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

适宜季节
夏季
建议游玩时间
2小时
所在地/隶属
德国柏林

基本介绍

柏林柏林奥林匹克的改建持续了四年。最终建完。2004年07月31日我们为奥林匹克足球场举行了落成典礼和一个非常大的庆祝活动。

因为要改建完我们的“五星体育场“,所以每天大概1000个建筑工人在体育场上工作,而且在建筑的期间还有100个展览和比赛同时在举行。建筑的Walter公司保证了55000个观众可以在改建期间观看比赛。2001年杯赛的时候奥林匹克体育场容纳了73000人同时观看比赛。

改建以后我们的体育场能容纳75000人。每个座位都有体育场的顶蓬遮挡(以保证下雨的时候不会被淋到)。体育场嘉宾席的改建很特别:我们的体育场里有很多座位,但是为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这部分宽只有65米的嘉宾席的座位却是整个体育场里改建较麻烦的一部分。为了改建这座嘉宾席不但应该动80000m3土,而且用了15000m3混凝土和1800t结构刚。

景点景观

顶点-屋顶的设计

体育场中属于绝对高水平的设计就应该算是它的屋顶设计了。这个屋顶花费了大概两千六百万欧元,总建筑费用的11%都花在屋顶的建造上了。屋顶是由两个钢筋结构的薄片板对接而成的,每个都有31000平方米的面积。上边的薄片由76个部分组成,一共有1158片玻璃,每片都重达200公斤,这些玻璃是这个屋顶的最后组成部分。这个屋顶自身就有20层建筑保护。

在以前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就已经将屋顶的结构和采光,音响的设计融为一体了。场内有312个高压照明灯,每个等都有2000瓦,合1500勒克司(照明单位)为整个体育场提供照明,并且这些灯光设备的设计都相当好,在场内不会出线刺眼的光线角度。体育场顶上的5000个照明灯使整个场子看起来就像是个光环一样。屋顶上的19个高倍扩音器可以为观众们提供高品质的音响效果。

这个体育场里较特别的就要属赫塔蓝白色的跑道了。“我们为这座最高级的体育场感到高兴”,赫塔的经理Dieter Hoeneß先生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说。他说的很对。

足球俱乐部

柏林赫塔足球俱乐部,是一家位于德国柏林的足球俱乐部,于1892年7月25日成立,是1900年在莱比锡成立的德国足球总会创会成员之一,现时在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参赛。

2012-13赛季获得德国足球乙级联赛亚军升入德国足球甲级联赛,2013-14赛季获得第11名,2014-15赛季半程过后居联赛第13名,积18分,仅领先降级区球队云达不来梅1分。

历史沿革

德意志体育场

国际奥委会于1912年选定柏林作为19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德国政府原计划于柏林以西的夏洛特堡新建主场馆,后来有关计划搁置,并雇用建筑师奥托·玛赫设计主场馆-德意志体育场。他决定以明挖方式兴建可容纳4万名观众的体育场,完工后将成为当时世界较大的体育场馆。然而,是届奥运会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被迫取消。战后,场馆选址附近兴建了一所专业的体育学院,而奥托·玛赫之子-维纳·玛赫及华特·玛赫兄弟在1926年至1929年间被指派设计该学院的扩建部分-德意志体育广场(Deutsches Sportforum)。

帝国体育场(1936年)

柏林再度于1931年被国际奥委会选为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于是德国政府决定重修德意志体育场作为主场馆,并由维纳·玛赫负责设计。纳粹德国政府兴建了帝国体育场(Reichssportfeld),作为奥运会使用的场馆建筑群,维纳·玛赫继续负责设计及兴建事宜,并由其弟华特·玛赫协助。维纳·玛赫拆卸了德意志体育场,并在原址新建奥林匹克体育场,建筑物一半的结构建于地面以下12米。体馆能容纳11万名观众,东面连接奥林匹克广场及马拉松之门,呈椭圆形的观众看台于西侧开口,建有五月广场及奥林匹克钟楼。

帝国体育场的建筑工程于1934年至1936年期间进行,占地1.32平方公里,体育场设施包括奥林匹克体育场、五月广场及森林剧场(Berliner Waldbühne),此外亦修建150座供不同运动项目使用的辅助建筑物。

五月广场建于奥林匹克体育场西侧,是一片占地112000平方米的草坪,作为举行大规模体操活动的场地,可容纳25万人(西侧可额外容纳60000人),奥林匹克钟楼及朗格马克大厅亦建于此地。阿尔卑斯山低地的优质石材用作兴建广场的围墙,以及在场外展示的勇士持马雕塑(德国雕塑家Josef Wackerle作品)。

柏林奥运期间,五月广场被用作马术项目的比赛场地,并举办几场纳粹宣传意味甚浓的体操集体示范。

奥林匹克钟楼建于奥林匹克体育场西侧,竖立于五月广场的中央位置。从楼高77米的钟楼顶部可观赏到整个柏林市景色,比赛期间用作警察、医疗人员、媒体及官员的观察点。钟楼上放置了奥林匹克铜钟,上面刻有五环、勃兰登堡门及“余唤醒世界青年”(德文:Ich rufe die Jugend der Welt!)的铭文,此铜钟亦作为是届奥运会的会徽。

兰杰马克大厅建于奥林匹克体育场西看台,大厅支柱装置了巨型的旗帜及盾牌,以纪念所有参与1914年11月10日兰杰马克(Langemarck)战役的阵亡将士。

森林剧场建于柏林冰蚀谷的冰河河岸,依照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圆形剧场之建筑设计,当时命名为狄特里希·埃卡特舞台(Dietrich-Eckart-Bühne),以纪念政治人物狄特里希·埃卡特。剧场可容纳22000人,观众席中段为元首专用的包箱。

在奥运期间作为举行体操项目的比赛场地,以及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

1936年柏林奥运会

1936年8月1日,德国领袖希特勒宣告柏林奥运会正式开幕,并由运动员弗里茨·希尔根点燃圣火。是届奥运首次举行圣火接力传递,由希腊奥林匹亚,经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等国,传到终点德国柏林,路线全长约3000公里。圣火传递的慨念由卡尔·丁姆(Carl Diem)倡议,他是纳粹德国政府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政治顾问,专责筹办奥运事宜。

所有比赛项目的4百万张门票被抢购一空,是届奥运亦首次通过电视及广播电台转播比赛,当局于柏林市内设置25台大型电视屏幕,动用20部电台广播车及300支麦克风,并以28种语言进行电台节目的广播。莱尼·里芬斯塔尔于此场馆为柏林奥运会拍摄记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

二战及柏林占领时期

1945年4月,苏联红军发动柏林战役,向纳粹德国进行攻击,苏军纵火烧毁存放在奥林匹克钟楼的第三帝国档案,钟楼被大火严重焚毁。而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仅有机枪造成的轻微损坏,是少数在二战期间保持完好的建筑物。

战后,奥林匹克广场被用作英国军事占领部队的总部。英军占用包括帝国体育训练学院及德国体育院等第三帝国体育机关及设施,并进行破坏。1994年以前,英军每年都会在五月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活动。在此时期,德国足球甲级联赛赛事均会在此场馆举行,而本地球队柏林赫塔于1963年起就以此作为主场。五月广场亦会举行足球、榄球及马球比赛。森林剧场则用来举办传统音乐会及电影放映会,有时亦会举办拳击比赛。

英国工程师于1947年将奥林匹克钟楼拆卸,幸然的是钟楼于1962年依照原貌重建。曾一度被用作反攻克武器标靶的奥林匹克铜钟于1956年完成复修,但已经无法再发出钟声。奥林匹克钟楼的重建工程于1960年至1962年进行,再度由维纳·玛赫根据建筑物原貌设计及重建,新钟楼建成后成为柏林的重要观光景点,下层则设有介绍场馆历史的访客中心。

两届世界杯及重建

1974年世界杯足球赛第一轮第一组的部分赛事于此场馆举行,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工程,而场馆最后亦见证了西德队在决赛赢得FIFA世界杯。1998年,柏林市民为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存废问题而掀起一场争论,有些意见认为应该拆卸重建,有人则认为场馆本身并非纳粹党象征而主张保留。当局最后决定保留及改建场馆,国际足协亦选定此场馆作为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场馆之一。柏林市政府将价值4500万的改建及营运合约批给WALTER BAU-AG与DYWIDAG合组的财团,重建后场馆将由柏林市政府、柏林赫塔及财团建立合营公司共同管理。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重建工程由德国GMP事务所设计,由德国总理施罗德于2000年7月3日主持施工仪式。工程动用了70000立方米的混凝土及20000立方米的预制强化混凝土,场馆原有的12000立方米混凝土被拆卸,30000立方米的石块被重新打磨。工程并新建了长逾68米,面积达37000平方米,全面覆盖观众席的天幕,并由20条钢制支柱支撑重达3500吨的屋顶结构。天幕以透光物料制造,能够使阳光透入场馆。为使观众有更佳的视觉效果,球场被降低2.65米,并利用90000立方米的沙粒重新铺设。重建工程亦相当重视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史迹元素,特别是复修原有的天然石材结构,奥林匹克钟楼及马拉松之门等主要建筑被保留。场馆亦改善人工照明及音响设施,加设113个贵宾席、餐厅及两个停车场,共提供630个停车格。经过批评后,场馆的径赛跑道由红色转刷为蓝色。场馆现代化及扩建工程的总成本为24200万欧元。

重建之后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可容纳76000名观众,成为德国第二大的体育场馆,仅次于多蒙特的西格纳伊度纳公园(前称:威斯法伦体育场)。庆祝重建完工的典礼于2004年7月31日及8月11日举行,前者以文艺晚会,参与的知名艺人包括妮娜及丹尼尔·巴伦波因;后者则由柏林赫塔与外队作友谊赛。9月8日,德国国家足球队与巴西国家足球队在此场馆进行友谊赛。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场馆举办其中六场赛事,其中包括2006年6月30日德国对阿根廷的1/4决赛,德国最终以互射点球胜出;7月9日举行的决赛由三届冠军意大利对1998年冠军法国,双方1比1的赛果持续至加时赛阶段,在下半场5分钟,齐达内涉嫌受到对手马特拉齐的言语挑衅,沉不住气袭击对方而遭红牌出场。意大利最终以点球赢得是届FIFA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