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

基本介绍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1940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该旧址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宝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旧址于1978年5月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沿革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于1978年5月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5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拨款3000万元,在抗日旧址最为集中、历史环境风貌保存较好的大王岭村兴建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计划在200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建成开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被列为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的“南粤锦绣工程”(即广东省文化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将成为广东省省级水平的抗日战争专题博物馆,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活动及其他

主要展览

该旧址群体包括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

(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泥砖民房,长11米,宽7米,面积77平方米。1940年9月,中共前线东江特别委员会召开部队干部会议,决定把东江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坚持在惠(阳)东(莞)宝(安)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领导中心设在东莞。同年10 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奉命从宝安布吉挺进大岭山地区,开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在此设立大队部。这里同时作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机关。

(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会议室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清代刘氏宗祠,三开间两进四合院式布局,长11米,宽16.5米,面积184平方米。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林平、梁鸿钧与第三大队负责人曾生、邬强和卢伟良等,经常在此开会,研究部队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讨论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问题。1941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军事训练班在此开班,学员住在会议室内。

(三)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家团结报社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泥砖民房,长9.3米,宽11米,面积102平方米。1941年1月,第三大队在此创办《大家团结》报,这是抗战时期广东敌后地区第一份革命报纸。该报为油印版,每个星期出版一期,共出版了20期,主要进行抗日游击宣传,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日伪军的活动等。1941年9月与第五大队在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新百姓》报合并。

(四)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交通站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泥砖民房,长9.9米,宽8米,面积79.2平方米。1941年10月初,国民党顽军进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主力转移外线作战,留下小部队以及抗日自卫队在大岭山坚持内线作战。为保持部队之间以及部队与地方中共组织的联系,在缺乏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困难条件下,在此以小商店作掩护设立交通站,秘密开展交通联络工作。

(五)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粮食加工场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泥砖民房,长10米,宽7米,面积70平方米。1940年10月初至1941年10月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为了加强后勤军需工作,保证部队的粮食供应,在此开设粮食加工场,把稻谷、杂粮运到这里,请村民用竹笼磨、脚踏碓等工具进行简单加工,然后送到部队各伙食单位。

(六)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操场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片露天空地,长46.5米,宽分别为11米、21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于1940年10月挺进大岭山后,为了提高指战员的军事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把此地开辟为操场,开展军事训练。1941年5月,为了适应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和游击战争的需要,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大王岭举办军事训练班,第三、第五大队选送班、排干部参加,也利用这个操场进行军事训练。 [1]

(七)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中山书院旧址位于油古岭村,是一座清代天主教堂,长32米,宽19.2米,面积614.4平方米,建筑面积占地206平方米。1941年7月,第三大队在此创办中山书院,仿照陕北公学的办学方法,举办了一期干部训练班,招收东莞、广州、香港、九龙等地的知识青年数十人,学习政治、文化、时事政策等。学员经过短期培训,结业后分配到部队和地方工作。

(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医务所旧址位于瓮窑村,是一座泥砖民房, 长7.6米,宽7.1米,面积54平方米。1941年4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此设立医务所。当时部队医疗条件极差,药品缺乏,医疗器械简陋,医务人员克服困难,用盐水代替消毒水、采摘草药、自配药水等方法,救治游击队伤病员。

(九)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旧址位于连平髻岭村,是一座清代李氏宗祠,三开间两进四合院式布局,长16.9米,宽11.4米,面积192平方米。1941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配合地方中共组织,在大岭山区已建立八个乡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成立全区性的政权机构——连平联乡办事处,负责处理根据地内的民政事务,实行减租减息,组织生产,支持游击队的敌后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