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成都黑水河自然保护区

别名
黑水河自然保护区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

简介

四川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地处成都平原和川西高原接壤地带,保护区总面积317.9平方公里,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10种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7种,有珍稀植物珙桐、红豆杉等。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普查,其大熊猫分布的数量占四川省39个大熊猫分布县(市)的前十位,区内丰富的可食性竹源和适当的海拔高度、适宜的温湿度等其它自然条件,特别适合大熊猫的生长、繁育和栖息。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1992年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中国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工程》拟建的14个保护区之一,随着大邑县和芦山县边界纠纷的解决,为启动建立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奠定了基础。丰富和珍贵的物种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条件。

保护区建设

开发建设保护区总面积450.2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修建大熊猫救护馆、大熊猫学术研讨中心和贵宾楼,建筑面积共计12600 m²;建大熊猫保护站10处,建筑面积共计4200 m²等。总投资6430万元。

成果

该自然保护区建成后,对全县、全市、全省、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可使区内450.2平方公里的森林资源得到充分保护,使大熊猫栖息地免遭破坏,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促进大熊猫种群间的交流、繁衍,并能保护其它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有利于对大熊猫的食性、生活习性、栖息地等进行科学考察研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将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覆盖率的逐年上升,对长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起到积极的作用。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4.62万吨,年增加水源涵养量651.94万吨。通过保护区的建设,还可创造木材贮备经济效益5760万元,野生动植物资源经济效益3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