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乳山市马石山风景区

旅游景区级别
2A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诸往镇

景区简介

山体呈东西走向,从北面远眺,像一匹头西尾东的骏马,头、耳、鬃、背、臀清晰可辨,又因山多岩石,故名马石山。这里峰岭巍峨,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森林茂密,鸟类繁多,保持着原始山林特有的秀美风貌。同时,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制造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发生地、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发生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名的红色旅游好去处。

景点欣赏

姊妹石

马石山西麓井乔家村旁,乳山河上游水潭龙湾岸边,耸立两尊高三丈许的巨石,其形似一对婷婷玉立的少女,仪态端庄,相互偎依在一起,人们称其“姊妹石”。

传说这两尊巨石,是很久以前因婚姻不如意抗婚而投河自尽的当地农家姐妹的化身。姊妹石下,就是当地出名的河中水潭龙湾,“姊妹石”倒影水中,更显少女青春神韵,奇妙的景观加上美丽的传说,让游人赞叹不已。

五凤楼

马石山主峰西南2.5公里处,陡峭的石崖上,有一天然而成的石窟,石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又有前后两窟,两窟中间相通:前窟门窗俱全,明柱支撑,飞梁走檐,造工精巧;后窟为一石洞,明亮宽敞,可容纳数十人。远观石窟,酷似人工凿建的石楼,当地人称其为五凤楼。

相传当年铁拐李等八位仙人周游各地,一日来到马石山,见此地山青水秀、松翠柳绿、百鸟争鸣,便决定在此游玩。正当他们为住处发愁时,意外发现了这座石楼,便飞身进楼住下。为方便何仙姑起居,铁拐李用拐杖在上层后面的石壁上捅开一洞,就是现在的后窟。八仙饮酒对歌,欢乐之间,韩湘子吹起了笛子,悠扬的笛声,引来五只漂亮的凤凰,落在石窟之上,纹丝不动地听仙人吹笛,久不离去。吕洞宾见状高声说道:“今我等栖身之处为落凤楼也”。曹国舅遂提笔在石壁上题写下“五凤楼”三个字。从此,人们便称此窟“五凤楼”。

棋盘石

马石山主峰西坡有一巨大的方形岩石,周围松林芳草环绕。巨石紫黑色,高约3米,顶端平坦如砥,可容十余人围坐。令人称奇的是,巨大的岩石上,中间部分有纵横交错的岩石纹理,形似棋盘,“格线”清晰。这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传说是当年南北两极仙翁相约在此对弈时雕凿而成的。如今,游人登临其上,或赏景,或对弈,又成为马石山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通天梯

马石山主峰以西的悬崖峭壁间,有一条斗折蛇行、层层相接的登山石阶,远眺似一条通向陡峭山顶的石梯,人们称其为“通天梯”。传说谁能登上石梯顶端,就能得道成仙。但因梯阶陡峭异常,攀登者多望“梯”兴叹,畏而止步。

传说“通天梯”是当年鲁班的56代孙公输珩周游各地,路过此山,得知老百姓为登山犯难,而帮助百姓在此修建的。公输珩精通《周髀算经》,有高超的测量技术,他测好路线图后,挨村逐户发动百姓,终于修成了这条通“天”之路。初修时他只有23岁,修好后公输珩已经73岁了。

鹁鸽塘

在“五凤楼”的西北处,有一狭窄的深谷,谷深30余米,深谷两侧岩壁陡峭险峻,是攀岩爱好者的绝妙佳地。岩壁经过风化形成许多小石洞,成为鸽子的栖息地,常年有大批野生鸽子在此繁衍生息,故称其为“鹁鸽塘”。峡谷岩壁上奇松、古槐丛生岩缝间,峡谷顶端较为平坦,林木丛生,鸽飞燕鸣,游人在此,可感受原始山林的美丽风貌。

马石山烈士陵园

942年11月,日本侵略军及伪军2万多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式“大扫荡”,24日在马石山残杀抗日军民5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马石山惨案”。在反扫荡斗争中,胶东抗日军民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1970年10月,乳山市为纪念在“马石山惨案”中牺牲的抗日军民,决定在此修建马石山烈士陵园。烈士陵园1971年开工建设,1972年10月竣工,占地5.4公顷,分革命烈士纪念塔、抗日烈士纪念堂、广场、烈士陵墓和接待室与管理人员生活区4部分。

革命烈士纪念塔建于马石山主峰,塔高15米,塔身呈六棱形,整个塔身由400余块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塔身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镏金大字,塔顶竖有红色五角星。从远处眺望,乳白色的纪念塔高耸入云,雄伟壮观。

抗日烈士纪念堂建于马石山主峰阳坡,建筑面积330平方米。纪念堂正中大门上额书有“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宽敞的大厅正中悬挂着夏云超、张寰旭、林江、于己午等烈士遗像。东厅展有日军残杀中国军民的照片和反映“马石山惨案”的版画。西厅展有以“壮丽的史诗、英雄的业绩”为主题的马石山惨案文字简介和烈士遗物。

纪念堂后侧是在马石山惨案中牺牲的96名烈士的陵墓,每座陵墓前都立有汉白玉墓碑。1943年1月25日,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陵墓前侧立“马石山殉难军民之墓”,2月18日又立“马石山殉难军民纪念碑”。

陵园内至今还保存着抗日军民与日军激战时用石块垒成的5处掩体和被困抗日军民饮水用的一口水井。

1985年,许世友上将、林浩少将为革命烈士纪念堂题了词。1988年6月被威海市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2000年,乳山市政府又立“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纪念碑”。2005年12月,被批准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8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央军委在国家军事博物馆举行的《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英烈展》活动中,“轮回拼杀护民众、舍生取义建奇功——马石山十勇士”成为展示的四个英雄群体之一。马石山突围战英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栏目中专题报道,《马石山十勇士》已被拍摄成电影,搬上荧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