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定光寺(广东省汕尾市)

别名
定光寺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河西镇清云山

历史沿革

初建

定光禅寺原名清云寺(又名罗堂庵),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碑文《清云寺碑记》记载:“伏以慈航普济,法雨宏施,佛刹庄严,琼光瑞霭。湾云上瑶台,紫竹林中杨柳,泉石松峰,院檐招展,瑶池莲座,垂下十二栏杆,甘露菩提。开九重之殿宇,擅起积千秋之香火。僧侣阐万法之禅机,时在殿宇落成,法雨普施,是为记。崇祯仲月立。”此碑文说明了清云寺规模的壮观,寺务的兴盛。

修缮重建

该寺一度破损,清道光十年秋(1830)高僧宽鉴重修。道光中夏(1853)南澳叠石岩黄檗宗传人仁智大师渡海参学时,再三叮嘱门下,务必使宝刹生辉。

1928年寺院被毁。清云寺的中兴全靠宏慧和尚。1941年,宏慧和尚几经辗转,复入该寺居住,结庐躬耕,恳荒山林,与清云山谛结下荣辱浮沉,废兴与共的不解之缘。1944年,宏慧偕弟子披荆斩棘,衍泥苦筑,修建成一座五间式的庵堂,自耕自养自给。于1967年寺院再度被毁。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政策得到贯彻落实,1979年再度重建,宗风初阐,庄严有日。

规模建制

寺院大小

定光寺主要建筑是在1990年以后才开始修建。实建总面积为二万九千多平方米。

建筑风格

寺宇依山坡度而筑,层层升高,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长廊、台阶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殿内所供奉的佛、菩萨、罗汉等诸圣像,皆是用大青石雕刻而成,古朴大方,妙相庄严,栩栩如生,独具一格,为国内寺院所少见。且殿外两侧圆门外,各有清澈泉水,由山顶潺潺而下,沁人心脾。尤其在梵音沉宏,泉水弄弦,清风伴奏的氛围中,欣赏这既有北方的质朴与豪放,又具有南方的清幽与秀雅,更不失禅寺的简诘与淳朴的古建筑群,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尘劳顿消,流连忘返。享有“岭南一枝独秀”之美称。

主要景观

整体布局

整个建筑群从下到上包括山门石、牌坊、云亭、石拱桥、前殿、

大雄殿、禅院、观音阁、讲经堂、藏经楼、祖师厅和福德厅等。

主体建筑

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气势宏伟、占地700m2,殿高14m、内宽237m;

仿明清格式,石木结构。殿中3尊菩萨像和18罗汉像都采用本山优质花岗岩石雕成。每尊菩萨像高6,7m重15t,表情端庄、仪威慈祥。金匾“大雄宝殿”4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现寺内保存有明清两代的碑记、石刻木雕、石雕等历史宗教文物。

文化交流

历史溯源

一九四一年粤籍僧人宏慧大和尚偶到此地,观其地气灵洁,幽静异常,深感是修身养性不可多得的宝地,遂发大愿修葺古寺。正当他与徒众结庐躬耕,艰苦创业的时候,一场十年浩劫的文革风暴,摧毁了他的人生之梦,他带着无限的怅惘,被迫归乡务农。直到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实,大师才又重新回到了清云山,开发山区,修复道场。

在一片荒凉的群山峻岭之中,大师亲自率领门徒与建筑工人一起披荆斩棘,搬石运瓦,营建佛殿和僧舍,当时由于经济的贫困,所以发展得十分缓慢,经过十几年的精心苦筑,才逐步发展起两座殿宇和几间简陋的僧舍。大和尚看着日渐兴起的道场,内心无限的欣慰。随着改革后佛门倡导的办学热潮,大和尚也深受感动和影响。每在劳作之余,他都倍加关注教育事业,常常愍念当代的僧青年,希望青年僧人能有再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便除了完善自身外,还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在日转星移的流光岁月里,这竟成了他耆老之年最大心愿。

建立学院

由于这种迫切悲心的动力。于一九九五年在闽南佛学院妙湛大和尚的支助下,终于创办了首期定光寺尼众培训班,当时只有四十几名学生和几位法师,而且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也不完善,但学员们深受大和尚慈悲心的感化和精严行持的影响,都以学院为家,安贫守道,勤劳苦读。春去秋来,岁月悠悠。自九八年开始,定光禅寺发生了飞跃的变化,在市政府,省政协的大力关怀下,学院被国家正式命名为广东省尼众佛学院,而且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完善,除了预科、本科外,还开设了研究班,先后在南大、北大等聘请了二十几名教授和专家为学院授课。在学术上,除了佛教各宗派代表的经论和重要的典籍外,还开设了社会文化课程,如语文,古汉语、英语、通史、政治、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写作、书法、体育、电脑普及教育课等。学生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寺院。学院每年对外公开招生一次。学院课程的开设六年制,分预科班两年和本科班四年两个级别。2000年9月起开设研究生班,学制三年。现建有法师楼、学生楼、教学大楼、图书馆,可容纳近千人的发堂、斋堂等。这里是国内规模最大、学员最多、教学设施比较完善的单一的尼众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