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蒲塘桥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全年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明)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

古桥传说

关于蒲塘桥的修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在明代弘治年间,当地有个书生名叫赵琪,其寡母在六十大寿时,说出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希望儿子能在门前的蒲塘河上造一座坚固的石桥,以造福桑梓,利涉万民。儿子非常孝顺,一口就答应了。儿媳也因从小在蒲塘河边长大,她亲眼目睹过摆渡人风里来雨里去艰辛摆渡的情景,也看到过渡口船覆人亡的惨象,同样也满口答应了婆婆的要求。于是赵琪筹钱置物,准备造桥。谁知工程尚未开工,赵琪却因积劳成疾不幸身亡,这时造桥的重任便落到了赵家两代寡妇肩上。她们请来能工巧匠,花了近五年的时间,先后造了两座五拱和七拱石桥,但都被洪水冲垮了。工匠们没了主意,但赵家婆媳二人决心继续造桥。其精神感动了两位世外高人,他们指点工匠说:石臼湖里有九条蚊龙,每逢洪水大作时,它们都要游向上游嬉戏,桥只要造成九孔,那么九龙戏水,各有其道,桥就不会被水冲垮了。工匠照此施工,一切都很顺利。当造桥工程过半,赵家却钱尽粮绝,家里只剩下三稻仓锅巴。工匠们只能一日三餐吃锅巴,更谈不上吃菜了。这时,又有高人指点,要工匠们把刨下的刨花撒入河水。工匠们如言而行,奇迹产生了:刨花一落河中,立刻变成了成群的小刀鱼,成为工匠们的菜肴,大家给这种鱼取名为“刨花鱼”。蒲塘桥终于造成了,由于它是赵家两代寡妇主持造成的,所以又叫作“寡妇桥”。当然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而已,与事实并不相符,但它近似神话的传奇色彩是人们对于建桥者另一种方式的颂扬。事实上,赵琪于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开始,花了5年时间造成了蒲塘桥。不但为了造桥耗尽家里所有资产3000多两银子,而且主持了整个造桥工程。

古书记载

据县志记载,蒲塘河又名老新桥河,经石臼湖通扬子江,逶迤不竭。旧有蒲塘桥,为溧水至宣城驿路上的大桥,南宋末桥废。官府在此设蒲塘渡,有司以丁夫操舟济人。元兵渡江后,此渡口一度停办。元代皇庆元年(1312)溧水州同知倪显,教授陈瑞究复设蒲塘渡。但“春夏水湍激,秋冬水落,旁石峻险,辄坏舟。行者于是乎告艰矣”。“弘治间(元公1488─1505年)巡撤侣公道经之,命有司劝邑之富民并力复桥,未果。”其后,邑民赵琪兄弟请独自建桥。“逐捐所积蓄购石募工匠……所费无虑三千金,皆出自己囊,无一毫取诸他。”

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春二月,落成于正德七年(1512年)冬十月。共费时五年。桥成之后,复用原名蒲塘桥。明正德十年九月,溧水知县陈宪为表彰赵琪的义举,将蒲塘桥改名为尚义桥并同时作《尚义桥记》刻碑立于桥下。还在蒲塘镇用石头建了一座叫尚义坊的牌坊,以示对赵琪尚义之举的颂扬。后仍名蒲塘桥。清乾隆间,肖必禧赵时仲等重修。随着新桥的建成,古蒲塘桥已完成作公路桥的使命,但它作为一件历史文物,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还昭示着人们学习赵琪这种慷慨无私的“尚义”精神。

蒲塘桥庙会

蒲塘桥庙会2007年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代以来,南京一直盛行祠山庙会,其中溧水蒲塘桥庙会最具代表性。当时朱元璋当上皇帝,下令在江南建360座祠山大帝庙,各庙轮流祭祀,蒲塘桥祠山大帝庙为其中之一。蒲塘祠山庙会是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三国治水能人张渤(也称祠山大帝)而举行的大型文化祭祀活动。也是群众自发组织、自娱自乐的独特民俗文化活动,传承至今已有将近550年的历史。

相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为祠山大帝寿诞,按惯例,当地百姓要举行传统的庙会活动,以求一方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庙会活动一般为三天,从农历二十五日开始,二十六日为正日。活动按严格的程序进行。参加活动者分为五队。第一队开道,扮做小丑,挥舞扇子,耍火流星;第二队由若干盛妆少女“挑花篮”表演;第三队由24个小伙子抛叉,有“传叉”,“拜四门”,“高空抛接”等传统套路表演,惊险刺激;第四队为高跷表演,表演者以传统人物造型亮相,如三国时的刘备、关云长、张飞,《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八仙过海》中的八仙等,是整个活动的高潮;第五队由村民抬着祠山大帝出行,后面则跟着若干组色彩不同、大小不一的花伞队伍,场面热烈欢快。在出会过程中,行经之地的各家各户都要摆设香案,恭迎菩萨。晚上还要看大戏。周边村镇的人们也会选择此时走亲访友,烧香拜神,观看大戏。届时蒲塘老街会达到上万人,当地人家庙会期间比过春节还要热闹。

蒲塘桥庙会是一个当地民俗的展示舞台。庙会中有关拜神祈福等一系列仪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类对自身的认知程度。蒲塘等地主要以原住民为主,蒲塘桥庙会体现了本土文化的特色,对于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具有重要意义。庙会期间各种祭祀仪式的举行,各式手工艺制品的贩卖,各式农具、家俱、服装的展销,各式民间小吃的集中展示,各式江湖行当的再现,吸引亲朋好友、四方游客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