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

别名
德式监狱博物馆
门票
25元
开放时间
08:30~17:3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行业)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常州路23号

1900年至1995年该建筑群一直作为监狱(看守所)使用,德国侵占青岛时期(1897年至1914年)为德国关押非中国籍人犯的监狱。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1914年至1922年)为日本守备军囚禁场;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为青岛地方检察厅看守所;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1938年至 1945年),“仁”、“义”字监房为日本海军囚禁场,日军在“仁”字监房增设了水车,“礼”、“智”、“信”字监房和工场为伪青岛地方法院看守所;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青岛地方法院看守所,其“仁”、“信”字监房关押日本战犯和汉奸;1949年青岛解放后为青岛市人民法院看守所;1955年为青岛市公安局看守所,1995年迁出。2004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青岛市法制教育基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常州路25号的“欧人监狱”始建于1900年,旧址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8297.5平方米,包括各种建筑26栋,是一片以古堡式建筑为主体的具有特色的建筑群,作为一座典型的19世纪德国古堡式建筑,“欧人监狱”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较早的殖民监狱。因其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已被山东省政府将审定为345处省级历史优秀建筑之一,不少德国专家在看到“欧人监狱”时也不禁感叹:在德国本土也很难看到这样的建筑了。其主要建筑有德国古堡式建筑(“仁”字号监房)、伙房、浴室、马房、“义”字监房;水井、瞭望台、监狱工厂等。如此完整的一座监狱得以保留,在中国监狱近代史上是惟一的,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是一座集监狱建筑群、司法文物收藏为一体的特色博物馆。占地面积8220平方米,建筑面积5022平方米。监狱建筑群由“仁”、“义”、“礼”、“智”、“信”5座监房和1座工场等组成。“仁”字监房即青岛德国监狱旧址,系德国侵占青岛时期于1900年所建,为德国古堡式建筑。其余建筑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1900年至1995年该建筑群一直作为监狱(看守所)使用;德国侵占青岛时期 (1897-1914)为德国关押非中国籍人犯的监狱。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 (1914-1922)为日本守备军囚禁场。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为青岛地方检察厅看守所;1929年为青岛地方法院看守所。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 (1938-1945)“仁”、“义”字监房为日本海军囚禁场,日军在“仁”字监房增设了水牢,“礼”、“智”、“信”字监房和工场等为伪青岛地方法院看守所。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青岛地方法院看守所,其“仁”、“信”字监房关押日本战犯和汉奸。

1949年青岛解放后为青岛市人民法院看守所。

1955年为青岛市公安局看守所,1995 年迁出 。

2004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其建为青岛市法制教育基地,由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织实施修缮布展工作。

2006年青岛德国监狱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开辟青岛历史深度游的新景点,对青岛市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2005年3月起开始修缮,修缮后的欧人监狱已正式定名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并于2007年4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

水牢

水牢: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1938—1945),日军在这座监狱的地下室增设了水牢和刑讯室,专门残害中国抗日志士。

李慰农和胡信之关押所

李慰农和胡信之:青岛工人运动领导人、中共青岛四方支部书记李慰农和《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1925年7月被反动军阀逮捕关押在这座监狱。该塑像为硅胶塑像,形象逼真、色彩艳丽。

监狱铁门

监狱铁门:从青岛德国监狱东侧进入一楼监舍,要通过三道铁门。那一扇扇牢狱之门曾经关闭着几多隐密。

幻影成像

幻影成像:青岛德国监狱建于1900年,后被日本、北京民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作为囚禁场、看守所使用。这里展示的是德军、日军、国民党反动派使用这座监狱时所发生的历史故事。图片是光电技术合成的幻影成像,是比较先进的展览手段。

公交线路

公交线路:乘6路、26路、214路天后宫站下,1路、25路、202路、223路、225路、228路、231路、304路、307路、311路、312路、316路、321路、367路、501路大学路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