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成都市新场古镇旅游景区

成都市新场古镇旅游景区
别名
新场古镇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4A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

基本介绍

新场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兴起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四川规模较大、保护完好的西蜀水乡古镇,自古以来就是客商云集、经济繁荣的商贸重镇,素有“五大市场”之称。新场古镇内拥有39处明清古建筑(含遗址、墓葬),15处上世纪初民国时期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全镇有文保单位24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建筑1处,省级2处,市级2处、县级19处,被誉为“最后的川西坝子”。古镇内拥有古街道七条,分别为下正街、上正街、太平正街、太平街、太平横街、香市街、河坝街;还有六条巷子,分别为水巷子、张翼庙巷、谢家巷、猫市巷、桶市巷、上字库巷,布局二纵二横井字型。古镇内保存完好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具有浓郁川西民居特色的建筑有20多万平方米,大院落、楼阁较多,青砖青瓦、木楼木柱,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封火墙群古韵古色。

景点景观

百年历史影像馆

百年历史影像馆,主题为《岁月留痕——来自加拿大的成都旧影》图片展,这些由100多年前来到成都的加拿大“志愿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的老成都故事,再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五十年代的老成都风貌以及这批加拿大“志愿者”后代——“CS”孩子们的四川印象、家族记忆。馆内珍藏的近一千四百余幅百年前成都及四川各地极具代表性的老照片,如实记录下了一百多年前四川人民的日常生活、建筑文化、民风民俗。透过这些珍贵的史料,百年前的成都旧影又再在我们眼前得以呈现。

3+2读书荟

3+2读书荟”创办于2012年1月17日,是由三位女士和两位男士发起成立的一家具有公益性质的读书会。其中三也代表大家,三为众。二代表爱,谐音,大家公益的爱心。其宗旨为“以文化为本、服务社区、服务青年”。读书荟最大的亮点在于图书收藏,图书收藏分为名人赠书、“书和书的故事”和私人藏书。其中,“书和书的故事”是面向全国征集具有一定影响力、有故事的人喜爱的书和著作的书,并分享他们的感言和故事。同时读书荟也定期举办文化沙龙,为会员提供思想交流平台。

取名“3+2”,蕴含着“3”人为众是大家、两“2”相对是爱心的深意。图书以名人赠书、友情捐书、书和书的故事及私人藏书构成。其中,书和书的故事面向全国征集具有一定影响力、有故事的人喜爱的书和著作的书,并分享他们的感言和故事。3+2读书荟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团体,大家捐赠、大家分享是发起成立的动因,其体会阅读乐趣、丰富精神生活的倡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文化部门、工商企业主动赠书,台南艺术大学成为第一个赠书机构。

佛子崖

佛子崖位于大邑新场镇之北五里,江河西岸岸壁上,为大邑县文物保护单位。其崖为连山岩整体结构,石质细腻,适宜雕刻,所以造就了佛子崖的形成。佛子崖历史上共有十三个窟,佛像计约40余樽,石窟长约50余米,由石刻、石穴二部分组成,虎跳河电站大坝筑于夫子崖之下。可谓是碧波粼粼,绿水盘曲,古迹依岩,山重水复。成为邑中雄奇险峻的游览胜地了。

川王宫

川王宫位于虎跳河畔,距新场镇5公里,是明代先民缅怀李冰治水功德所建,以后演变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川王宫目前免费对外人开放,有不少善男信女在此长期居住。战国时期,李冰任蜀国郡守,开凿离堆,修堤筑堰,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从此蜀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在四川还有不少纪念李冰的纪念性建筑,如岷江源川主寺,可见李冰在蜀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川王宫主殿供奉川王李冰雕像,配殿供奉文殊、普贤、吕纯阳、张三丰塑像。所有房屋全为木结构建筑,共80余间,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主殿高约30米,四层木楼可依次而上,站在高层,可俯视对岸的虎跳河水电站,整座庙宇殿、楼、阁、榭、廊、厢房等建筑虽然陈旧,但雕梁画栋的精湛工艺、飞翠流丹的明代建筑风格依然非常鲜明。

出江与出人

新场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上千年之久,最大的功臣莫过于我们眼前的这条新场的母亲河——“出江”了。出江发源于往北50公里的西岭雪山,全年水流充沛、水质洁净,可达2级饮用水标准。关于出江,还有一个十分神秘的故事。传说远古时期,在这个流域周围曾经生活着是一个人口极为稀少的特殊部落,叫出人,出江也是因“出人”这个部落而得名。但这个部落存在的时间很短,最后也神秘地消失了,所以直到现在也并未找到任何有关于他们的文字记载。只是新场人祖祖辈辈的口头传说一直流传下来,还有出江这个名字沿用到了现在。

璧山寺

璧山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也被称为新场人的“感恩寺”。它是为了纪念当时的重庆璧山县令“李万春”而修建,几百年来,已成为新场人供奉神灵、祭祀祖先的场所。李万春,是四川资中县人,生于明朝末年,高中“榜眼”后任重庆壁山县令,因其政绩显著,被四川总督赞为“百县之楷模”。新场商人们赴壁山售茶,几年后竟成富商。李万春忧国忧民,为惩治腐败被罢官免职,愤怒之下投江而去。新场商贾闻讯后感恩于李万春的公正廉洁,回乡修建了壁山寺,供养了李万春夫妇,永远祭祀这位“李青天”。

李氏古宅

李氏古宅,建于一九二一年。古宅原主人为曾松廷,因曾某年遭三次火灾后家业衰败,自感此地与他不利,遂卖出地段,由当地乡绅李怀芬购得。李怀芬购得此地段后,于一九二一年兴建此宅。此宅的兴建极尽铺张,聘名泥工张文山师父掌脉,到处延请名工巧匠,设计构图,如正街铺面吊脚楼是按当时成都锦华街样式设计的,选用上好材料,历时四年多,直至一九二五年方才竣工。据传,当时泥工中许多专事捏泥巴的学徒学了三年才出师,可想当时工匠对古建筑精雕细刻的要求之高。

刘成勋故居

新场古镇不仅山青水秀,街道繁华、民风古朴,而且人文焕发、英才辈出。在众多人杰之中,最让新场人引以自豪的当数民国时期的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刘成勋莫属了。刘成勋(1883——1945),字禹九,新场镇下正街人。1905年于四川武备学堂本课科毕业后,进入军界。曾先后担任同盟会会员、四川陆军第3军军长、川军总司令、四川省省长、国民革命军23军军长、陆军上将。刘成勋顺应历史潮流,在支持辛亥革命、平定康藏叛乱、参加反袁斗争等做出了一定贡献。

九洞桥

九洞桥顺河而建、川西独有江原第一桥,位于新场镇下正街场尾。桥头前距两丈远置三道红石碑,成排竖立高一丈,居中的刻有五个大字“江原第一桥”字体工整,左下位刻小字明洪武四年,两侧碑为序及捐助人姓名。“江”指出江,“原”意晋原,时,大邑设制为晋原县。江原第一桥,是当时县内的大桥,该桥长十余丈,宽二丈余,高一丈余,共建有卷拱溢水洞九个,控制水量助添并行的三堰河用水的不足。洞高八尺,宽一丈,每洞有揽联,条框内白底黑字楷书。该桥全用大块窑砖砌成工字形,承受压力设计有方,桥上正中铺三尺宽八寸厚的石条供独轮车铁圈行道,为方便乡下人推车载大米入场销售,换回山区生产的杂粮,多少年来轨道摩擦之深,可测车辆之多,两侧为人行道。桥的下方系骡马驮米涉水到场销售的通道。因桥有九洞,时人简称九洞桥,又因该桥顺河而建,有少数人称顺河桥,人行桥上马行桥下,桥下有两洞因地势高,长年无水患成了乞丐生火煮饭、睡觉的安乐窝。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成都市石羊客运站、北门汽车站、金沙汽车站至大邑、东站汽车客运站都可以乘坐到大邑的班车,下车后可转10路公交或乡镇班车至新场。

自驾路线

1、从成都出发,经成温邛高速公路到王泗新场出口下,顺新场方向前进3.5公里即到新场古镇。

2、从成都出发,经成温邛高速到大邑南出口下,沿大双公路到往高堂寺路口左拐,前进10公里,即到新场古镇。

娱乐活动

圣谕

建国前,新场在春节、春分或庙会期间,在村落院坝,街道庙堂或茶馆,设台宣讲“圣谕”(即讲书前须讲康熙皇帝治理国家的六条谕言,叫做“圣谕”)。用一张方桌和几条板凳,打成讲台,台上放着一面是“圣谕”,一面是“格言”字样的黑色金字小木牌。一人站在凳上,以说书形式向群众宣讲忠、孝、节、义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故事,特别是妇女最好听。

行会戏

新场每年逢七月初六日是壁山娘娘走娘家,由三仙观接回壁山庙的盛大庙会。会期中新场街上“十大行”商业,派会金请戏班(即川剧班子),在壁山庙演戏(又称坝坝会)。剧目内容丰富多彩,非常热闹。

平台会和阴差会

新场每年七月初六这一天是盛大的壁山庙会期。要举办“平台会”。即由许多青少年化妆,穿上古装,扮成一台台形象生动的剧中人物,站在有抬竿的方桌上,由四人抬着沿街游行;阴差会是由人装扮成奇形怪状的花脸,穿着红绿衣服列队游行以示娱乐。

闹元宵

每年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闹元宵”就是在这一晚上燃放花炮、焰火。新场常见的焰火花炮有焰火斗和焰火伞、盘子花、天地炮等,把这类焰火点燃后,有的拖着一长串火花,升入夜空,有的窜入地面爆炸。特别使人逗乐的是,一个纸做的小猴,手执一个火炮,把引线点燃后,在一个蜂包式东西里,噼里啪啦向四面八方发出五光十色的小花炮来,顿时天空地下五彩缤纷,这是人们喜爱的“猴子夺蜂包”。是日夜晚,花炮烧狮子,狮灯为了躲避花炮便激烈地舞动起来。花炮燃烧越猛。狮灯舞动的更激烈。这天晚上,人们就这样欢天喜地地度过了美好的元宵节日之夜。

特色文化

水系文化

新场古镇水系丰富,水量充足,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穿镇而过,在古镇内交织成一张密集的水网,形成了独特的川西坝子的“江南水乡”。

历史文化

新场镇是茶马古道上的历史文化名镇,南方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有文物古迹24处,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看点。

民俗文化

新场的民俗文化活动众多,如玩友、圣谕、行会戏、平台会和阴差会、闹元宵、请神、各类灯会等,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十分盛行。

农耕文化

新场的酿造业、竹编业等涉农手工技艺,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流传久远。

美食文化

新场古镇的肥肠血旺、麻油鸭子等地方特色美食,是地方饮食文化的瑰宝,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

宗教文化

新场镇有三教合一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川王宫,有省级文保单位佛子岩,还有璧山寺、天主教堂和福音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