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

DAY7、兰州-白银-吴忠-银川-乌海-巴彦淖尔-包头,972km;DAY8、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兴和-110国道-怀安-张家口-北京,696km

两日行程:G6京藏高速+110国道。

距离:1780km(含城区内)

路况:从兰州开车到北京,有三种走法。由于,吴定高速在山西附近盘山路比较多;兰州-西安-太原-北京,天巉高速依然行驶缓慢,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最好走的京藏高速。全程高速,没有冰雪。兰州-包头之间,大小车都不多;包头-北京,大车明显增加,并且大多不受规矩,似乎超车道是大车的专用道,三两部大车并排慢行也是常见的事情——而今出来跑运输的,一点规矩都没有。内蒙进河北、河北进北京,都因分流大车而导致几公里的车龙堵塞。特别是在河北兴和县,我打电话问高速交警,对方回复说:“这都是北京那边堵过来,我们管不着。”问:是否有交警上路管一下大车占用超车线、疏导一下。对方回答:“我们没有人。”靠!

天气及其他:一路晴好。沿途服务站基本上每五六十公里就有一个,没什么可担心的。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高速收费站,大车一拥而上。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第一天路上车少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次日则经常遇到这种情形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妈的!而今出来跑大车的,都是什么人啊?!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要想跑起来,只有玩绕移动桩‘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拉得这么多,也好意思占着最内车道。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高速公路上见到卖吃喝的当地大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里经常堵车。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就是这个地方——看着不成,俺就从兴和下高速走110国道,到了怀安才又进高速。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110国道怎么看着都像乡间公路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回到高速,偶尔咱也狂一下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K!在这儿拍灾难片,都不用搭外景了。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小吉终于可以洗个澡了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夜过通麦撞凹的地方,自行恢复。

*这一路,要感谢以下几位提供意见和帮助的朋友:拉萨的宁言、维军,成都的刘哥、可乐、老彭、赵哥,兰州的曾哥、老袁。

说说吉姆尼:

一、我一直认为,吉姆尼的出厂配置已经非常充分了,真需要改装的话,也要谨慎为之——毕竟,它的排量只有1.33升,负载只有300多公斤。

二、改装的原则,应该是实用优先,而不能是好看优先——所以,具体的改装方案,要取决于把吉姆尼当什么用。

三、此行前,我对吉姆尼(AT)的改装和准备:

1、减震:

把减震改为一款路感型减震,改善过颠簸路车身摇晃的问题。

2、转减:

增加转向减震,改善过颠簸路方向盘明显抖动的问题。

3、副油箱:

拆掉后座,增加一个容量为64升的副油箱,副油箱可以在行驶中向主油箱注油;同时使得放东西的空间,更宽敞、好用。加了副油箱之后,依然不影响前排座位放倒睡觉。

主油箱+副油箱=104升,以小吉平原百公里8升、高原百公里7升的平均油耗,基本可以保证1300公里的续航能力。

同时,跑远路,难免遇到长时间在路上等待的情况,特别是高原上,不论是什么季节都可能遇到寒冷天气,有足够的油,都能够保证停车时车内的温度。

另外,有些偏远的地方,油品不好,或者没有93号的油,油箱加大的好处,自不用说。

帮助我改副油箱的是北京的高哥(1391111618),他是老资格职业的切诺基改装高手,在玩切的圈子里,很有些地位。需要改副油箱的朋友,俺推荐他。

4、逆变器:

在副驾位的左腿位置,增加了一个逆变器,这样方便于在车里给电器充电。

5、喇叭:

吉姆尼原装的喇叭声音比较柔和,在城里用可以,去野外则略显不够。改。

6、顶框:

加装拓乐顶框,安装方便。增加携带物资的空间。

7、雨遮:

长途越野,有了雨遮,在雨雪天气里,行驶中窗子开个缝,有利于更换新鲜空气——特别是吸烟的车主。于是加了一副黑色的雨遮(110元),但使用中发现对视野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盘山路左转弯时,不容易观察来车,回来准备改为透明或半透明款的。

8、其他配备:不属于改装

由于未来得及改换215的AT胎,于是另找了两条使用过的原装外胎,扛在顶框上。

机油换为美孚1号,发动机工况明显转好。

黑剑GPS。全程出现两次找不到路网,一次是214国道快到金沙江大桥的山路上,一次是京藏高速快到包头的一段,不过持续时间都不长。这个GPS最现眼的一次,是8月份在阿里,从219国道经老子大坂进札达那一路,底图完全没有这条路,但这条路却是进出札达最经常走的老路。当然,青海湖环湖东路,它的表现又很好。

北斗版《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地图集》(山东地图)。

电动气泵,接点烟器、给轮胎补气。

防滑链一对,可用于205/70R15或215/70R15。

自制拖车绳,10米11mm登山静力主绳、钢制工程主锁2,自打绳结。

折叠铲。

液压式千斤顶,吉姆尼原配的千斤顶,在泥路上,有些不好使。

空滤,油滤,套筒,捆绑带,紧急停车标识,灭火器,登山用气罐、炉头、炊具一套。

四、小吉改装2.0版:计划

换3条215/70R15胎,2条后胎、1条备用,前胎使用原装外胎,换下来的则留用。

改车内音响。

增加车载无线电台。

涉水喉——犹豫中。

换前杠——犹豫中,主要是为了好看。

绞盘——犹豫中,小吉车轻,恐怕拉不出谁来。

五、对小吉的看法:

前提:小吉的用途是,日常用车+长途+越野。

小吉是一部非常好的车,许多优点都是公认的,就不需细说了,我认为缺陷有二:1、排量小,跑高速不会太快,在高原动力略显不足;2、跑远路的话,坐不了多少人,适合自驾出行,不适合拉客,呵呵。问题有一:高海拔低气压环境转换4WDL挡,为何不容易挂上?怎么解决?

这次感受出的、小吉的额外优点:1、路面适应性极好;2、原配的轮胎质量足够好了,从拉萨-北京,5000公里,除了过水和沙漠没有试过,各种路面基本都跑过了,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不是为了好看,或者为了极为极端的越野路况,否则原配胎大可使用到报废,再考虑更换AT胎。或者,只把后胎和备胎换为同径略宽的215/70R15 AT即可,原配的普利司通大可留给前胎。我认为这是既经济、又合理的搭配。

关于升高:我认为小吉的通过性足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升高。升高之后,行驶稳定性反而下降。所以,对于那种为了好看装大宽胎、并升高的做法,我认为完全属于华而不实。

关于前杠:大岩的前杠口碑极好,但仔细观察原装前杠的接近角,我觉得即使不换,也好使。这说吧,如果障碍物或坡度超过小吉原设接近角,那么即使换了前杠,小吉也未必过得去——用于场地赛除外。

关于绞盘:要考虑的是重量。

关于自动挡:小吉的手自一体变速器,不玩场地赛的话,足够了。

这次的相关路面时速:高海拔搓板路,40-70公里/小时;高海拔尖锐碎石子路,40-60公里/小时;高海拔盘山土路,上坡40-60公里/小时,2挡;铺装结冰路,40-60公里/小时,4WD+2挡;低海拔高速路雪后融水路面,80-100公里/小时,路况复杂时转4WD模式;高海拔铺装平缓路面,60-80公里/小时,下坡可以跑到100公里以上。也就是说,开小吉在青藏高原,不适合赶路。比如,肯定难以在两天内,从拉萨赶到狮泉河镇。

总之,小吉的出厂配置很充分了,没有想清楚之前,别急着改装;改装的话,应注意:增加的重量;尽量不要大动干戈;能还原则最好。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副油箱的位置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副油箱入油口和双重油箱盖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前排座位依然可以放倒休息——只要后面的东西别放太多。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原车的工具箱,里面有:自制拖车绳、液压式千斤顶、紧急停车标识、螺丝刀、钳子等。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减震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拓乐顶框和备用外胎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自备的工具箱(宜家的),里面有:气泵、折叠铲、空滤、油滤、营灯、灭火器、润滑油等。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车里放不下的话,可以放在顶框上。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_藏川青甘照片

喇叭

小吉单车六千里,藏川青甘初冬行(结束篇)1

地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