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望海楼教堂

望海楼教堂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1~2小时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三批(1869-1904年)
所在地/隶属
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岸狮子林桥口

简介

望海楼教堂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岸狮子林桥。清同治八年(1869)法国天主教会建造,次年 6月在“天津教案”中被天津人民烧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在废墟原址重建,增建了角楼。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再次被焚毁。现存望海楼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用“庚子赔款”按原形制重建。建筑坐北面南,青砖木结构,长47米,宽15米,高22米,正面有3个塔楼,呈笔架形。教堂内部并列两排立柱,为三通廊式,无隔间与隔层。内窗券作尖顶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组成几何图案,地面砌瓷质花砖,装饰华丽。1976年因地震严重损坏。1983年修缮。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海楼天主堂平面呈长方形,长55米,宽16米,建筑面积812平方米,占地3000平方米。堂身坐北面南,高10米,为石基砖木结构建筑,青砖墙面,面向西南,建筑正面有平顶塔楼三座呈山字形,中间的塔楼最高,高12米,呈笔架式结构,除中间塔楼外大部分建筑为二层。在两侧塔楼的顶部还各镶有8个兽头,专门为下雨时排水用的,雨水可以从兽头口中涌出。教堂内部并列庭柱两排,无隔间与隔层,入口两侧设有扶壁,内部有三道通廊,中廊稍高,侧廊次之,属巴西利卡型。中塔楼正厅东西侧各有八根圆柱,支撑拱形大顶,北端为圣母玛丽亚的主祭台,左右分别是耶稣和鞠养像。另外,教堂四周的墙壁上悬挂着耶稣受难图,整个建筑的顶和壁都设有彩绘。门和窗以及大厅的顶部设有尖拱形。 教堂内窗券为尖顶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组成几何图案,上面嵌有耶稣遇难的故事。内部地面砌有瓷质黑白相间花砖。教堂另有平顶的塔楼,后来又在礼拜堂四角设立了小角楼。教堂后面设有唱经楼。

历史

望海楼教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遗址。这里原有一座望海楼,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曾是清代皇帝出巡到天津时游玩的地方。这一带车船交汇,商贩云集,是水陆交通的要道。望海楼的旁边,还有香火旺盛的崇禧观、望海寺等庙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与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使法国获了在中国“各省租买地”和“建造自便”的“权利”。1862年,法国在望海楼一带方圆15亩地方的“永租权”。 1869年12月,法国传教士谢福音主持拆掉了崇禧观,在原来地基上盖起一座规模可观的天主教堂。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呈长方形,前边有3个钟楼,仿佛3个笔筒。法国传教士给这座教堂取名为“圣母胜利之后堂”,并将此名用法文刻在教堂钟楼正面的大理石上。当地人称这座教堂为“望海楼教堂”。

1870年夏,与望海楼教堂仅有一河之隔的仁慈堂三、四十名儿童,由于法国传教士和修女的虐待(但证明这纯属子虚乌有,严重与天主教教义相违背),再加上流行瘟疫,被折磨而死。当时,天津又发生几起拐骗儿童事件,罪犯被抓获后,都供认受望海楼教堂教民的指使(最后查清此为诬陷)。然后,书院开始停课,士绅纷纷集会,反洋教的揭贴很快贴满大街小巷。 6月21日,数千群众在望海楼教堂前示威。法国领事丰大业,带着秘书西蒙,和天津知县刘杰发生冲突,击伤了刘杰身旁的随从。在场的群众当场打死了丰大业和西蒙。紧接着,又鸣锣聚众涌向望海楼教堂,打死了谢福音和其他三十多名教士、修女等,放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和法国领事馆、仁慈堂。这就“天津教案”爆发的过程。

交通信息

望海楼教堂坐落在金钟河大街上,位于狮子林桥和金刚桥附近,可乘675路,653路,804路,633路,600路,903路,907路,856路,14路,15路公共汽车都可到达。

现状

望海楼教堂在2006年12月24日被天津宗教局暂停使用,在2011年圣诞节前圣堂维修,现已公开正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