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间隔年---13个月,6个国家,义工,旅行 [二]

原创:darrensun

转载自:磨坊网

发自加尔各答的邮件

2007年3月22日,中国春节刚过不久,我坐在加尔各答背包客集中地sudder street的一家网吧里面,下定决心给我的上司李主任写邮件,想象着他读到我邮件时的表情. 邮件的主题是我的名字,内容大慨可以概括为: 3个月了,我才刚刚到达印度…

其实,从3月份开始,我的心里就一直都有个疙瘩,因为我自己很清楚,我已经走了3个多月,我的3个月假期---原计划的迷你型间隔年已经结束了.可是,我还在路上.3个月后,我不在广州,反而才刚刚到了印度,感觉我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大学毕业,我只有过一份工作,并且一直工作到我间隔年的开始.我的工作基本上来说便是: 每天对着电脑上班,时而出去开开小会办办事,工作强度不是很大,有一个很好的上司,领着自己可以接受的薪金,周末可以开车去爬山,一年一次的单位旅游,有空就和社交上的朋友吃吃饭、聊聊天,和一帮朋友同学唱唱K,回家可以学学吉他、看看碟,听听New age、写写东西……生活倒是过得无可埋怨.这一点总是让我感到安慰,因为我觉得我当初要出来并不是为了逃避什么,而是出来寻找什么东西,而且是为了更好的面对原来的生活.

但是,既然无可埋怨,当初又为何出来?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只能说是一种冥冥中的感觉而已.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指引着我的决定,是上帝,还是我自己骨子里头的不安份?

不过,总之,我决定出来了,似乎可以抛开一切.但我自己内心十分清楚,我并不讨厌我的工作,我甚至和上司同事有很默契的合作和很深的感情.而没有了这份工作,我自己也不知道能够干嘛.我还不想回去,可是如果我现在不会去,我就会丢了我的工作.

所以,坐在网吧的电脑前面,我十分犹豫! 突然我想到了salina修女跟我说的话:We don’t need your help, but you need to be here.

我当义工工作的地方叫mother terresa’s house, 是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天主教修女terresa(国内好像翻译成德兰修女)开的一家国际性慈善机构,而加尔各答就是机构的总部.这里每年都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来这里当义工.而义工在工作之前需要一个形式上的面试,而那天给我面试的修女就是salina.

那天,办公室里面坐满了等候面试的义工,不同肤色,不同语言.有些白皮肤的义工等得有点焦急了,因为人太多,面试得时间太长,我也等了一两个小时了,可是我一点都不焦急,反而希望可以再待就一点,因为我从来没有过什么英文面试,大学四级英语考了四次才混了过去.想到用我得蹩脚英文去面试,心里就十分紧张.我觉得我好没用,当初出来的初衷本来就是要做义工的,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又是如此胆怯.

终于,还是点到了我得名字,我战战兢兢地走了过去,坐在椅子上面,salina修女面向着我坐着,眼睛看上去十分坦诚,面带着笑容.我心里放松了一些,但也就这么坐着,像被逮到的犯人等候审讯.Salina突然终于开口讲话了.

“Where are you from?”我十分庆幸开场白的这句话我还听得懂.

“China.”

“oh,really! You are the second Chinese here” Salina很惊讶地看着我.我更加吃惊,不过我知道她说的Chinese仅仅是指中国内地的中国人,因为我已经碰到过一些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了.接下来Salina说了一些话,我没有听懂,大概可能是在说她碰到的第一个中国人的一些情况吧,而我就似懂非懂,不懂装懂地不停点头,心里想着什么时候面试可以结束.

Salina说话的时候一直面带笑容,到了最后,她坐直了身子,清了一下喉咙,说: Ok, last question.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十分严肃,让我觉得这个问题十分重要,这又让我再一次紧张起来,担心自己听不明白或者是回答不好.

“Why do you come here?”我松了一口气,问题听明白了,答案对我来说也很清晰.

“I wanna help people”我回答.

Salina又一次面带着笑容,一手填着我的资料,一手准备着我的义工工作卡,我知道,面试结束了,心里从未有过地放松,也笑了起来,好像在为我自己的一次成功面试感到满足.Salina把工作卡放到我的手上,对我说: We don’t need your help, but you need to be here.

我的脑子一愣,突然反应不过来,不过感觉面试已经完毕,我也就道谢离座.只是,一路上,总觉得不知道该这么理解这句意味深长的话.直到现在,我已经工作了好些天了,而此时我坐在电脑前面,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我需要来这里.但是我相信Salina说这个话自有她的原因.

不行,我不能现在离开,我还得继续在这里,为了我的病人,为了完全体验义工的生活,为了间隔年的完整,甚至,为了知道,我为什么需要来这里.

我坐在网吧的电脑前,开始敲起字来…

“李主任……我是2月16日到达印度的,到了印度,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家.在加尔各答市,我找到了一家十分知名的义工机构mother house.我工作的地方名字叫kalighat,意思是 “为了即将死去的人”. 这里的病人都是即将离开人世的穷人.我在这里的工作没有收入,但我住在一个印度朋友的家,kalighat这里有早餐和午餐提供,所以日常费用很低.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即便我的英文一般,但已经足够和他们交流沟通了.我想,我的工作在这里才刚刚开始,可能不会这么快回去……如果单位需要人手,就请你招人吧……”

这里是我工作的地方,叫kalighat,意思是:为了将要死去的人.在加尔各答,我面临的选择是:回广州去做有收入的工作还是在这里做完全没有收入,吃住自己解决的志愿工作,走完间隔年...

走过了泰国,老挝,回到中国云南,再到缅甸,来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发现这里的贫富差距好大,满街都是无家可归,等候救济的穷人.我知道,要做义工,我应该留在这个地方.在这里我找到了mother terresa's house.

无家可归的人流浪街头,这是真实的加尔各答街头

接下是关于kalighat的一些片子.原则上里面是不给拍照的,每个义工在离开的时候可以向办公室申请拍照,拿到许可后才可以拍照.

这里每过几天就有人死去.图中医生在抢救一位病人,义工们在一旁祷告...第二天,kalighat有多了一张空的床位,停尸间里面多了一具尸体.

这是停尸间,我在这里抬过我自己病人的尸体...

这里是mother terresa's house 的加尔各答总部办公室大厅.这里是义工早上出发前吃早餐的地方,也是下午新义工工作前面试的地方.Salina修女就是在这里给我面试的.

义工要离开了,我们唱歌欢送,当时没有想到,我离开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场景

kalighat里面的病人们

这是我的病人rubee desh,我离开的那天他似乎特别累,他不知道我离开之前在他床边流下的泪水...

kalighat的天台,晾衣服和照顾rubee desh是我在这里的主要工作.

kalighat内部的男病人区.我的日本朋友kuri正在和病人聊天.在这里的义工大部分不会讲印度语,病人更加不会讲英文,可是义工和病人可以每天不断地聊天....其实,病人需要的只是一个聊天的对象而已.

义工的相关图片并非好看,而13个月的间隔年,起点是澳门并非印度加尔各答.只是,我想,我的帖子开头应该以我在加尔各答做义工为开始,因为在加尔各答是我间隔年意义上的起点...

要讲起这次旅途的起点,要从广州.澳门说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