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资福寺

别名
资福寺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董坑村

基本介绍

澄海资福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坐落在澄海区溪南镇董坑村,董坑村是该市较早期群村落,其院顶山资福寺是澄邑较早寺庵。资福寺创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83),是澄海人、明进士、龙溪知县李月汀小时读书处。2003年3月12日,在原址院顶山(即三髻山麓)举行大雄宝殿重建奠基典礼,千年古刹将重放异彩。传说观音大士在此留下偈语曰:“绿野铺丹珠,资福寺重兴。”

大雄宝殿藏在浓绿的柿子树的荫影里。拾级上来,殿前有大香炉,炉中香条疏朗有序,见是清扫过的迹象。大殿里塑出金身几尊,有佛祖如来,有南海观音,有地藏菩萨。梵香的香味充满堂屋,橼上鸟雀声声相接,倒是山野里较为自然的景致。禅房门框上的一副对联:“宿世身金粟,初因社白莲”说的是什么呢?我带着它走出山门,直到喧闹的街市。

历史沿革

按清嘉庆甲戌(1814)知县李书吉、署知县王恺重修《澄海县志·卷之九寺观》云:“资福寺。在城东北二十里董坑村三髻山麓,五代晋天福三年戊戌建,有田地三十三顷。明嘉靖末奉文变卖,国朝初(林注:康照五年即1666年)迁地并寺拆毁.二十二年癸亥(1683),丹砂寺僧如广呈知县王岱。移于董坑村头,前为金砂桥,后为三髻山,邑绅太史杨钟岳(澄海银砂人)捐建,今俗称‘董坑圭’。”

2002年4月获市宗教局批准复建,各界人士解囊50多万元,先搭建临时殿屋,塑三如来佛像,搞“三通一平”。首期工程大雄宝殿,拟投资300万元,建筑400平方米。后拟建天王殿、藏经楼、观音阁、地藏阁等。 

因寺与村落皆为澄海历史较早者,故文物古器散落不少。1972年南峙山农场队长林应根,在寺前坑壁露土发现一件五代陶瓦筒,长30公分、厚2公分,卷筒状,洗净后作睡枕,后由考古者陈孝彻先生发现,动员之已交市博物馆收藏。千年名刹之重兴,将成为古乡善信礼佛参禅好去处,澄海旅游考古新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