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杨梅洲

这一次来泰顺,还想去一个地方,叫做杨梅洲。

杨梅洲其实是在福建省的边缘,靠近浙江省的泰顺。

天气很热,同伴们都走累了,不想再长途跋涉,只去名不见经传的杨梅洲。

可是对我来说,杨梅洲就是一个梦想。

离梦想不远的时候,我更不能放弃。

在阳光热烈的午后,我决定独自上路。

从泰顺县城出发,沿着千年古道,走向杨梅洲。

一开始就要翻山越岭,很快便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途径两座朴素的关驿,不知是否就是资料中看到过的古迹。

路遇好心人热情指路,但还是走错,幸好及时发觉,才能没有越错越远。

踏着石阶,上山,下山,然后是山谷中一段沿河的石板路。

一路溪水潺潺,草木葱绿,一个远离尘嚣、自在逍遥的别样世界。

好几个小时的路程,不见任何其他的路人,整个山中的世界都是我一个人的。

踏着夕阳,行走在丛林里。

每一步路,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有一种绝世而独立的美丽。

(白杜鹃,盛开在静谧的幽谷之中。)

路过一个路亭。累了,在亭中休息。

还看得出斑驳的墙壁上,曾经有飘逸的笔画写成的大字。

这个地方自古民风质朴,常常在路边看到这样简朴的路亭,是乡里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造的完全开放的公共设施,为风尘仆仆的赶路人提供一个歇脚休憩、遮风挡雨的地方。

天快黑了的时候,看到路边的泥地里,歇着一家子水牛,好奇的瞪着我这个陌生人。

(水牛一家)

到达杨梅洲村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

在上海的时候,就在廊桥网网友的帮助下,联系好了杨梅洲村的村民。

我想要投宿在村民家里。

家里的主人已经等我很久了。

看到我在黑夜中到来,主人松了口气,说是以为我不会来了。

主人已经吃过晚饭。

给我的饭菜也早已烧好,见我一直没来,放在大锅里保温着等我。

昏黄的灯泡下,满桌的饭菜都是给我一个人的。

清炒豌豆,蕨菜,鲜笋。还有小鱼,是她家儿子从河里抓来的。

如今想起,还是口水直流。

主人给我端茶送水,然后坐在我后面的凳子上跟我闲谈。

这家有三个小孩,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的寄宿制学校里上学。明天学校开始上课,孩子们今天下午就都去学校了。

女主人把持家务、养鸡,男主人除了干农活,平时还给人做小工挣钱。

问为什么叫杨梅洲,难道有很多杨梅

主人说,杨梅曾经是有的,但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这些饭菜太好吃了。但我一个人吃不完,让主人留着,到第二天早上再热了给我当早饭吃。

米饭也盛得太多,没能吃完,非常惭愧。主人说不要紧,可以给小鸡吃。

想起来我还有几片面包,从上海出发前买的,交给女主人让她“转交”给小鸡。

这家有个有水龙头的小房子,算是浴室。

拧开水龙头,冲了个冷水澡,洗去一天的汗水。

大概是山泉水的缘故,冲过之后感觉特别清爽适意。

十点不到,整个山村一片黑寂。

沿着木楼梯爬上去,在夜雨声中沉沉睡去,直到被清晨的鸡鸣唤醒。

第二天早晨,吃了头一天剩下的饭菜作为早餐,跟主人道别,然后在雨雾之中原路返回,踏上归程。

虽是原路返回,但我却并不担心会有任何厌倦,因为我知道那是一段多么美丽的路。

而且,这山和水在雨中更多了些秀美。

(归程)

经过一座古朴的廊桥,杨梅洲桥。

头一天来的时候就经过了,但那时正当夜幕降临,忙着赶路,没看清楚。

现在才看清,桥下那传说中美丽的水,清澈,幽深,翡翠一样的绿,让我想起怒江的水。

(杨梅洲桥)

杨梅洲桥,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七年(1869)曾修。现桥为1939年重建。 (转自《中国廊桥网》)

走在桥上,看不到任何夺目的色彩,看不出任何刻意的雕饰,朴实无华,泰然自若,完全融入到山水之中,又变得飘逸、秀丽起来。

还下着雨。廊桥上的桥屋,正在为我这唯一的路人遮风挡雨,而我却不能停留。

桥上、桥下看个明白,过桥,继续赶路。

细雨纷飞,走在山间,不禁陶醉。

梦幻杨梅洲1

(细雨中的喜悦)

还记得来时路上,花儿像太阳。

细雨中的归程,那份独自悠然的喜悦,难以言说,别人也难以明白。

上一篇:泰顺的游记

下一篇:难忘楠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