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别名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开放时间
09:00~18:00
适宜季节
5月~10月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2007年(4A)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行业)
所在地/隶属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经二路36号

基本介绍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它的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以天圆地方的古老主题,融藏族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为一体,是西宁市的标志性建筑。藏医药文化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传承,文献丰富,内容广博,在世界医药文化领域独树一帜。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为的因素,它的一些独特的药物炮制方法和经验,一些珍贵的文化典籍、绘画技法濒临灭绝和失传。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具有挖掘、征集、保护、展示、研究、教学和普及等多种功能,它的建立,将会对挽救、保护藏医药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主要展厅

藏医史展厅

通过藏医药学发展的七个历史时期的介绍,28位历代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事迹、塑像和名著,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轨迹,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作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藏医药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和丰富而博大的医药文献。并通过一位位造诣高深、影响久远的名医和他们对疾病的独到见解和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展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史绚丽多彩的画卷。

曼唐器械展厅

展出的80幅唐卡,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亦属罕见。通过这些唐卡和传统藏医使用的180多件外科手术器械,系统而直观地介绍了藏医药学理论及其实践技术。这种独创的、以画卷形式进行医药教学的挂图和1300多年来使用的医疗器械,再现了2000多年前藏医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外科手术。尤其以照片的形式,介绍了数千年前藏医就进行过的穿颅术,不仅显示了藏族先民的聪明和智慧,也充分证明历史悠久的藏医学外科手术技术的高超与精湛。

古籍文献展厅

陈列了卷帙浩繁的藏医药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1000多函典籍,还展出了300多部现当代藏医药学书籍和珍贵的古籍印版。通过古籍印板,《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等著名典籍,显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药学浩瀚的典籍和博大精深、体系完整的藏医药学理论。数百部现当代藏医药学书籍展示了古老的藏医药学理论研究后继有人,从中会看到,藏医药学理论研究又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新时代。

藏药标本展厅

展出有20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其中有利用汞、金、银等原料经特殊工艺炮制而成的、被誉为“甘露精华之王”的“佐太”。还有已收入国家药物基本目录、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等成品药。展厅不但展示了藏药学名著《晶珠本草》中所收载药物中的精品,而且也成了高原生物学的一个最精彩、最集中的展示课堂。一件件标本、一幅幅照片,生动而形象直观地展现了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中生机勃勃的药物生长环境。

天文历算展厅

采用沙制时轮坛城、天文历算工具、古籍、唐卡、历代有突出贡献的藏历算学家雕像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再现场景复原和模拟藏族历算的日月星辰运行状况,演示它在藏历推算、天气预报、测定方位等方面作用与推算方法。天文历算学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自然科学,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文献丰富,并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对藏族地区的农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天文历算同藏医药学有着直接关系,藏民族通过长期实践,得出“有算必有药,有药必有算”的辩证说法,如通过掌握外界气候变化、五行运行规律,来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药材的采集、炮制等。即就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具有学习、研究、利用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继续挖掘天文历算的深邃内涵,努力改进,不断完善,使之更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以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彩绘大观展厅

展出有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并受国家版权保护的《中国藏族彩绘大观》。《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文化生活等诸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彩绘大观》从策划到完成历时长达27年,由青、藏、甘、川、滇五省区四百多位藏、蒙、土、汉学者、专家工艺美术师,采用天然绘画颜料,以藏族传统艺术绘画技法绘制而成。画面气势恢宏,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纤毫毕现,极尽工细,令人叹为观止!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4月16日-10月15日:9:00-18:00

10月16日-次年4月15日:9:00-16:00

交通指南

市内乘坐1路、11路、34路等公交车在生物园广场下车可达。

馆内藏品

藏族木碗

藏族木碗的种类很多,有大碗、小碗、盖碗、套碗、木钵等多种。一般木碗用桦木、成巴树、杂木的节雕琢而成。杂木做的木碗质地结实,不变形,不易破裂,纹理清晰。

金马鞍

金马鞍用木头做鞍板,前后鞍鞒用铁制作,鞍体外面包镶黄金饰片,其上零星镶嵌几枚绿松石。鞍的前桥分上下四层,主体图案为双龙纹,最下一层为镂空雕,第二层为龙头纹,第三层又以镂空雕,最上一层为双龙戏珠纹,周围以花草纹装饰。

藤盾

藤盾这块盾牌高60多厘米,呈圆形,外观有点像斗笠,藤条纵向编制,然后用铁条加捆,盾牌顶为一圆锥铁顶,制作精致而坚固,盾饰后面有把手,由于这块盾牌是真藤做的,加上相隔时间太久,边缘有些残缺。

藏式唢呐

藏式唢呐这种藏式唢呐,藏语称作“甲林”,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经常使用的管乐器,一般在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式等重大佛事活动中吹奏。

天铁

天铁的发源地被认为是古象雄地区和苏毗地区,后来流传到整个藏区,托佳种类繁多,有方形的、环形的;动物、几何图形、带扣、金刚杵、大鹏;还有吉祥图案、持金刚等神佛人物等图形。

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该馆征集有藏区各个地方服饰50余件,展出的有29件,并且以换展的形式将所有征集品展示于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