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明肃王墓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全年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明)
所在地/隶属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

构造

墓与墓之间的距离50—1300米不等。已打开的1号墓位于墓区内的中北部,依山而建,坐北向南,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封土底径35米,高8米。墓室由前、中、后和中室左右的两个侧室组成。设两道石门、一道木门。用条石砌基,石板铺地,墓室用38×18×8厘米青砖砌成,总长26.325米。其平面呈“亚”字形。

墓门(第一道门)拱券顶,开于“????? ”形照墙的正下端(墓道未作清理,形制不详),为石制双扇枢轴式,自来石顶门。门高2.5米,宽2.2米,厚24厘米,枢经24厘米,门楣为297×44×19厘米条石,石门外侧用门楣一样大小条石叠压横封至门楣处。石门及石门框均用富平石制成,并施“土红”着色。

前室为横券顶,平面呈6×6米正方形,高10米。在墓门的右上方有一30×40厘米的盗洞。中室门(第二道门)为木制,已朽。高2.5米,宽2米。中室为纵券顶,平面呈6.3×3.3长方形,高10米。墓室东西壁的正中各开一甬道与侧室相连。侧室长6米,宽3米,高6米,结构和形制与中室基本相同。后室门(第三道门)形制、大小与第一道门相同。后室为横券顶,长5.8米,宽6.7米,高12米。正面及两侧墓壁的中下端各开一个菱花形顶小龛,龛高、宽、深均为1米。

该墓于1966年平田整地时被打开,出土文物大多被毁坏,现仅有两口“长明灯”大缸、一件陶马、一件铜香熏保留下来,分别藏于榆中县博物馆和兰州市博物馆。墓志也被打碎。残志中仅有“妃……薨于永乐”字样,据《明史》等文献记载,明代藩王一般应与妃子同穴而葬,但明王世贞《山堂别集》卷三十二《同姓诸王表》中又载“(庄王)妃孙氏……永乐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薨,葬(庄)王坟西”;史载肃藩王中只有庄王朱 卒于永乐年间,据此推测,此墓不是庄王与其妃子孙氏的合葬墓,就应是庄王妃孙氏之墓。2号墓西距1号墓约450米,原封土堆高约7米,底径约30米。1970年因农田浇灌时塌陷,挖开后不久即被回填,墓室结构不详。但据当时知情群众所述,该墓的形制与1号墓大体相同,只是砖砌勾缝更为精细。7号墓系肃怀王与妃子王氏的合葬墓。封土高6米,底径27米,1977年发掘,因经费紧缺,仅清理完墓道及前室后即告中辍,并回填加以保护。该墓出土肃怀王及王妃王氏墓志铭各一合,均施两道铁圈捆扎(现藏于榆中县博物馆)。

肃怀王墓志为正方形,长、宽各79厘米,四周阴刻龙纹,上块志盖阴刻篆书“御赐肃怀王志”字样,下块楷书墓志文。肃怀王妃王氏墓志亦为正方形,长宽各73厘米,厚10.5厘米,四周阴刻凤纹。上块志盖阴刻篆书“明薨肃怀王妃王氏墓”字样,下块楷书墓志文。

肃藩王墓群是我国西北地区品位最高的明代墓群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肃藩王墓群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埋葬最为集中的明代藩王墓群之一,为研究明代藩王丧葬制度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其二,墓室结构及精美随葬品组合,对研究明代藩王的仪仗、服冕制度以及当时社会不同层面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重要的佐证;其三,明代藩王的食俸各不相同,这与一定的区域政治、经济以及与皇室的亲疏关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与已发掘的蜀世子、鲁荒王、潞简王、益端王及其它明代藩王墓的比较研究,对揭示上述问题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肃藩王墓群分布于平顶峰南麓的“???? ”形范围内,而各墓又尽占墓区内之“吉地”。如1号墓背*平顶峰寨子山,东西各有向南延伸出的“护砂”,南面约500米处苑川河“曲水向我,盘旋顾恋”,河对岸以大沟山为屏,屏后有碱沟山、九疙瘩山列峙左右。中国传统“堪舆”中之“龙、砂、穴、水、明堂、近案和远朝”等相互关系在肃藩王墓区内得到了充分展示,为研究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难得的依据。

肃王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得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很好保护,1983年榆中县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成立了肃王墓文物保护小组,聘文保员对墓群进行专人值守。199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榆中县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了肃王墓群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作出了对墓区进行三级保护的具体规定。2006年5月25日,肃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肃王墓的保护已列入榆中县资源开发计划:要进一步探明墓区内所有墓葬的准确位置,搜集相关资料,进而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可*依据;参考国内其他现存明藩王墓的地面建筑结构和布局,对肃王墓群地面建筑的恢复进行整体规划,并逐年加以实施;继续在墓区周围种草种树、美化环境,逐渐恢复墓区内原有的景观和环境;征集、抢救失落在民间及被损毁填埋的肃王墓文物,清理已打开的墓室,并尽可能恢复原状,以更好地保护,并供游人观瞻(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