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福州市博物馆

别名
福州博物馆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09:00~17:00
博物馆等级
国家二级(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
2A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文博路8号

馆藏文物

福州市博物馆融文物征集、收藏、保护、鉴赏和研究于一身,主要通过陈列展览、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展现福州辉煌的历史,弘扬福州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馆藏文物有陶瓷器、青铜器、寿山石雕、字画、丝织品、漆器、玉器、古家具和古木雕等,其中以寿山石雕、字画、丝织品收藏最具特色。目前对外免费开放的有《闽都华章——福州历史文化陈列》和《海丝门户 有福之州——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题展》两个固定展览。此外,福州市博物馆还不断推出一些策划精良、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专题陈列展览和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代感强的临时性展览。近年来福州市博物馆陆续推出的各类陈列展览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陈列,曾荣获“中国十大陈列精品”提名奖;福州文庙《福州古代教育史展》,曾荣获福建省第四届文博考古优秀成果三等奖。

作用价值

将福州市博物馆打造成为校外第二课堂的特色品牌。如今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于一身的福州市博物馆,通过免费的鉴宝活动、免费陈列展览进校园、免费的文博志愿者培训、免费的道德讲堂、免费的馆校主题互动等系列活动,将我馆建设成为广大观众了解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实物图书馆”、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乡史、乡情教育的“立体教科书”、校外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场所。

馆藏寿山石珍品

田黄薄意章

这是一块由福州博物馆珍藏的田黄石(见图),高13厘米、宽7.8厘米、厚3.8厘米、重500克,系东门派重要传人、首开以寿山石雕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金杯奖”先河的林寿煁于上世纪80年代刻就的田黄薄意椭形章。正面呈桂花黄色,背面稍淡若枇杷黄,有红色筋格及萝卜丝状细纹。画面中两岸峰峦高耸,树木茂盛,一叶小舟泛行江上,船头围坐三人,指点风景,船尾艄公撑篙;带状云彩缭绕之中,一轮圆月高挂,背面山石上有阳刻款“寿煁庚申”四字。作者结合石料纹路、色泽精心安排布局,繁而不乱;刀法灵隽讲究,作品玲珑精巧;出神入化,方寸之间,容千里美景;其巧妙的构思与高超的雕刻技艺,令人拍案叫绝。

宋冻石观音

宋冻石观音,通高12厘米,宽5.5厘米,厚2.3厘米。雕像的材质为寿山冻石,颜色呈肉黄色,结晶体石质。这尊观音像是1998年福州市冶山路省财政厅宿舍工地考古发掘时出土的,出土的地层为宋代地层。此尊观音面庞椭圆丰腴,神态端庄,眉间点以白毫相,用简洁的方法刻画鼻、眼、唇,嘴唇如弯月,唇角上翘,眉目交流,笑意横生,内心充满喜悦。头戴莲冠,冠上有阿弥陀佛像,胸前挂满串珠璎珞,身穿交领无袖衣裙,着披肩,袒双臂,臂上披挂飘动的花纹刻饰帛带,发冠上的珠玑、耳朵的垂珠,胸前、腰际、膝部的饰物,以及臂饰、腕钏、璎珞与飘带相结合。背部刻饰比较简单,肩部刻有一组缠枝线刻。

田黄薄意组雕

田黄薄意组雕一套六件,大小相类,雕刻技法及构图风格相近,应出于西门派中同一匠师之手(见图)。现分述如下:石1:高3.2厘米,宽24厘米,厚1厘米,石质通灵,石色近桂花黄。有明显萝卜纹红筋,红筋部分刻岩石,石前一老者席地而坐,形态可掬。背面一柏树从石缝伸出。石2:高2.7厘米,宽2.3厘米,厚1厘米。石质通灵,色呈桂花黄,有萝卜纹,红筋处刻山石。崖上有竹叶一小丛,山石凌乱,旁点缀两片小竹,山径上有老者拄杖而行之背影,生动形象。石3:高3厘米,宽2.5厘米,厚0.6厘米,石质通灵,有萝卜纹,石色淡白微带黄,有一格微呈红筋。刻一柳树,柳下一牧童骑于牛背,牛四足浸于溪水中,背面溪石旁刻小竹,整个石章下方以水纹收局,恬静幽雅。石4:高3厘米,宽2.2厘米,厚0.8厘米,石质通灵,石色黄中带灰黑。有红筋,萝卜丝不明显,属坑头性小田黄。格部分刻山石,中间杂以兰草。正面上方刻一小轮圆月,月下一罗汉一手抚膝,一手撑地而坐,侧脸作沉思状。石5:高2.5厘米,宽1.8厘米,厚1.4厘米。石色呈熟栗黄,较黑沉,有萝卜纹。红筋部分刻溪边山石,石上有枯树,树梢有一小圆月,溪上一舟,一老者坐船尾,艄公站立船头,手把竹篙撑船,溪水似有月光倒映。石6:高3.8厘米,宽2.4厘米,厚1厘米,色淡黄有萝卜纹,红格部分刻山石,石旁一罗汉右手抚膝席地坐于崖下,背面刻一棵攀崖小松。 该组田黄薄意组雕构图精巧,刻工不失细腻,更为难得的是,该组雕皆采用被誉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为材,显得尤为珍贵。

寿山白芙蓉博古纽方章

林皋,字鹤田,一字鹤颠,清代福建莆田人,后徙居江苏常熟。林精篆刻,其刀法明快稳健,所作章法简繁相参,疏密处理周详,显示出清丽古雅、绵密秀挺的特点,为世所崇。林作印尤多,当时的书画名家和收藏家恽寿平、王时敏、吴历、高士奇、杨晋等人用印多出其手。同时代的文渊阁大学士王掞赞之曰:“鹤田林子,虞山快士,究心斯道,独追正脉,其镌刻诸体,全用汉篆,不杂史籀及钏彝敦盘之文,虽海内名家杂出,精于篆学者,毕竟以林子为当代独步。” 福州市博物馆珍藏林皋所治印章一方,印章为长方形,高3.8厘米,宽厚皆2厘米,以优质白芙蓉雕就,石质白嫩如脂,温润匀净,绵密细腻(见图)。顶部琢刻为玉璧形博古纽,大气古朴,儒雅方正。纽厚0.4厘米,纽面阳刻卷云纹及谷纹为饰,两种纹饰相间,布局和谐微妙,刻工细腻小巧,在寿山石雕刻中属西门派技法。底部朱文篆刻“眠琴居士”四字,字体苍劲古朴,章法布局得体,刀法稳健流畅,有浑然天成之感。另有边款分居石章两面,每面各三列,行楷阴刻回文诗《春花》一首:溪花绕岸绿河西,岸绿河西影柳堤,堤柳影西河绿岸,西河绿岸绕花溪。落款:“康熙丙辰春日 林鹤田泐”。回文诗是文人雅士的一种笔墨游戏,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更增添了印章的雅趣,想来印章中蕴涵了作者某种情怀。

寿山石人首蛇身俑

福州市博物馆珍藏着一尊“寿山石人首蛇身俑”,高4.4厘米,宽4厘米、厚2.5厘米,是宋代时期的产品。它造型别致、雕刻粗犷,石质呈青灰色,头部为人面形,身作蛇体盘绕,体表鳞甲刻饰分明,是福州寿山石俑中常见的一种(见图)。福州地区上古时以蛇为图腾,人面蛇身俑可能与福建简“闽”,以及闽人以蛇为图腾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是一件难得的古代造型艺术品,为我们研究闽台两地的崇蛇习俗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圆雕精品——《数珠罗汉》

魏汝奋的寿山石圆雕作品《数珠罗汉》,罗汉高10.7厘米,长8.2厘米,宽5.2厘米,底座长11.2厘米,宽8.8厘米。罗汉是用寿山石名品之一牛角冻雕刻,石质晶莹滋润,呈半透明状,赭褐色。罗汉高额长耳,方脸,面带微笑,神态安详。肩披帔,着广袖长袍,胸袒露,胸前刻一佛像。左手按地,右手握一串佛珠靠在膝上;右腿弯曲,左腿盘卧于股下作坐姿。帔肩、衣袍皆线刻缠枝莲花纹花边。雕像底座正面四方刻四条夔龙,衬以缠枝卷草纹、海水纹;背面刻一圈缠枝莲花纹,署“魏汝奋制”隶书款。此件罗汉造型优美自然,刻工极其精细,为清代寿山石圆雕精品。 魏汝奋其人生平不详,至今未能见到关于他的文字资料,然而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福州博物馆均收藏有他所雕刻的罗汉像,这些作品形神兼备,刀法娴熟,艺术水平极高。魏汝奋的《数珠罗汉》,人体比例准确饱满,坐势自然舒展,神态悠然自得,表情异常生动;衣纹用刀流畅,富有动感。不论从作品前部看,或是从背部看,都十分和谐自然。而且石雕艺人善于利用巧色,用石材的浅色部分雕刻外披的袈裟,深色部分雕刻罗汉肌体,作品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是一尊圆雕的杰作。 从南北朝的寿山石猪到《数珠罗汉》,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山石圆雕技法在不断发展,不论在造型、题材或是巧色利用上,都有重大突破,使圆雕作品更臻精美。

交通信息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文博路8号

交通线路:74.16至青少年活动中心站,8.29.59.76.81.729.812.815至长乐路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