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灵桥

所在地/隶属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与江东区分界

基本介绍

据传,唐代建浮桥时,由于江流湍急,建筑桥基时发生困难。此时天降暴雨,雨后天现彩虹。因而工匠在出现彩虹之处打下桥桩,将桥建起,因而时人认为灵现,故桥名定为灵现桥,又名灵桥。南宋时,灵桥改称东津浮桥,清代康熙年间浙海关建立后,亦更名关桥。1936年重建为永久桥梁时,曾有民间团体提议将桥名更名为“中山桥”,但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以保护古迹为名,将桥名恢复为“灵桥”。文化大革命期间,灵桥曾被更名为“红卫桥”,1981年恢复灵桥名称。

民间曾称灵桥为“江桥”,后由于清代同治年间英国人在桃花渡建成新江桥,为表示区别,灵桥的民间称呼遂改为老江桥,这一俗称一直沿用至今

灵桥始建于唐朝,原为木造浮桥。1931年,由旅沪甬商发起改建,上海工部局英籍工程师詹姆森、新仁记营造厂工程师竺泉通勘查设计,德国西门子公司总承包,于1934年开工建设,1936年完工。灵桥是中国第一座有中国工程师参与设计的单孔钢梁环形桥。全长132米,跨度97.5米,是现存浙江省内较早的少数现代工程技术桥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31年8月,改建宁波老江桥(即灵现桥)筹备委员会在宁波、上海同时成立。据说建桥工作是在上海旅沪宁波同乡会的主持下开展的,早期在沪上成功的宁波人士坚持要在家乡造一座像上海苏州河上外白渡桥那样的坚固桥梁。最后,宁波灵桥由上海工部局英籍工程师詹姆生和新江记营造厂竺泉通设计中标,德国西门子洋行中标工程承包。但据当时参与建桥的老人施求藏回忆说:灵桥用外国材料、挂洋行牌子,但实际上设计、施工都是沪甬两地的宁波人。英国人詹姆生、师克和许多外国人很少来宁波。于1936年建成通车。

灵桥建成后历经沧桑,在日寇侵略我国,宁波沦陷前遭受了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被炸得千疮百孔,抗日胜利后曾作修缮,但在宁波解放后,国民党轰炸机几乎天天来轰炸,灵桥上路面、钢梁上弹孔累累,但灵桥仍然屹立在奉化江上,是解放舟山群岛的钢铁运输线。

这座桥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这家公司经历二战,竟仍然保存着灵桥的档案,前不久还寄来文件提醒业主及时维修。

建设沿革

宁波灵桥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奉化江奔腾咆哮把当时的明州撕成两半,为解决舟渡难险,公元823年制16舟船,用蒙索连排,上铺宽6尺的木板,长55丈,据说通桥当时天空出现彩虹,即立桥名为“灵现桥”。

此后“灵现桥”在清末改建,但因缺钱而作罢,1922年,一场秋风冲毁了屡修屡毁的灵现浮桥。

1931年8月,改建宁波老江桥(即灵现桥)筹备委员会在宁波、上海同时成立。据说建桥工作是在上海旅沪宁波同乡会的主持下开展的,早期在沪上成功的宁波人士坚持要在家乡造一座像上海苏州河上外白渡桥那样的坚固桥梁。最后,宁波灵桥由上海工部局英籍工程师詹姆生和新江记营造厂竺泉通设计中标,德国西门子洋行中标工程承包。但据当时参与建桥的老人施求藏回忆说:灵桥用外国材料、挂洋行牌子,但实际上设计、施工都是沪甬两地的宁波人。英国人詹姆生、师克和许多外国人很少来宁波。于1936年建成通车。

灵桥建成后历经沧桑,在日寇侵略我国,宁波沦陷前遭受了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被炸得千疮百孔,抗日胜利后曾作修缮,但在宁波解放后,国民党轰炸机几乎天天来轰炸,灵桥上路面、钢梁上弹孔累累,但灵桥仍然屹立在奉化江上,是解放舟山群岛的钢铁运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