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富川瑞光公园景区

门票参考
免费
旅游景区级别
2019年(3A)
所在地/隶属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瑞光路西巷12号

基本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瑞光园,位于富川县城南效一角,实际上是富川的县城公园,因为园中有座慈云寺,寺后有座瑞光塔而得名。

瑞光园内著名的景点有:慈云寺、瑞光塔、烈士陵园、风雨桥、瑶族博物馆、少年宫等。

景点景观

风雨桥

从县城大街进入瑞光公园,首先得通过风雨桥,这座桥是通向公园的门户,风雨桥很有瑶族民族特色,廊桥结构,桥廊上很多对联很有文采,如桥名鹤顶格对联:“风景宜人人观风景人景融于仙境;雨中画桥桥隐雨中桥中胜似蓬莱”,东门对联:“俯瞰越地珠江源流悠悠东逝富水有回奔南海,极目楚天秦皇古道迢迢北去萌岭无栏通长安。”西门对联:“金凤东鸣一塔凌空慈云古刹经风雨,玉龙西来三桥飞渡富阳明城历春秋”。

瑞光塔

瑞光塔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南郊约500米富江西畔的急转弯处。因塔内曾供有阴刻雕观音像,俗称观音塔、观音阁。

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砖塔,高28米,塔基埋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各层皆有一门,依次顺时针变化门向。顶层六面有窗。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可直达顶层。登塔远眺,可观“富川八景”中的“三景”:“富水奔涛”、“层峦耸翠”和“山泉飞瀑”。塔下林木成荫,玉泉清冽,环境十分幽雅。

瑞光塔建于何年,尚未见到具体史料。据《光绪富川县志》卷十二《杂记》篇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雷击瑞光塔砌面”,说明它早在那时就已存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从明朝至今400多年来,瑞光塔历经洪涝、地震和雷击等灾难,依旧安然无恙。民国初年,瑞光塔所在地曾辟为中山公园。1980年和1988年,县人民政府两次拨款维修,加固塔基。

瑞光塔旁有慈云寺,也称镇江慈云寺,总面积为598平方米。该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战火,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民国4年(1915年),陆荣廷带兵由桂平到富川,游慈云寺时,倡议修一条花街路,接慈云寺至回犀桥。后经有关方面努力,终于修成。民国期间曾将寺改为“中山纪念堂”。

内有佛殿二进,东西两侧有厢房,殿间天井用卵石铺成,每座殿堂皆由六柱抬梁构架组成。后殿有圆月门,直通瑞光塔。1980年,瑞光塔、慈云寺均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寺现是县文物管理所驻地,内辟两个展览厅,一个展览革命文物,一个展览古代文物。

富川瑶族博物馆

富川瑶族博物馆,设计很有创意,馆身结构象一个“富”字,馆前的三条小桥象一个“川”字。

瑞光公园烈士陵园

古城起义烈士陵园,为纪念1947年6月25日毛文彦、孙忆冬、姚大年等的领导桂东古城武装起义而建造。

富川瑶乡风景优美,特产丰茂,人杰地灵,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闪耀在祖国的南疆。名扬遐迩的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起义烈士陵园,便座落在富川县城的西南角,新风雨桥西、古瑞光塔侧畔。

古城起义的伟大壮举在富川的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孙忆冬、毛文彦等八位烈士,更是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的榜样。古城起义的枪声,是富川人民跟党走、求解放的正义宣言;八位英烈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鼓舞我们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从瑞光风雨桥走进苍松翠柏、绿草如茵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古城起义纪念碑便高耸入云,孙忆冬、毛文彦等八位英烈的威武头像更令人肃然起敬。仰视着高大的纪念碑,读着烈士们的生平简历,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参观者,都会深深地怀念英烈们的丰功伟绩,并为他们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1947年,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蒋管区人民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中国革命新高潮即将到来的大好形势下,富川地下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以及广西省工委和桂东地下党组织的部署,于6月25日发动了震撼桂东的古城武装起义。他们发动群众,组织队伍,举起刀枪,向国民党反动势力发起猛烈的攻击,揭开了富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序幕,为后来的富川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

孙忆冬烈士18岁便参加了新四军,当过群众工作队的指导员和抗日救国联合会的秘书长。后来又受党指派来到富川,与毛文彦等同志一起组织了古城起义。在战场上他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即使是被捕入狱,他也坚决斗争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孙忆冬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转战大江南北,出生入死,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最后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的革命精神永垂青史,令后人敬仰和怀念。

毛文彦烈士于1922年出生在富川古城下城头的一个农民家庭,为了抗日救国十六岁时便投笔从戎参加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戎马生涯期间,他认真地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刘少奇的《论青年修养》等著作,用革命理论教育群众,增加大家干革命、求解放的决心和信心。1947年古城地下党支部重建他任支委,是古城起义部队队长。起义前他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拟出了富川武装斗争的工作计划,起义时他带领部队攻打古城乡公所,先身士卒,英勇顽强。被捕后敌人惨无人道地向他施以酷刑,但他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气凛然的革命气节。最后毛文彦同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永远活在富川人民的心中。

黄希文同志原名黄悦卿,是古城起义中的巾帼英烈。她18岁入团,19岁入党,曾任南宁市委妇女委员,领导和组织南宁各界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我区的妇女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后来临阳联队成立,她出任政工队妇女支部书记。她在咸水村发动贫苦农民建立了民主政权,实行二五减租,筹粮筹款支援抗战。1946年4月后,她受党委派到富川工作,是地下党支部的支委之一。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她和同志们共同筹划古城起义的准备工作,教同志们唱革命歌曲振奋精神,鼓舞大家的革命斗志,后在起义的行动中被捕光荣牺牲。她以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她那“为革命可以牺牲一切”的战斗誓言。她虽然已英勇就义五十多年,但她的革命精神在南宁、临桂、阳朔、钟山、富川人民心中仍寄以深切的怀念,她的高尚品质永昭后人。

还有姚大年、周绍华、何民康、魏贞川、周文林等烈士,他们思想进步,紧跟党走,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投身入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为民立功。1947年他们与孙忆冬、毛文彦、黄希文等烈士一道参加古城起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为党尽忠,为民捐躯的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将彪炳春秋被世代传颂。

解放后,党和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修建了古城起义纪念亭、纪念塔和烈士墓。1959年建龟石水库古城受淹搬迁,古城起义烈士忠骨移至富川的横山,1982年又将孙忆冬、毛文彦等英烈的忠骨移到富川县城的烈士陵园安放。富川县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筹集资金,收集资料,请来能工巧匠,修建了高大庄严的古城起义烈士纪念碑,竖立了孙忆冬、毛文彦等八位英烈栩栩如生的人头像,砌了坪台铺设了通道,种了松柏植了花草,将古城起义烈士陵园建成了名传八桂的富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孙忆冬、毛文彦等八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像富江河水的滔滔碧浪一样,千古常流,万世长存,永远铭记在瑶乡各族人民的心中!

每年的清明时分,富川县委、政府的党政领导及各界人士都会来到这里,敬献花圈,瞻仰纪念碑和烈士塑像,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业绩。各中小学师生和县直单位的干部群众也到这儿来进行一系列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他们在纪念碑前举行入队、入团、入党等重要仪式,让自己的成长过程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除此,他们还请来参加过古城起义的老党员老干部,讲烈士们的生平,古城起义的经过,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传授爱党爱国的革命道理,指导青少年们健康地成长,让古城起义的英烈成为世代学习、敬仰的楷模,让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起义烈士陵园,发挥其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大作用,在富川瑶乡两个文明建设的活动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出她应有的重大贡献!

沐浴着党的十六大春风,三十万富川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开拓拼搏,使我们瑶乡经济腾飞,社会稳定,城乡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充满蓬勃生机的富川新城区与古城起义烈士陵园遥遥相望,爱国主义精神赋予瑶乡人民以智慧、勇气和力量。当我们带着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伫立于古城起义纪念碑前,美好的未来正随旭日冉冉升起,小康社会的坦途正在我们的面前无止境地伸延。古城起义这座象征着富川人民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的历史丰碑,正高扬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激励我们高歌猛进,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标签: 3A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