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崂山太平宫

别名
太平宫
门票参考
4元
开放时间
旺季6:00~19:00,淡季7: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文登路26号

基本介绍

太平宫,又名太平兴国院、上苑,地处崂山东部仰口湾畔的上苑山南坡,始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为道教全真道华山派宫观。太平宫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的道场,因落成于宋太平兴国年间,故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太平宫。

太平宫内存有金明昌年间碑1通及明嘉靖年间、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碑各1通;东院存有清代铜钟1口,高1.4米,重343公斤,周饰云龙图,上刻“国泰民安”和《易经》中的八卦爻象,楷书铭文“光绪十八年谷旦韩同茂号庙捐敬献”。

1982年,太平宫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太平宫总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二进院落,正殿建于后院,有东、西两配殿各3间;山门迎面有砖砌影壁,上书“海上宫殿”四字,为清末书法家华世奎手迹,背面载刻有太平宫的兴衰沿革;前院分东、西两院,各建月洞门;东院建钟亭1座,西院建道舍客堂。

太平宫的殿宇,呈“品”字形,院门的照壁上单线钩刻“海上宫殿”四个大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传为建宫时所镌。正殿为玉皇殿,东、西配殿分祀三官大帝、真武大帝,共9间,皆为硬山式建筑;另有道舍客堂、厨房8间。西院辟有茶室,院中有井名“龙涎”,井侧石上刻明代山东提学邹善的诗一首。东院有钟亭,内悬新铸仿古铁钟一口,列为一景,名曰“上苑晓钟”。

主要建筑

犹龙洞

犹龙洞位于太平宫后不远,为天然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勾的洞额“鳌老龙苍”,洞内深阔宽敞,可以容纳数十人,祀奉有道教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七真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丹阳、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的神像;明代以前洞内供奉老子,故又称“老君洞”,洞内刻有“别有洞天”四字。

混元石

太平宫犹龙洞洞口右侧混元石上镌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道德经》摩崖刻石,混元石上部刻有3组星座图,分别代表“九星”、“九宫”、“五行”、“六仪”,另刻有“混元石”三字。

实用信息

门票价格

4元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19:00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7:00-17:00

交通指南

可乘坐青岛公交312路、371路、106路至王哥庄镇下车上山即可到达。

历史沿革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全真道华山派高道刘若拙奉诏入京,与宋太祖赵匡胤谈玄论道,太祖大悦遂封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并赐巨资修建道场,名“太平兴国院”。

金代明昌年间,重修太平兴国院并更名为太平宫。

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修太平宫。

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太平宫。

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太平宫。

文革时期,太平宫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太平宫。

198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太平宫进行全面修整,除恢复其原有规模外,还增建有石阶游路。

1992年6月1日,太平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