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汕头小公园美食一条街

汕头小公园美食一条街
别名
小公园开埠文化旅游区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24小时
建议游玩时间
2小时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汕头市

基本介绍

汕头市小公园是上世纪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后2016年末再次重建。小公园雅观倍增,独具一格。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区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胶己人和友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

景点景观

中山纪念亭

历史

建成于1934年12月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1969年在“破四旧”的动荡岁月中灰飞烟灭、被夷为平地。新时期开始,百废俱兴,中山纪念亭应运复建。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时时牵动着汕头的神经,甚至成为联结海内外的“脐带”。

自小公园中山纪念亭重建以来,这一带经常会看到这种场面,平静的街区突然间停下了旅行团的大巴,走下来的大多是来自海外的潮汕人,这时老城的中心又热闹了一阵。在回乡观光、探亲的华侨眼里,她像故家的门楣一样难忘,像祖母的笑颜一样可亲,总是那样令人魂牵梦绕。尽管有些旅客是来到这里,故乡的一景一物只是在前辈的讲述中得到一些零星碎片,但眼前的一切使他们顿感自己原来也是故乡人。

意义

一名参与重建小公园亭的施工人员说,小公园亭是汕头比较早的建筑。所以对于汕头来说也可以算是一个标志,是汕头百载商埠的标志,特别是对侨居在东南亚一带的老华侨,对汕头这个小公园亭的印象比较深,所以重建小公园亭在联结潮籍华侨的乡情乡谊有一定的意义。

汕头青旅的导游告诉记者:很多华侨出去南洋,以前叫做“过番”,时间是比较久,那么他们的记忆里就记得在这小公园在这“四永一升平”这一带,并且很多华侨到这一带印象深的就是小公园附近的飘香,蚝烙,糕果等小食。并且他们以前住的租屋大多在这一片。每次来这里,他们的感触都很深。

老妈

老妈宫又称天后宫,是历史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头,与毗连的关帝庙是汕头开埠前的建筑。其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992年重修开放。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该市一张文化名片,浓缩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在陈列布置上反映了汕头开埠的历史脉络、开埠的意义,以及开埠带来的繁荣气象。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坐东北向西南,二层建筑,石、钢筋、洋灰的三合一结构,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也是汕头开埠以来的自建邮局,见证了汕头、广东乃至中国邮政通信发展历史。其占地面积144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2.8平方米,整幢建筑保留完好,是游客多至之地。2005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汕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实用信息

可乘坐2路;5路;7路;14路;35路;36路到达小公园。

广东省汕头市小公园位于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悠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虽然她正在老去,但这里曾有过纯粹的独特商业文化,有过许许多多汕头人的梦想和荣耀、挣扎与希冀。

历史沿革

发展

以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为中心的街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形成,由当年拆建开辟的安平路、国平路等几条大马路构成。据专家介绍,这种市中心作放射状的城市规划格局,在中外大城市中,仅有巴黎等极少数城市可见到。这里交通便利,人流汇聚,随着汕头开埠的步伐,自然成为商家地方。

而今小公园的黄金时代虽已逝去,但举目依然商户林立。谁曾想到,当年区区一座公园亭建亭之前,地方当局曾募款摊派,扬言要在此构筑清幽园林和树立北伐纪念柱,钱财到手后,只用一块石头应付了事。

据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王琳乾介绍,小公园当年并没有中山纪念亭,有一个水池与公园的喷水池一样,竖有一块大石,石旁种有几棵树,这块石刻四个大字,叫“万宝朝宗”,就是做生意的地方。及后,大小商户在此倡建伟人纪念亭,理由堂而皇之,其实,内里出自商业竞争的动机。这里面还隐藏着一段有关商业竞争的精彩故事。

故事

原来,自从南生公司新楼开业后,此处商机日渐兴旺,遂传来香港大新公司派员来测地规划、拟在小公园兴楼营业的消息,这就惊动了邻近大小商户。当时的南生公司的老板李柏恒预感到这样不好,因为大新公司是财势力足的,在香港、广州、上海都有分号,所以须阻止它选择这个地方来开展竞争。李柏恒想出一个用“死人”压活人的办法,这个主意,其实是当时绥靖公署秘书杨幼敏为他设计的。建亭“报告”一呈上,当然里应外合、立刻批准。于是,南生公司带头,中小商户也纷纷解囊,建亭之举便紧锣密鼓展开了。

当大新公司叫人来看,看到小公园兴建中山纪念亭,也就打消了来汕头设商业点这个念头。大新公司一“退兵”,小公园周围商号松了一口气,建亭一事便半途而废。建亭工程搁置,舆论哗然,始作俑者欲罢不能,李老板等只好想方设法,用认捐广告石椅、摊送募款戏票等手法继续筹资兴建。小公园亭后来终于1933年开始建设,直到1935年才建成。

一位自出嫁后就一直住在顺昌街的老人,仍记得当年看戏的情景。她回忆说:“(公园亭)建后(马路)还崎岖不平……”———老市区每条大街小巷,条条通向小公园,当年亭子建成后的景象,老一辈的汕头人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