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会诗沟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思坡乡会诗村

基本介绍

会诗沟位于翠屏区思坡乡会诗村,地处岷江下游北岸,距宜宾市区12公里。相传,八百多年前,黄庭坚谪居戎州,三年后乘一叶小舟随长江东而去,但“思坡”和“会诗沟”仍闻名遐迩。我想主要在于这里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尤其是龙的传说。

经宜宾会诗沟景区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倾力打造,总投资 1800多万的会诗沟旅游景区已经成为宜宾人民近郊旅游、休闲、 游泳、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好去处。该旅游风景区,有苏东坡会诗文化、亭台楼阁、苏体石碑真迹, 瀑布千尺、龙潭碧波、竹林幽幽、小桥流水,花木禅房,可拜神佛,寻诗书风流,一杯清茶,消形役, 避酷暑,引无数游人忘世间烦忧。

会诗沟自然景区全长约2公里,沟内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有石灯笼、和尚钻石岩、猴子观榜、回音壁等景点16处,且每处景点都有悠美的传说。龙洞岩瀑布和会诗沟自然景区开发后,将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提供一处好去处。

荣誉及其他

会诗沟的传说

龙形传说

会诗沟右侧有一小岔沟叫“龙洞湾”,两山夹一沟的龙洞湾上方有一帘高60米、宽40米的瀑布名曰“龙岩瀑布”,瀑布左侧有座岩洞,俗称“龙洞岩”,岩内有一高70多米、宽24米、深44米的石乳洞,进入洞内,但见那洞上石乳、洞下石笋如林,其洞口有一对高57米、腰围4.3米的石笋柱,似如龙宫的龙柱,两柱形成“龙门”,洞内左侧有一深洞,据说那洞是龙的藏身之地,直通岷江河底,现已被人工用条石砌堵成墙。据传,那是人们为避免蛟龙出洞肆虐良民封洞治龙而为。

龙洞湾瀑布之下,有一面积约25平方米、深6米的一潭池水,据传,在瀑布飞泉、阳光灿烂之时,这池的上空出现彩虹,那彩虹酷似龙身,那“龙”有尾有头,有眼有嘴;有的还说亲眼看见那活灵活现的龙嘴伸下池喝水呢!那龙往往是现身一阵后,便从头至尾缓缓潜入潭中,人们便叫作“龙潭”,那龙潭因有龙在其中,故而遇上特大天旱年境,即是溪河断流,瀑布停飞,这龙潭也永不干涸。

龙潭传说

龙潭前一台,名叫“祈雨坛”。据传说,每年初春时节,人们在此祭祀,以求来年丰调雨顺,五谷丰登。每次祈雨,热闹非常,耍龙舞狮上千之众。尤其一遇天旱之年,地方长官必率众来此“祈雨”。

据清嘉庆25年编修《宜宾县志》记载:《思坡溪龙潭祈雨》祭文曰:“向垌野以函香,为民而请;闻溪流之注壑,有龙灵。当兹盛夏之时,正切为霖之望……特派专员,恭迎惠泽。伏望云车风马,随甘液以飞来……”据说,每当盛夏干旱无雨,生民难熬之时,集众在此祈雨甚是“灵验”,祭后便突然乌天黑地,大雨滂沱。

此一陋习起于何时,无从可考,但它却持续到民国年间。龙洞岩石现记有祭雨时间石刻:“民国丙子年7月;丁丑年7月……”民国年间地方专员率众在此祈雨的盛况,思坡当地健在的年长者至今记忆犹新。70岁的黄子成还记得当里百姓讽刺愚官祈雨的一段顺口溜:“愚官长得胖,装模作样祭龙凼,小姐跟人走,太太找和尚。祭凼没得鲜肉吃,腊肉也一样”。这说明当时百姓也有相当部份人认为祭龙凼是无济于事的迷信活动。

龙王庙传说

瀑布之上原有一庙宇称作“龙王庙”,庙内为僧者甚众。会诗沟还有一岩,岩间有一大红石酷似人体,但这“人体”只有臂部及其以下的腿脚。据传说,那是一天夜晚,仙女下凡,被龙王庙一和尚发现,那和尚见了美丽的仙女即动春,便去调戏仙女,龙王爷得知便赶来营救仙女,那和尚欲钻入岩石缝以藏身逃命,可是,那和尚刚把上身钻进石缝就被龙爷处死了。尸体化成此石,故人们把这里叫做“和尚钻石岩”。

灵芝传说

据传说,在那龙洞岩瀑布的凹进岩框内,长有不少灵芝草,那是龙王父专用的长生不老之药。虽有不少人企求自己也长生不老,多次从瀑布上面以绳套身悬下取灵芝,但每次快接近灵芝时,侧旁洞内一蟒蛇即出伤人,保护灵芝。尽管人们多次试图摘取,但始终无一成功。

金银山传说

会诗沟有一岩酷似金砖叠成。传说,那是两山腰间各有一巨石,一个像钟,一个像鼓。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打油诗:“两山石钟对石鼓,获得金砖五万五;拿着金砖打豪猪(刺猬),王爷深感金受侮……”于是龙王爷下令,把五万五金砖陈放在这山上,并派“土地神”终年守护。至今这土地神的洞穴和神座尚存,人们便把这山叫作“金银山”。

回音石传说

龙洞岩瀑布侧约1000米之外另有一湾沟。据说,并不能听见龙洞岩的瀑布声,但在这湾里有一块石板,当人们把脚踏上去,就会听见哗啦啦的瀑布声,人们称之“回音石”。

在神奇的会诗沟,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如“灯笼石”、“书童观榜”、“天桥”等,有待进一步考证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