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江苏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别名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级别
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正式)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太湖湖网地区

简介

常熟沙家浜生态湿地

公园始建于1999年,初期占地500亩。近年来,沙家浜搬迁工业企业,以“原生态、纯绿色”为主导,扩种芦苇,引进不同的古树名木以及陆水生湿地植物,增加城市“绿肺”功能,现已扩大到266.7公顷,形成了水上游览生态观光线、湿地观光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和垂钓区、采莲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园内盛产无公害水产,“阳澄湖大闸蟹”名闻遐迩,还有68种鸟类栖息于此,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同时,作为京剧《沙家浜》的发生地,常熟沙家浜镇还是红色旅游精品线和经典景区以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自然风光

沙家浜境内水网密织,芦苇环抱,有着“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秀美风光。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开展水乡游击战的重要场所,是新四军伤病员疗伤养病的“后方医院”。沙家浜因此也闻名遐迩,成为革命老区。沙家浜湿地公园已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经过多年的保护建设,目前,沙家浜与尚湖湿地公园共同组成了常熟的两大“绿肾”和氧源地。

生态环境

沙家浜湿地可利用和可开发资源丰富。在退渔还湿地后,沙家浜建立了完好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体系。东北部区域大面积的芦苇荡成了越冬野鸭理想的栖息地,大量的候鸟南来北往,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生态环境资源。据专家测定,目前湿地中鸟禽在63种以上,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有中华秋沙鸭、黑颧、白颧、黄嘴白鹭等。由于湿地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物群落,对保护物群、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从初步的调查统计看,沙家浜湿地植物种类包括了药用、材用、观赏、油类等,水生沼生植物多达37科59属93种。各类挺水、浮生、沉水及岸边湿生植物相互干扰作用,形成了水生植物占优势的生态单元。

公园内河网纵横,四通八达。生物种类繁多,除了主要植物芦苇以外,有植物种类约300种,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园内69种鸟类、数万只白鹭、灰鹭、野鸭来此觅食,在此栖息,形成一派自然纯朴别具特色的水乡田园风光。

人文景观

沙家浜镇还是红色旅游精品线和经典景区以及传统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生态公园独特的自然生态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去年,公园接待游客就达75万多人次。

扩建理念

在沙家浜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获批的同时,沙家浜正在进行东扩千亩芦苇生态湿地工程,该工程将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原生态、纯绿色”为主旨,建成密集种植隔离区、生态鸟岛观赏区、田园风光游览区、休闲垂钓区、野营区等功能区域,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使公园内部景点和游览系统的设计更加符合生态原则。

工程完工以后,沙家浜城市湿地公园面积将达到4000亩,景观质量将进一步优化,城市之“肾”的净化作用将更加明显,为常熟城市居民和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提供一个更为绿色惬意的生态休闲空间。

公园规划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分近期、远期、远景三个阶段进行。近期建设从现在开始到2012年,远期从2012年至2020年,远景为2020年后。近期规划建设总投资2.2亿元,分生态湿地保护区、水绿植被恢复区、拓展休闲游览区、革命文化传承区、服务接待区等几块进行。重点为东扩、北扩区域的生态恢复。目前已在实施的东扩工程以追求大自然生态,打开水域,视觉上营造浩浩荡荡感觉为理念,巧妙地利用原有水域,形成烟波浩渺一泓清水,给游客以“小阳澄湖”的感觉。所有陆地依据当时江南水乡自然地形复原,缓坡接水,移步土动。沿着生动的岸线和水中浅滩,芦苇丛生,从各个角度都有视觉冲击力。北扩工程占地4000亩,仍以水面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尚处于未开发状态,为湿地公园可持续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大事记

2013年6月,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由江苏省湿地保护站、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部门专家对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