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林卡曾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由光阴滋养而成,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述说久远的故事。今日的罗布林卡虽已将曾经的王朝解构,但作为西藏最大的人造园林,罗布林卡以其精美的建筑,优雅的环境,继续缔造着属于自己的神话。
介绍:
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花园”,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当政时。花园的今日时而喧嚣时而宁静,却始终不可抗拒曾是历代喇嘛的夏宫的历史。在花园行走,不想起花园的过往是不可能的:占地36万平方米,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颇章意为宫殿)为主体的建筑群,无不体现着身为西藏最大人造园林的魅力;如果碰上一年一度的雪顿节,花园里整日上演的古老藏戏,吸引了无数前来逛“林卡”的男女老幼;连那些绘于经堂内的古老壁画,也融汇着历史的厚重绚烂至极……可以说,罗布林卡的历史和今日,完美地完成了一场时间的交融。
看点:
体味罗布林卡的前世今生
罗布林卡位于拉萨新城区的西边,在罗布林卡周围,几乎每一个指示方向的交叉路口,都标识着通往花园的方向。实际上,附近的街道往往让人产生错觉,它们的名字都因罗布林卡而命名。18世纪40年代前,罗布林卡一带还是野兽出没,杂草丛生的荒地。七世达赖参政后,因患腿疾,常常来此用泉水沐浴。当时的中央政府听闻七世达赖的情况,便命驻藏大臣在泉水附近搭建了一些帐篷宫,供其休息,诵经之用。这就是乌尧颇章,也是罗布林卡的前身。此后,七世达赖在乌晓颇章东侧又修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宫殿——格桑颇章,内设佛堂、卧室、***神殿等,这座罗布林卡最早的建筑,曾被历代达赖用于夏日办公和接待僧俗官员。
八世达赖在之前的基础上扩建了恰白康(阅览室)、康松司伦(威镇三界阁)、曲然(讲经院),并把旧有的水塘开挖开成湖,并按照汉式风格在湖心岛建筑了湖心宫和龙王宫。今天的湖心岛称得上是罗布林卡最美的地方,架设在两侧的石桥贯通彼岸,也还原了当年的情境。
1922年十三世达赖对罗布林卡再兴土木,在园内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并在西侧面建了金色林卡和三层的金色颇章。1954年十四世达赖在北面建了新宫,使罗布林卡形最终形成今日的规模。
过去,罗布林卡只属于少数人,它的身份是“夏宫”;今天,罗布林卡已被僻为人民公园,但人们好像还嫌它不够磅礴,于是经过又一番修缮的罗布林卡面貌一新,数种苍松翠柏、奇花异草在这里大放异彩,珍禽走兽也得以在此栖息。玲珑别致的水榭亭台与恢弘的颇章穿插而行,木制桌凳与古老院落遥遥相对,旧时的帝王笑语与现时百姓的歌声弦声觥惆交错,这一切无不彰显着罗布林卡的前世与今生。
新宫壁画绘就西藏历史
罗布林卡的著名建筑——新宫,因其栩栩如生的壁画拥有了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历史。而去往新宫古树环抱的一路,为体味这段历史作了足够铺垫。
新宫北殿西侧经堂内绘有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与八大弟子图。图中的释迦牟尼面容平静饱满,八大弟子形象生动逼真,很好地表现了肃穆沉思的虔诚神态。因此颇受赞誉。新宫南殿的壁画,由西沿北向东,以连环壁画形式绘就了一部西藏简史。壁画内容包括:藏民族起源传说、吐蕃王朝兴衰、西藏佛教各教派的陆续兴起、五世达赖访问北京、到1959年十三世达赖从北京拜见中央政府领导回拉萨等题材。壁画共301幅,运用了倍具吸引力的绘画语言——画面生动、色彩和谐、线条流畅,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像泉水一样飞溅而出,吸引着所有观者。
越过喜马拉雅的现代文明
今日的罗布林卡,依然可以轻易捕捉到达赖喇嘛当年在此生活的痕迹。在金色颇章一个铺满古旧石块院落的西面走廊下,停放着两台达赖喇嘛用过的汽车。虽然曾经拉萨城里风光的交通工具如今只能以残骸示人,但若干年前那两辆汽车先被拆散,翻越喜马拉雅山后又被重组的磨难经历告诉我们,西藏这个看似古老的城市,从未拒绝过现代文明,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也足以说明什么。
罗布林卡实用贴士:
交通:2路中巴可直接抵达门口,或从老城区坐出租车15元以内可以抵达。
门票:60元/人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9:30~18:00
边走边吃:罗布林卡周围有些川菜馆,价格和味道都很一般。
特别提示:夏季的罗布林卡内草木旺盛,郁郁葱葱,是最佳的游园季节。整个罗布林卡的游览约需3个小时。
在拉萨,一年一度的雪顿节至今保留着逛林卡的传统,所以此时也是罗布林卡最为热闹的时刻。届时西藏各地的藏戏流派均汇集于此举行盛大的演出。许多老百姓看完哲蚌寺晒佛变会举家前往罗布林卡,搭起各式帐篷,摆上各种吃食、美酒,开始为期3天的“林卡狂欢”。普通游客如能在此体验一次雪顿节的盛况,便可谓不虚拉萨之行了。
新宫照明设备一般,建议对壁画有浓厚兴趣者,自行携带手电前往,便于更好的观赏壁画细节。
罗布林卡每天11:00都有藏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