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游

泛舟只为观苍海,笑看风惊巨浪排。多少人生天下梦,逐波东望将心开。舟山群岛是浙江的重要海洋资源基地,也是中国著名的渔场,舟山岛是我国第四大岛,这里有舟山市的党政机关和城市市区,而我们目的地是普陀山,在另外一个岛上,须从宁波北仑白峰渡口乘船至舟山岛的定海,再乘汽车到普陀区的沈家门,然后再一次摆渡,到达普陀岛。

车往白峰渡口的时候,真好碰上“杰拉华”台风即将来临,渡口停运。媒体大肆宣传这次台风风力甚劲,影响空前,时速可达18 公里。于是只好暂时改变计划,掉头回宁波,住在火车站对面的金龙饭店。宁波是浙江第二大城市,经济发达,我们在城里走了走,因为台风在即,街上已很少行人,我们也不敢远离住处,便在附近找了一家酒店,点了些海鲜,这里的海鲜可比南京便宜不少。台风来时,站在宾馆房间的窗口,看街上大树摇晃,车少人无,一派灾害欲至的情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晚上看电视,满目皆是台风的报道,重视程度可窥一斑,我们不禁担心普陀之行会否有变了。不过能追逐台风而来,也别有情趣。

清晨醒来,天高云淡,上车去溪口,一路行,天空一路放晴,到时更是艳阳高照。溪口是蒋介石的老家,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真风水宝地也。由此想到中山先生和主席老家,都是风光宜人,可见水土养人。丰镐房是蒋介石祖屋,据介绍乃是蒋氏两房居屋合称,一房叫丰房,一房是镐房。丰、镐都是商周的首都,一个商人之家,用词甚有窥国之意,真乃天意,还是人气蒋家应算是江南殷实之家,介石出生地就是他们家盐铺的楼上,要知道过去盐是专营商品,犹如现在的香烟,卖盐之人实在是大有可赚。由此又想,孙中山、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出身于条件较好的家庭,才使他们有机会读书求学,摆脱了农业劳动的繁杂,将才智集中于社会,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一步步成长为中国的领袖。这不是说穷就不能出人投地,恰恰是穷可以让人明志,一心吃苦而追求理想,他们三人家虽殷实,但也非达官显贵,只是平常百姓人家,富裕为他们提供了求知的基础,平常之家反而塑造了他们追求的个性。

丰镐房中还有一处阁楼,楼梯窄而小,两边扶手相近,只能容一瘦人而上,是蒋介石为其母小脚之故。在某处,我们见到了蒋经国手书的“以血洗血”题碑,当年日军轰炸溪口,将蒋介石的元配,经国之母毛氏炸死,蒋经国立碑铭誓于此。至于小洋楼、武龄门之类,也与蒋家有关,但印象一般,不加细述。

出了溪口,车又向上行,蜿蜒曲折,这是雪窦山。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参观了雪窦寺,自称是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供奉的是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弥勒佛实在是惹人喜爱的佛,充满了中国哲学的智慧和宁静与平和。出了寺,继续拾级而上,因为是台阶是用鹅卵石斜铺的,有了雨水,滑得很。半山腰有一处千丈岩,山壁直切而下,高深莫测,壁面光滑整齐,有小溪流下,直落千丈,如一缕银丝垂下。再向上是妙高台,高可以眺远,荡胸生层云,景致尽入眼底,心境可高可好:高则凌云志起,欲览众山小,天下之大,唯我独尊;好则江山如画,水墨笼纱,天下之美,唯我独享,此是妙呼到此并非峰顶,欲穷千里则要更上一层,而我们却反道,下山去了。

从溪口雪窦山下来,一路飞驰,下午三点赶到了白峰渡口,观音大士保佑,晴空万里,我们终于可以开颜了。我是第一次见到大海,这里海水并非我想象中的蔚蓝,反而浑浊不堪,有如长江之水,因在群岛之中,海并不幽远。轮渡四十多分钟,靠岸登陆,这里是舟山市的主城区定海。当年定海总兵葛云飞抗击英军入侵,大概就是这里。上汽车继续行驶,穿过市区,一小时不到,到了普陀区沈家门,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渔港,我们也要从这里渡海去普陀山。渡口开船时间还早,我们就闲下心来,在码头对面一家餐馆坐下,细心地品尝舟山的海鲜,虾婆、海瓜子、黄鱼其味鲜美,使我一改昔日对海鲜的不屑。

到达普陀山已是晚上八点多了,住处位于西天景区,第二天一早,步行即进入了景区,看到了一座小庙,供奉的是送子观音,据说很灵,观音在石头上凿出,游人可以在洞中绕观音像一周,可以带来好运。磐陀石是一块飞来峰一样的石头,圆浑而沉重,奇妙的是与下面的石头相接触的地方十分少,让人看着担心,似乎一推即倒。然而几千年几万年,人们相继离去,它仍然傲然屹立。在山路的一侧,忽然出现一块平坦的斜坡,红色的漆耀眼夺目,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心”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在此留影,以心传心,心心相映。

普济寺是岛上最大的寺庙,寺门长期不开,据说有三种情况才会打开,第六十年一开、皇帝驾到以及方丈更换。庙门前放生池很大,足以显示此庙的气派,池上三座桥,一为皇帝专用,二为文武百官之用,三为百姓之用,百姓桥称为长寿桥,只要快乐长寿,当什么皇帝百官,或许民间就是这样自我慰籍的吧。至于寺庙本身反没什么可说的,比我想象的要小,但毕竟是观音的道场,所以比不得其他地方。心诚则灵,点上三柱香,祈求幸福平安。

紫竹林进去就是海边,岩石层叠,海水蓝天,空旷无比,也清静无比,确是修炼的好地方。这里有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山最早供奉的观音。院前不远处有一块碑,上书“禁止舍身燃指”,据说昔年印度僧人来此云游,身带香火,由于这里寺院众多,到观音院时,香火已供奉殆尽,他便用身上衣撕成条,裹在手上,点火为香,结果由于痛苦,翻身滚下边的潮音洞,竟奇迹般生还,还得了一颗宝石,称是观音所赐。于是后来人为了求财,纷纷仿效,当然是有去无回。当地官员为了阻止愚民的行为,立此碑严禁。想来人为了利益,确实可以做出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普陀有三大寺庙,还有几十座禅院,反正僧尼众多,看了最大的普济寺,我们便不再有兴趣,一致要求即刻下海,体味大海的澎湃。普陀岛东西两岸均是较长的海岸线,东西有千步沙和百步沙,千步沙是公园,海滨浴场在百步沙。百步沙,顾名思义,其长不过百步,据说平时有百多米,涨潮时却真的只有百步了。这里沙质细腻,脚踏上去,柔软平整,没有什么石子,很舒服,右手边是岩石,海浪打在上面,溅出层层浪花。

下了海,向深处走,海浪不大,但一浪一浪,滚滚而来,浪头泛白,浪大时如泡沫,人在浪的冲击下,起伏跳跃,浑然一体。不知觉,浪越来越大,一个大浪过来,扑头盖脸,人完全淹没其中,出来时,发现眼镜已随浪而逝,茫然看着大海,好家伙,让我印象深刻。同行中还有两个人的眼镜也一同下海,可是大家快乐如孩童般,尽情在海浪中嬉戏,没有眼镜又何妨,模模糊糊更觉美,眼前尽洒海浪花。在一次次冲浪兴奋中,自然融入心脾,这感觉太美,一尘不染,超凡脱俗。难怪观音也要选此宝地,实在令人心旷神怡。

这美丽的大海,这神奇的观音,这愉快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