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田北农民画村

别名
万安农民画,田北农民画村景区,万安县田北农民画村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3~4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4A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田北画村

基本介绍

万安县的民间绘画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宋两朝的寺庙壁画、雕刻,到元、明两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节日祭祀画,如九皇图、元宵图、诸天大圣图、门神画以及各式各样的年画、烙画、剪纸、浮雕等等。特别是清朝和民国时期,万安县更是出现了众多的民间绘画作者和优秀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对农民实施彻底的社会政治动员,目的就是为了改造农民的思想观念。为了寻求更加便利、有效和适合于农民和农村的宣传手段,“壁画运动”应运而生。万安县就在这样政治氛围里,“壁画”创作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民间绘画样式——农民画。村子内随处可见充满乡情的绘画作品,人们将农村、农业、农民作为绘画主要题材,创作出反映乡村生活风俗和地方风土人情的独特画作,在引起一些收藏家的注意之外,有些画家的作品还曾在联合国总部展出,实乃国之骄傲。

景点景观

画村建有农民画展示墙、神龟出海、念庵亭、农民画院、画家住宅等景观,还有果蔬采摘、农民画创作亲体验、踩水车、丹青湖垂钓、竹林戏沙等参与性项目。

交通指南

自驾路线

大广高速公路朝泰和/赣州/广州/G45方向转入泰赣高速公路,从韶口/G105出口离开,沿韶口互通行驶至田北即可。

历史起源

万安农民画的发展历史大约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时期、成形时期、成熟时期。

初创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井冈山下的万安县,一大批文化工作者下到全县各公社、各大队,进行文艺大宣传,或绘画、或组织宣传队,并培训当地农民作者。

成形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指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随着农民画创作技法的日趋完善、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日趋强化,并在七十年代中期,万安县文化馆举办了首届农民画创作培训班,有意识地组建起一支农民画创作队伍。到了八十年代,万安县农民画的创作队伍达到100多人,并有24位作者加盟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有8位作者成为研究会的理事,1人当选为顾问。与此同时,涌现出一批农民画优秀作品,有近百幅作品分别参加了国家、省、市(当时称井冈山地区)级的民间艺术类展览,或在各级报刊发表。此后,万安农民画一枝独秀,渐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了影响,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发展足迹。

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算起,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农民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民画逐步走上了与民间美术相结合、与专业美术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一方面,农民画保持农民画家特有的风格和特色,既有自身的民间历史积淀,画出了农村生活情节和场景,反映了农家生活和农民的未来理想;一方面,许多农民画作者接受了专业美术家的指导,也有一些曾有乡村生活体验的专业画家参与到农民画的创作,从而让农民画创作呈现出五彩纷呈的局面。

画作特点

万安农民画在表现手法上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艺术风格看,万安农民画构图奇美,想象丰富,手法简练而夸张,用色大胆,展现出浓郁的民间气息,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哲理。从创作内涵看,万安农民画充满了饱满的乡情,将农村、农业、农民作为绘画主要题材,反映的多是乡村生活风俗和地方风土人情。主要表现出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

是在构图上求全求满,认为满就是完整,就是吉利,就是美;不强调景物合乎实际比例关系,不求形似只求神似。代表作品如《归心似箭》、《乐在其中》、《大年三十宰猪忙》、《江南鱼米乡》等。

第二个特点

是色彩艳丽,认为大红大绿就是大吉大利。故大青、大兰也是常用色,但绘画作品却给人红而不火、绿而不俗、甜而不腻的感觉。从着色上看似乎不合理,其实理在其中。他们利用色彩语言,强调对比差异,是生活心态和生产理念的宣泄,也是对生活的赞颂和向往。代表作品如《屋里屋外》、《一船鱼儿一船歌》、《家业》、《甜》等。

第三个特点

是画面装饰性强,讲究对称,四平八稳,画面清晰。如《奔小康》、《孔雀恋歌》、《新娘》、《等舅》、《美丽的罗塘南坝洲》、《龙凤争霸》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