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别名
永靖县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开放时间
09:00~18:00
适宜季节
秋季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2020年(5A)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一批(西秦至明)
所在地/隶属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

基本介绍

“炳灵”为藏语“千佛”或“十万佛”之意。炳灵寺历史渊源流长,自古以来是佛教圣地,也可以称道教圣地。炳灵寺所在的积石山山岩的地质结构,虽然易于开凿雕造,但却不耐风化和潮湿。峭壁高处的岩层伸出,形似屋檐,为一些佛窟遮挡了不少风雨和骄阳,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许多历经千年的窟龛造像,却是有的褪色、有得风化。

景点景观

炳灵寺石窟

石窟是中国的佛教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以下寺最为壮观。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千米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在魏晋时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宋代始称炳灵寺。今存窟龛196个,分布在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它们分布在长200米,高60米的悬崖上。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196个,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900多平方米。最大的唐代弥勒坐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高10厘米。其中,西秦开凿的有2窟1龛,北魏开凿的有8窟25龛,北周的有2窟,隋代的2窟,唐代的有20窟113龛。唐代作品艺术成就最高,当时僧人达到3000多人。

3号窟

盛唐时候开凿的大型石窟,它属于平面方形平顶的大窟,窟的中间连着山体四面坡顶的石塔,这坐石塔在中国来说“独于无二”也可以说世界少见。最突出特点是:四面都有浮雕左面普贤、右面文殊,左面文殊右面普贤,中间刻棵有千佛,前面有小龛,所供佛像早以不存在了顶部小龛上写有天、地、日、月、君、亲师。有句话:有塔就有佛。塔分两大类:一类叫佛塔,一类叫舍利塔。(塔里有佛)(活佛或大师烧成的骨灰)是一座连山体雕凿的石雕方塔,仿木结构,整个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表现了盛唐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

4号窟

初唐造像它属于马蹄型平面。正璧雕有弥乐佛一宗,肉髻半圆面相清秀而不丰圆(丰满圆润),披有双领下垂的袈裟,衣纹阳刻,身材修长,善跏趺坐与方台坐上普济众身。结跏趺坐(盘腿)善跏趺坐(佛坐在椅子上)。

6号窟

北周一窟。公元老派1557年宇文觉,推翻了西魏政权建成立了北周。此窟就是这时间开凿的,从佛的造像来看,肉髻低平,面如满月,口眼俱小,具有水波纹式的袈裟,衣纹绸密,像曹衣出水似的(好像刚从水里出来贴在身上一样)。(你们远到而来),佛发自耐心的微笑表现在面部,表现了匠士高超的艺术。菩萨头戴方平花冠,面形较方圆,帔巾交于胸下,身体前倾,然后下卷,立于佛两侧,立于半圆台上。释迦多宝,两侧为文殊,普贤。阿弥托佛两侧观音,大势至(西方三圣)。

8号窟

隋代(泥塑)它属于平面衡长方行顶略作群隆行,泥塑造像,塑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菩萨头戴花冠,面部比较方圆,略带清秀亭亭玉立,眉毛弯细,眼低垂,嘴小唇薄,披井搭于双肩,长裙泻地。(其中一菩萨是唐代造像)已毁。

169窟

169窟最有价值,刻窟深9米,高16米,宽27米,原是一个天然容洞,是中国石窟最早的佛教洞窟之一,窟内主要以,《无量寿经》,《法华经》,《维摩洁经》,《华严经》,佛教造像和壁画都反映了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风格和特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70窟

明清时代八臂十一面观音、共有五层:最上一面为如,米相,第二层眼獠情,优美丰腴,形象适度,身躯微向前倾,亭立于窟中心(弥乐佛)。

64龛

初唐或盛唐前期西秦—佛与菩萨的特征,面部圆润,高鼻深目,细眉薄唇,大耳垂肩。浑厚壮实,穿通肩大衣,或半披肩袈裟,制地轻薄,身体轮廓清晰。北魏—上身露,肩搭彩带,长胫瘦脸,眼角细长,口小唇薄,咀角微微上翘,酒窝露出,显出秀骨清秀,庄严微密(象静静)。北周—肉鬓低下,面部上宽下窄,略作方形鼻胫不高,口眼聚小,着通肩大衣,衣纹绸密极不规则,菩萨,发髻高耸,花官圆并瓦,白色宝缯,披巾横于腹际,亭亭玉丽,长裙穴地,不露脚,面形清秀。唐—发髻高耸,面部圆润丰满,慈祥温和,面含微笑,摆头扭腰,倾身低头,窃窃和语,显出婀娜多姿,栩栩如生的样子。护法大王—怒目顿足,雄健有力,背呐喊,似手要,“打入地狱”。

169窟

炳灵寺石窟现存早期重要的洞窟为169窟,为一天然大洞穴,窟内存西秦时的造像和壁画。造像有第6号龛的一佛二菩萨,龛侧墨书题记有“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即公元420年,为中国石窟纪年题记最早者。造像和壁画以169号自然窟大坐佛以及崖面中所有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主体。169号窟古称唐述窟,现称"天桥洞",高15米、深8米、宽20米,为已知中国开凿最早、保存最好的洞窟。窟内有佛龛、石雕、石胎泥塑三类造型。题记下方绘有数排供养人,其中有当时高僧昙摩毗和道融的供养像。另外,还有第9号龛的3身立佛,7号龛残存的一身立佛,17号龛仅存的菩萨及龛下部的半跏菩萨思惟像等,形象古朴,为早期造像中的精品。23号龛的并列5身禅定坐佛,则显示出西域造像艺术的影响。该窟的西秦壁画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说法图、维摩诘变、无量寿佛、释迦多宝佛、弥勒菩萨及十方佛、千佛、飞天、伎乐、供养人等,画风质朴,粗犷。

171号龛

位于石窟悬崖上,有唐代石胎泥塑的弥勒佛大坐像一尊,依山雕凿,高达27米,雄浑庄严。窟中西秦《文殊菩萨问疾图》,是中国所见时代最早的一幅维诘经变图。原16号窟,现归位在石窟群对面睡佛殿内,长8.6米的泥塑炳灵寺卧佛,是中国现存北魏时期的一尊卧佛,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高25厘米的唐代侍女造像,是中国现存石窟像中最为珍贵的一尊,充分体现了盛唐风貌。炳灵寺入口处悬崖旁边伫立着峻峭的姊妹峰,周围有鸳鸯洞、药水泉等胜境,山清水秀,峰险石。

炳灵石林

炳灵石林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天然雕塑博物馆,这里千峰林立,万壑争奇,峰峰成形,岩岩成景。仰首山巅,有千米之高,石径隐现,。宛如云梯。万佛亭岚气弥漫,接临云天,四周奇岩壁立,危崖凌空,诸峰拱卫,怪石嶙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高山仰止已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游人至此,无不为炳灵石林奇险秀美的神奇景观所吸引,为不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所倾倒,无不为西北黄土高原这一丹霞胜境所震撼。

炳灵湖

炳灵湖景区全长66公里,大夏河汇入黄河的地方为库区最宽处,宽度为6.5公里,洮河汇入黄河的地方为库区最窄处,宽度仅70米,水域面积150平方公里。由于其水面广阔,又被广大旅友称之为“高原上的马尔代夫”。站在高处,景区仿佛好像一条巨龙,蜿蜒曲折,俯卧在两山之间。在遇到好天气时,湖水平静如镜,湖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阵阵涟漪。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倒映水中,好一幅天空之镜。这里的水,在夏秋季呈绿色,就像一块翡翠镶在群山之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冬春呈现蓝色,由于水质清澈,群山倒映水中,水天一色,加之湖面广阔无垠,看上去平静如海。

交通指南

1、从兰州汽车西站每天从7:00开始有多班车刘家峡,车程80公里,约1.5小时,车费15元左右

2、在刘家峡水电站大坝乘船或快艇,西拐进峡口,过姊妹峰到达炳灵寺,约54公里,乘大船2-3小时,一般在中午前发船;乘快艇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