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连州博物馆

别名
连州博物馆
门票
免费
建议游玩时间
1小时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馆藏文物

馆藏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178件,一般文物700件。设有连州市改革开放十周年成就展,连州风情,光辉的历程——连州人民革命史展览,连州古风——馆藏文物等陈列。

东晋青釉点褐彩盖罐

瓷器。通高11.6 cm、腹围57.8 cm、口径10.6 cm、底径6.9 cm。重595克。斜方唇、敛口、半球状器体、大平底。伞状盖,盖顶接一个乳钉状钮。灰色胎、整个罐体施青色釉、盖面有9点黑釉斑点,盖面饰有数条周浅凹弦纹。

明青釉开片灯笼瓶

瓷器。高29 cm、腹围52.3 cm、口径8.3 cm、底径10.4 cm。重3615克。圆唇,圆口,束颈,溜肩,鼓腹向下斜收,圈足底;灰色胎,施青色釉,釉饰开裂纹。

清嘉庆青花秋菊纹瓣口盘

瓷器。高3.2 cm、腹围59.8 cm、口径19 cm、底径11.5 cm。重270克。圆唇,唇口菱角,侈口,弧腹向下圆收,圈足底;盘内饰有青花菊花纹、勾圈纹、弦纹;壁外饰有青花缠枝莲花纹、弦纹;底部饰青花大清嘉庆年制铭纹,白色胎,施白色釉。

清光绪矾红云龙纹杯

瓷器。高4.8 cm、腹围15.4 cm、口径5.8 cm、底径2.6 cm。重39克。圆唇、侈口、喇叭形向下斜收,唇外饰两周矾红色弦纹,杯体饰有矾红色两条龙、火、火球、水珠、海浪等纹饰,矮足、足饰一周矾红色弦纹,底部凹进去一小圈、圈里饰青花大清光绪年制铭文款。杯以白色胎,施白色釉。

汉青釉方格纹带盖大罐

陶器。通高32.1 cm、腹围121.5 cm、口径19 cm、底径18.8 cm。重6560克。圆唇、溜肩、腹略鼓、最大腹径靠上、向下斜收、平底、罐带有盖、盖顶凸起一个小乳钉状钮;灰色胎,施青黄色釉,盖有一周凹弦纹和双波浪纹,罐肩部饰一周凹弦纹,外壁拍印细方格纹,口沿有裂缝。

拍格网纹陶皿

据悉,这批出土的西汉文物约有16件,基本上是成对出现,如陶皿、青铜器皿、四方陶觚等,“这些陶皿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对四方陶觚和一对有拍格网纹的陶皿”。

连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昨天向记者介绍,这两种工艺别致的陶皿均在连州首次被发现。

博物馆负责人称,平时连州发现的古代拍格网纹陶皿都比较常见,但此次发现的拍格网纹陶皿特别之处在于它上边除了有拍格网纹外,还有规格一致的圆形图案。这究竟是显示当代工艺技术的成熟进步,还是反映了当时主人的显赫?这些谜团都有待进一步的考证。而另一件四方陶觚,也是首次在连州被发现。博物馆负责人称,以往被发现的汉代陶皿,基本上都是圆形,而四方陶觚形制的陶皿则极为罕见。

西汉酒皿和炊皿

连州文物工作者初步鉴定后认为这批西汉的陶皿大多是酒皿和炊皿,酿造烧酒,一要有较充裕的可供发展造酒业的粮食;二要有先进的酿造技术。从被发现的文物来看,陶皿的主人在当时应该是个身份或地位显赫的人。

连州文化源于中原,开化于两汉,也就是说,在西汉时期,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在连州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开发,“先进农耕技术的传播,奠定了连州丰厚的物质基础,人们具备技术和条件进行蒸酒”。连州博物馆负责人称。

专家认为,这次发现的酿造器具,再次证明连州所在的河谷盆地在东汉以后,中原和南越文化融合加剧,从连州北上柳州入湖江的陆路交通大为改善,修建了方便货运和行旅的官道,使当时连州与内地的联系比广东其他地方更优越。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政局动荡,迫使大批官民南迁,地处湘粤之交而无战祸之扰的连州(时称桂阳)则成了北人入粤的首选之地。这批迁民中,不乏有文化有技术、有财力的人,他们对东汉末年以后连州经济的繁荣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目前,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已对古墓现场进行了保护,等待省文物专家到来进行进一步的考古研究。

甑三缶覃

1964年,连州龙口的一座西晋古墓中出土了一套我国最早的酿造烧酒的器具——一甑三缶覃,甑为灰色陶,表饰方格纹,与灶连成一体,上面的盖作覆盆状,顶头中央有一个圆形气孔;三个缶覃子的陶质、纹饰与甑一致,盖与口部接合紧密,密封的性能颇好。 这套器具与广州白酒厂保留的旧式烧酒蒸馏器雷同,故可断定为旧式烧酒蒸馏器具,从而成了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酿造烧酒的证据。龙口烧酒酿造器具及配套设施、设备模型的发现,说明晋代连州在当时是一个经济繁荣、商贸活跃的文明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