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玉溪九龙池公园

别名
九龙池
旅游景区级别
2A
所在地/隶属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的九龙池

简介

“九龙泉涌,高山流水琴声妙;楼台叠翠, 明月清风笛韵幽。”这是前人赞九龙池的一副对联。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的九龙池,又名奇黎溪, 是当地著名的佳景胜地之一。

历史

据《重修九龙池碑记》载,寺庙初创于清朝之前, 几经扩建,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新作石桥,长虹卧波,几于腾空直上。继修大寺阁,燃然一新,俨若普陀”。可见, 200多年前,九龙池庙宇已颇具规模。

九龙池风光,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那潭十分清澈明净的池水。乾隆《新兴州志》描写其水,从“岩石间潺潺流出,聚为一泓,清可鉴发”。不论春夏秋冬,无数游鱼,摇尾相戏。晴日,池旁斑驳的树影清晰如画地印在池中;微风吹来,则涟漪轻荡,树影碎散,鱼群晃动,别有佳趣。

有池子四周,设有栏杆。 池上,一桥飞跨正中,桥洞门头上,刻有“九龙池”三字。龙潭的出水量,比本地其他泉池,都要大得多,历来是灌溉玉溪坝子“四十二屯”万亩良田的重要水源之一。故前人有诗吟道:“山满青光水满池,滔滔利泽本无私。未知百里临民侯,可似九龙作雨时。”九龙池的山岩峭壁耸峙, 层峦叠嶂。 沿着池畔台阶拾级而上,在险峻的林壑之巅,建有楼台亭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观楼、听泉楼、三圣阁、大士阁、文星阁等,均有诗词对联可以观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文星阁位置最高,巍峨矗立,直插云霄。只要登楼远眺,众山皆小,翡翠般的玉溪坝子,可尽收眼底。远处山川,连绵不绝,此起彼伏; 星罗棋布的村舍,缕缕炊烟,袅袅升起;纵横交错的林荫大道,车水马龙,往返不息。视近处,龙池周围,古木参天,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林涛阵阵。池子东边的平场上,有古戏台一座,至今尚存。历史上,每年春节在此大闹花灯是个传统。四面八方来游玩的人,真是人山人海。

除池、 亭、 山、水之外,九龙池还有上中下松园,三园相近。园内的云南巨松,拔地而起,苍劲挺拔,高达十数丈,相传为明代寺内老僧所值。坐落在龙池下面的飞井海(水库),水面宽阔,碧波如玉。西岸的农村,坡坡桃林,处处绿荫。山道弯弯,阡陌相连。当盛产飞井桃,其味甜美,远近闻名。近年来,当地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修复,建立了专门管理林园机构,使古老的九龙池恢复了青春。

园内有寺庙数座,规模有大有小。香火旺,菩萨很灵的。

传说

传说有一天张三丰游至九龙池,一口气在小摊上吃了九碗凉粉,因为没钱付就把竹篓里的鳝鱼(张三丰捉的孽龙)拿了九条给摊主,让摊主用小铁锅盖住,不能见到光,等第二天在锅上敲个小孔,孔里就会冒水。谁知道,张三丰刚离开小摊,摊主一不小心就把放鳝鱼的盆给踢翻了,九条鳝鱼遇光化龙,顿时间天上乌云密布。幸运张三丰还在化了一座山镇压住了九条龙。九条龙被压在山下吐水,便汇成了一个池子。压住九条龙的山叫做奇黎山。

碑记

山水之美,秉气各异,阴阳刚柔,天赋使然。泰岳之嵯峨磅礴,江海之汹涌澎湃,西湖之秀色可餐,石林之神奇诡异,皆天造地设,非人力所能为也。然以天然之美,非人文不能彰其神韵,非睿智不能识其面目。其所以能名扬天下者,乃天人合一之奇功,物我齐观之妙趣也。玉溪九龙池,滇中之名胜也。观其奇峰叠岩,古木参天,山色苍翠,霭霭云烟。岩下青泉,喷涌不息,澄潭足以洗心,天光堪可悦性。地虽僻而别有天地,景虽小而独具风采。前贤赞之多矣。或曰雄峻,或曰清幽,或曰澄潭一镜,或曰绿织烟痕,虽锦绣珠玑,然只道其面目,而未及其神理也。窃以为九龙池之神韵,唯有中和二字足以当之。何则?夫中和之美,和谐之美也,语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云:和以故万物皆化。仆之所以用中和誉九龙池之美者,申其要旨,其义有三;九龙之名,取法《周易》,易封以乾为首,以龙为象,用九为吉,是谓天德,保合大和,法天行健,此乃造化之功,祥瑞之兆,得天独厚,其义一也。九龙池水,千古不竭,喷珠吐玉,利济棋州,沃野良田,受其沾溉润泽;千村万户,饮其玉液琼浆。钟灵毓秀,物富民丰,有五谷丰登之乐,无旱涝洪荒之忧,得地利之和,其义二也。此间名胜古迹众多,楼阁参差,诗书画烨烨华彩;殿宇巍峨,儒道释郁郁文光。宿儒名士,翰墨生香,得人文之和,其义三也。有此三义,则中和之美具足矣。九龙池因其山水之利,先民早已栖居,历普舍而至明清,世代赓续营建,其成为滇中胜境已数百载矣。近五十年间,余屐屣三至,目睹九龙池之兴衰,虽损益因时,其中和之气恒存。今时逢盛世,区宇熙宁,九龙池已修葺一新,园林焕发新姿,山水复其原貌,游人接踵,共享天人之乐;心乐声泰,眉宇常泛春波,天地之大美与人文之胜概,浑然一体,其中和之气,和谐之美,更有胜于往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