身再从队尾排一次。
杜勒里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
杜乐丽花园原为皇后麦迪奇的私产,皇后在花园里建杜乐丽皇宫后,杜乐丽皇宫一直都是皇帝皇后的寝宫,也是皇帝大开宴席的地方,因此华丽不凡,后来凡尔赛皇宫落成,皇帝迁出,它一度冷落了,1798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巴黎人强制路易十六从凡尔赛皇宫住进杜乐丽皇宫,因此杜勒乐皇宫又有帝踪了,但杜勒丽皇宫也开始充满了血腥的味道。
当时的杜乐丽皇宫已沦落为国家的议坛,皇帝已不能当家了,国家议会、革命委员会、元老会等等都在这里开会,直到拿破仑「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各种惊天动地的大事层出不穷,杜乐丽皇宫成了权谋家的决战场。
在拿破仑崛起之前,1792年8月10日一大早,路易十六在杜乐丽皇宫中接到消息,听说帝制被废,路易十六自知大难临头,于是带着全家跑向议会,议会原是杜乐丽皇宫的马房,可是中途被截,于是保皇的与倒皇的双方在杜勒丽皇宫展开战斗,倒皇的以大炮攻入杜勒丽皇宫前厅,双方都死了很多人,杜乐丽皇宫也半废了。可惜1871年五月人民公社的政争之火,就连这半废的杜乐丽皇宫也保不住了,如今它只是一个很长很大的花圃,往日的繁华已一无所有,见证了王权的殒落。
如今杜乐丽花园可见许多雕像,有「露天博物馆」之称。杜乐丽花园位于罗浮宫与协和广场之间,一边依傍塞纳河,坐在花园的大池塘边,或在露天咖啡座喝杯咖啡,是感受巴黎式悠闲的最佳体验,无怪乎被认为是巴黎最令人着迷的花园之一。
栗树、莱姆树以及五彩缤纷的花朵为杜乐丽花园带来静谧,青铜雕塑作品添加些庄严气氛,整体整齐清爽的景观设计则是典型法国花园的特色。
奥塞美术馆
奥塞博物馆当年是一处火车站,1970年代改成博物馆,专门展出1848到1914年的近现代绘画,而这个时代,恰巧是印象派的鼎盛时期。奥塞很大一部分藏品,来自卢浮宫的印象派收藏。
位于市中心的奥塞博物馆,紧邻塞纳河畔,对岸是杜乐利宫,是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以收藏19、20世纪印象派画作为主,而雷诺瓦的加雷特磨坊舞会、梵谷自画像、莫内的蓝色睡莲等作品都是镇馆之宝。 1898年奥塞博物馆的原址为巴黎通往法国西南郊区的一个火车站,但在1940年即已没落,闲置了约47年之后,1986年将火车站改建成奥塞博物馆。为了实现全面性的展览,该馆收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品,其他许多作品来自罗浮宫。建筑、雕塑、绘画、素描、摄影、电影、装饰艺术都在此完整的展出。 奥塞博物馆依年代顺序,分三个楼层展出丰富的艺术作品。一楼的绘画作品多为1870年代之前,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陈列于上楼层(Upper Level),自然主义、象徵主义位于中间楼层。大厅与中间楼层则展示雕塑作品,囊括了罗丹、杜米埃、卡波、窦加等艺术家的作品。不但内部收藏各类的艺术品,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建筑物本身也是颇有看头。它的屋顶采用玻璃,可在自然光线下欣赏艺术作品。
据博物馆圈内的懂行人士说,因为近些年印象派在艺术品市场上时髦,而美国人日本人购买力强大,现今北美比法国拥更多更好的印象派名画。此言好像不假,我自己在美国的各大博物馆,都看见象凡高“向日葵” 莫奈 “睡莲池塘” 这样的名作,就在一个半月之前,还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欣赏了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 。不过就单个博物馆而言,我不相信美国有哪个博物馆的印象派收藏象奥塞这么丰富,这么系统,起码我去过芝加哥艺术学院,纽约大都会,华盛顿国家画廊,洛杉矶的盖蒂,费城艺术博物馆,这几家单论印象派,应该还比不上奥塞。
奥塞博物馆二楼的露天大阳台,是个我喜欢的地方,这里面临塞纳河,可以俯视卢浮宫,并远眺对面蒙马特尔高地上,圣心教堂的白色拱顶。艳阳高照的明媚日子,这里绝对是晒太阳,看风景的好地方。
在奥塞博物馆的二楼有罗丹雕塑,还有罗丹的情人和学生克劳黛尔的作品“成熟” 。
奥塞博物馆的二楼是个看罗丹作品的好地方:在小空间里面集中了最著名的杰作,可是如果你是罗丹雕塑的粉丝,值得去巴黎残废军人院附近的罗丹博物馆,专程造访。那里不太大,曾经是他的故居,现在花园里布满了罗丹的大型作品和石膏草稿,包括地狱之门,加莱义民。大家都知道加莱义民是取材于英法百年战争,英王爱德华三世围困加莱,城市投降,送出这几位士绅献上城市钥匙,任由英军宰割的故事。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历史上爱德华三世不但没有屠城,连这六位义民也赦免了,这六人没有一个死于英军刀下。可能因为我看过费城的罗丹博物馆,这次我对巴黎罗丹博物馆的室内小型作品,更感兴趣。例如这座“吻” ,罗丹的成名之作,第一个赢得公众追捧的作品,不过罗丹自己并不满意,他觉得力度不够,太过於温情脉脉。 亚利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
亚利山大三世桥于1900年落成,有世界最美的大桥之称,全长107米的桥身由一个桥拱组成,桥身较低是为了不影响香榭丽舍和荣军院的视野。作为当时法俄友谊的象征,桥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利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桥的两端、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镀铜骑士群雕像,飞马振翼欲扬,非常生动,是极佳的艺术品。桥的每一个入口都竖着高高的角柱。桥身是一群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桥上,做工精致的金属路灯在夜间更添魅力。
荣军院
荣军院高110米,是路易十四在1676年建成的,包括教堂和一些几层楼的大院,用来安置战争中有功的残老官兵,类似养老院。北边的一院三层楼房后来改为军事博物馆(Musée de 1'Armée),大门前蹲着好几门古代大炮。如今,它因拿破仑墓而出名。 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年)出生于科西嘉岛一个破落贵族家庭,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和百日王朝(1815)的皇帝。他在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统治时期,竭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机构,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有的民法至今还在使用),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由于连年战争,国内阶级矛盾加剧,人民生活贫困,其统治被削弱。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拿破仑被放逐到地中海中的厄尔巴岛。1815年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战败后,又被放逐到南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死在狱中。他在遗嘱中写道:“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后来,路易 •菲力浦国王满足了他的遗愿,于1840年12月15日在隆重地仪式中把拿破仑的遗骸运回巴黎,存放到荣军院。这也就是说,在死了19年之后,拿破仑才葬到了他想永远安息的地方。 拿破仑墓安置在墓堂地穴中央,四周有12根石柱,分别饰以浮雕,代表一次次光辉战役。遗骸放在六层棺椁之中,从里向外,第一层是白铁棺,第二层是桃花心木,第三、四层均为铅制棺,第五层是乌檀木,第六层是橡木棺。然后,还有一层外棺,用从俄罗斯运来的红斑岩凿成,表现曲线凹入,多少有点像拿破仑生前常戴的船形军帽。墓室上.层建成环形楼台,人们站在上面可以向下瞻仰他的棺椁。
残废军人院最有纪念意义的部分,是中央大穹顶下的拿破仑皇帝大理石棺
皇帝墓周边,呈圆形陪葬着家族的兄弟,和法国历代最显赫的几位名将,其中包括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国王约瑟夫-波拿巴,太阳王时代的沃邦元帅,杜仑尼元帅,一战联军总司令福熙元帅。在杜仑尼墓前,有个小型的拿破仑遗物展,有皇帝那套著名的行头:三角帽,灰大衣,还有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携带的佩剑。
罗丹美术馆(Musee Rodin)
简介:罗丹在雕塑上的成就受到相当赞誉,与学生卡蜜儿之间的爱情故事更为罗丹美术馆加上几笔浪漫色彩,着名的作品如「地狱门」、「吻」、「沉思者」前都有许多艺术爱好者伫足欣赏。罗丹美术馆所在地原为毕洪宅邸(Hotel Biron),罗丹曾于1908年至1917年在此从事创作,1911年法国政府买下这个房子,加上民间舆论希望成立一间罗丹美术馆,罗丹终于在1916年决定捐出他所有作品,他死后2年,罗丹美术馆于1919年正式开放。 一进入美术馆大门庭院后,左转直走就是鼎鼎大名的地狱门,沿着花园一路还有着名的巴尔札克像、加莱市民等,绕了一圈就来到"沉思者"面前。虽然罗丹大多数有名的雕像都陈列在花园中,但室内300件作品包括他的收藏品也需时细细品味,除了吻和夏娃外,还有卡蜜儿著名的作品「浪」,美术馆2楼有罗丹雕塑过程的详尽步骤说明。 主建筑为两层楼房,楼上楼下都是小型雕作,大型的都露天展出,名作「沉思者」置于前花园中,「吻」置位后花园中,前后花园约有一百多个雕塑,几乎满园都是,还有一些是未完工的作品。参观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因为罗丹的作品知名度很高,有些真品常常出国展出,如果真品出国,原地就放一个仿制品,「沉思者」就有两个仿制品,以备真品出国时原地光秃秃地不好看,而且观光客也会抗议。
凯旋门
拿破仑皇帝为了纪念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而建凯旋门,因为那个时代的美学潮流是新古典风格,巴黎凯旋门就是模仿古罗马皇帝的凯旋门,其寓意是将皇帝的武功与古罗马皇帝的辉煌相并列。但拿破仑在位没多长时间,这座雕刻精美的拱门,却直到他死后才完工,1840年拿破仑的遗体从圣赫勒拿岛流放地迁葬巴黎时,皇帝才如愿以偿从凯旋门下穿过。
悲壮的凯旋门背后其实含藏了一小段韵事,因元配约瑟芬不孕,同时缔结外交关系,拿破仑另娶奥皇女儿玛丽路易丝,为了举办一个风光豪华、毕生难忘的婚礼,拿破仑计画让新娘穿越凯旋门到罗浮宫举行婚礼,而下令建造凯旋门。凯旋门上的雄伟雕刻是不能错过的欣赏重点,内容多在描绘拿破仑帝国出征胜利事迹,正面右边是路德(Francois Rude)所雕的「马赛曲」,刻划人民出征捍卫国家的壮烈,所有帝国军队将领的名字都刻在拱门内墙上。 凯旋门所在的戴高乐广场是巴黎12条大道的交叉衢口,这些大道部份就是以法国知名将领命名。如果要了望整个巴黎市区,可以先搭乘电梯到拿破仑博物馆,再续往凯旋门顶楼,一面可以经香榭大道望至罗浮宫方向,另一边可以远眺拉德方斯凯旋门。 凯旋门内的无名战士墓,埋葬了一位一次大战的无名法国士兵,1921年至今,纪念火焰和鲜花花束从未中断。 拿破仑博物馆入口在拱门下,购票地点在地下通道内。 第二天
巴黎圣母院及钟楼Notre Dame -- 圣礼拜堂/圣母堂St. Chapelle Conciergerie-- 巴黎裁判所附属监狱l’imposante Conciergerie -- 巴黎市政厅Hotel de ville-- 蓬皮杜Pompidou centre -- 凡尔赛Château de Versailles-- 先贤祠Pantheon –st suplice教堂卢森堡公园--埃菲尔铁塔Tour Eiffel--塞纳河游船Bateaux Parisienne--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在1163年奠基,基本上相当于宋朝,两百多年以后1345年才竣工。看看那美轮美奂的白色钟楼,实在很难想象中世纪那个规模的市镇,那点人口,可以动员出金钱,精力,技巧,建造如此宏大的工程。巴黎圣母院的怪兽石雕,多数是屋檐排水管道的装饰品,就是它们,激发了雨果的创作想象。网上圣母院的摄影图片数不胜数,我也不愿重复,只说几样自己觉得巴黎圣母院很特殊的东西。一是从背后看哥特式尖塔飞檐和券拱,比从正面看钟塔,更别有一番惊奇,而圣母院体量太大,比较好的观察点,要离远一点,塞纳河对岸,或者将近Citi岛和圣路易小岛之间的桥边附近才好。二是面向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注意你左手大门左边门楣上的浮雕,那里雕着一排圣者,仔细看,其中一位没有头,他的头颅被端在手中。
这里有个典故:古罗马迫害基督教的时候,巴黎主教圣丹尼被罗马人砍头,头颅掉下来之后,他自己从地上捡起来,端在手上,无头的躯干一直向北走,路过喷泉还能把头上的血污洗洗,到蒙马特尔高地才倒地而死(这也是蒙马特尔得名的原因,Montmartre就是“殉道者山”)。现代科学知道人被砍头以后,还能有一两秒钟的意识,可是拿起自己的头颅走过10站地铁然后爬山
第三个特殊之处,是圣物。巴黎圣母院藏着两件基督教的圣物:真十字架残片和荆冠。基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头上戴着荆棘冠,这就是圣物的来历。后来法国国王圣者路易(路易九世) 去圣地耶路撒冷,请来这两件宝贝供奉。圣物不轻易示人,只有逢重大宗教节日,和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的下午3点,才会在弥撒开始前在神职人员护卫下,绕场公开展示。所以我去圣母院就专门找那个时间,还真的亲眼看到了圣物,也是有缘呢。
圣礼拜堂(Sainte Chapelle)
是法王路易九世用以安置耶稣荆冠之处,在教堂方门楣上即雕刻有捧着耶稣荆冠的天使。 虽和圣母院同以玫瑰玻璃窗闻名,但建筑风格迥异,内部以镀金与大理石装饰,呈现巴洛克风格。楼上礼拜堂的16扇彩色玻璃窗,代表了1000个以上新约与旧约的宗教故事,包括了圣物移送、耶稣最后晚餐、出埃及记、以赛亚…等,这些闪烁的玻璃窗,在黄昏时欣赏时因光线照射角度,效果最好。
就在巴黎圣母院附近的CITI岛尖上,有繁忙热闹的花市,有连成一体的Sainte Chapelle教堂,巴黎高等法院,和Conciergerie。Conciergerie在大革命时期,是关押等待上断头台的死囚牢,在这里有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当年的囚室。断人头者人亦断其头,丹东和罗伯斯庇尔,也是从Conciergerie的囚室走向断头台的。在西提岛尖上有新桥Pont Neuf,塞纳河上最老的桥梁,1578年就开始修建,桥身上的人头石像各个不同。也许很多人都看过朱丽娅-比诺什主演的文艺片“新桥恋人” 一个经典的巴黎爱情故事,就是以这座桥为背景。
蓬皮杜
蓬皮杜中心广场和周围的那些杂耍卖艺,零食小吃,都很有魅力,有点蒙马特尔高地上那种波希米亚的味道,也有点嬉皮的味道。
蓬皮杜中心里面其实很漂亮很舒适的,一是室外自动扶梯直上六层,远看巴黎市容,视野非常舒适。二是中心内部公共图书馆,阅览室,电影院,餐厅,样样俱全。当然主体部分还是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凭博物馆通票可以参观,但是各个展厅的内容和主题经常变化,没有永久性展出。据说欣赏现代艺术,不在於你读懂它,只在於你的直觉喜欢不喜欢。我挑了这两样,直觉上还是很喜欢的作品,起码比较具象。这头犀牛,我喜欢它鲜红纯正,光彩流溢的通透感
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的凡尔塞宫,巴罗克-洛可可风格的杰作,从建成之日,就是欧洲各国宫廷羡慕嫉妒和竞相模仿的对象,在这里参观,最好事先复印一些逐个房间详细的介绍,或者跟随旁边的旅行团听导游讲解,我自己前两年写过路易十四时代四位欧洲名将的列传,对这个时代算得上熟悉,可我也事先复印了Rick Steve’s旅游手册上的详细介绍。因为这些宫殿里的装饰和典故,委实太多,匆匆一遍走去,可能什么也看不明白。比如每个主要房间的天顶画和壁画,不光是看来富丽堂皇,而且是有寓意的。象阿波罗房间,阿波罗是希腊神话的太阳神,而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这就是国王的正式朝见室,相当于故宫太和殿,它屋顶上自然是画着阿波罗驾驶太阳车,屋顶四周画的人物,拿剑的象征欧洲,狮子象征亚洲,大象象征非洲,鳄鱼和印第安少女象征美洲,这就相当于“太阳王君临全世界” 的寓意。战争房间里,天顶中央画着法兰西女神,女神手持路易十四的盾牌,向四周发出闪电雷霆,而屋顶四周躲避雷霆,纷纷倒地的,有德国(用双头鹰象征) ,荷兰(用船象征) ,西班牙(用红旗和狮子象征) 。
马德连教堂还有一处吸引人的还是它旁边的香奈儿总店,以及巴黎最贵的佛雄食品店(Fauchon)。这一处消费若不是王公贵族、名商巨贾,还真消费不起。
Opera de Paris
Opera de Paris Palais Garnier,据说音乐剧“歌剧院幽灵” 的灵感,就来源于此。其实真该来这里听场歌剧,可我这次几个晚上基本都安排满了,只是路过进去看了看金碧辉煌的前厅和大理石楼梯,感受一下很多小说里描写过的,19世纪巴黎全盛时期上流社会云集于此的胜况。
上一篇:法国的世界人文遗产城市:里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