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德州市陵城区文博苑

别名
陵城区文博苑
门票参考
免费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陵县颜陵街20号

简介

德州陵县文博苑始建于1982年,于1990年10月对外开放。她座落于唐城墙脚下,护城河畔,占地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仿古建筑,金碧辉煌。 “文博苑”牌匾是原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手迹。颜公祠堂气势恢弘,东西两廊,曲折通幽;颜真卿塑像傲骨于“颜公祠”内;东方朔塑像诙谐于文博苑中;“颜碑亭”珍藏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东半壁走廊及南碑林展示陵县历代珍贵石刻;“王书平美术馆”气韵非凡,尽显国画风采。 2005年8月,陵县县委县府投巨资对文博苑进行全面整修,并请省博物馆专业人员重新布展,突出了地方特色。东厢房是“可爱的家乡”陵县历史展,结合出土文物及考古成果,再现了陵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陵县古迹众多,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有汉墓群和东方朔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馆藏文物丰富多彩,时代跨越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包括石、玉、陶、瓷、铜等11类15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28件,二级32件,三级180件。这在全市是首屈一指的,有些文物的精美独特在全省也是绝无仅有的。

文博苑始建于1982年,国家AA级景区。位于颜真卿公园内,坐落于唐城墙脚下,护城河畔,占地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于1990年10月对外开放,仿古建筑,金碧辉煌。“文博苑”牌匾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迹。颜公祠气势恢宏,东西两廊,曲折通幽;颜真卿塑像傲立于“颜公祠”内;东方朔塑像诙谐与文博苑中;“颜碑亭”珍藏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东半壁走廊及南碑林展示陵城历代珍贵石刻。

2005年县政府筹资100万元对文博苑进行维修和重新布展,设有“可爱的家乡”、“书法巨擎颜真卿”、“智圣东方朔”等展室,珍藏国家一级文物《东方画赞碑》。《东方画赞碑》俗称“颜子碑”,系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为迷惑安禄山的使者而书写。碑四面刻,晋夏侯湛撰文,碑阳、碑阴各十五行,左右侧各三行,每行十三字,集颜真卿的篆、隶、楷三种书体于一碑。碑正文均为大安楷书,阳额篆书、阴额隶书,碑文字大六公分,碑额字大十公分,共一千零七十三字,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系唐天宝十三年(公元七五四)建于古厌次城(今神头镇)的东方朔祠庙内,元代时迁至县城,文博苑内建封闭式碑亭保存,是颜真卿的早期代表作。

相关历史

“文博苑”牌匾是原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手迹。颜公祠堂气势恢弘,东西两廊,曲折通幽;颜真卿塑像傲骨于“颜公祠”内;东方朔塑像诙谐于文博苑中;“颜碑亭”珍藏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东半壁走廊及南碑林展示陵县历代珍贵石刻;“王书平美术馆”气韵非凡,尽显国画风采。

2005年8月,陵县县委县府投巨资对文博苑进行全面整修,并请省博物馆专业人员重新布展,突出了地方特色。东厢房是“可爱的家乡”陵县历史展,结合出土文物及考古成果,再现了陵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陵县古迹众多,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有汉墓群和东方朔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馆藏文物丰富多彩,时代跨越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包括石、玉、陶、瓷、铜等11类15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28件,二级32件,三级180件。这在全市是首屈一指的,有些文物的精美独特在全省也是绝无仅有的。

“颜公祠”匾牌是由已故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先生题写。陵县原有颜公祠,解放前已经倒塌,这是1986年重建的。内以平原太守颜真卿为主题布展,分“丹心臣子”和“热血书家”两部分,展现颜真卿忠心为国、领导平原郡人民抗击安禄山叛乱的壮举,以及颜真卿一生的书法艺术成就。颜真卿当年为迷惑安禄山的使者而书建的《东方先生画赞碑》,现在就珍藏在陵县文博苑颜碑阁中。还有颜真卿修竣的唐城墙遗址和其独创的专门对付安禄山骑兵的陶制“绊马石”,都在向人们讲述着那段历史以及颜真卿的大智大勇和忠骨正气。

西北厢房是“智圣东方朔”展区。东方朔是西汉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敢于谏言,匡正国君,诙谐幽默,以滑稽著称于世。《史记》、《汉书》均对其有传记记叙。本展通过史书上的一些东方朔的故事及民间传说,介绍东方朔的“奇伟”(汉武帝评语)一生。现在对东方朔的研究更加深入,把他的地位提到了和文圣――孔子、武圣――孙子并列,称智圣――东方朔。展览还通过东方朔28代孙唐东方合墓志的记载对东方朔后裔进行了介绍。

西南厢房是“王书平美术馆”。王书平,陵县于集乡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是孙其峰教授的亲传弟子,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国画以花鸟为主,大气有灵性。他拜访名师,博采众长,造法自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院内主要碑刻有:《东方画赞碑》及其复制碑、《宋徽宗赐辟廱诏书碑》、《东方朔墓碑》复制碑、《颜鲁公画像赞碑》等。

《东方画赞碑》,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建,晋夏侯湛撰,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及题额并撰书碑阴记。碑文赞颂的是汉太中大夫东方朔,可谓奇人、奇文、奇书。碑四面刻,颜真卿的三种书体融于一碑,阳额篆书,阴额隶书,正文楷书。颜真卿的篆、隶在世上流传不多,在此可同时见到,非常珍贵。此碑是颜真卿46岁时所书,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宋苏轼评价说:“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此碑除了书法艺术价值,它还是为迷惑安禄山的使者而作,是颜真卿忠贞爱国、抗击安禄山叛乱的历史见证。原碑距今已1250多年,历经风雨沧桑,下半截已风化剥落。陵县县委、县府于1982年复制了一块《东方画赞碑》,由陵县文化馆馆长李效祖根据原碑拓片双钩,缺少的部分摹写补齐,选泰山花岗岩,由泰安石雕公司精心刻制,使来者得观全貌。

《宋徽宗赐辟廱诏书碑》是徽宗号召各地建学的一块碑,分碑身、碑额、碑座三部分,碑额是蔡京所题,现仅存碑身,高280、宽118、厚36厘米,高大厚重,上半截是宋徽宗御笔――瘦金体的赐诏文,是徽宗珍贵的书法真迹,下半截是薛昴奉诏撰书的后序。此碑《山左金石志》有记载,当为崇宁三年十一月赐立,宋史无赐诏明为,得此可补其缺。

《东方朔墓碑》,立于唐天宝十四载(755年),颜真卿撰并书。应当也是为迷惑安禄山的使者而作。《东方画赞碑》是立在东方朔祠,这是颜真卿陪同使者来到东方朔墓,因见墓地“崎岖不平,荒芜不毛,所谓瘠土寒谷者莫甚于此”,怕此后来凭吊东方先生的人找不到去处,于是为东方先生修墓立碑。原碑遗失,这是根据拓片复制的。

《颜鲁公画像赞碑》,清同治元年(1862年)历城王钟霖撰书。王钟霖曾在陵县书院讲学三年。书院临颜公祠。王钟霖因对颜真卿特别崇拜,讲学之余,瞻拜颜公祠;瞻拜之后,处处效仿颜鲁公行为,仿照颜真卿为东方朔立画赞碑的意思,“序而赞公”,为颜真卿立了画像赞碑,记述了颜真卿一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两件大事:抗击安禄山、劝降李希烈,赞颂“公之伟节,河岳日星”。

在文博苑的南边留有一段唐城墙,是公元753年颜真卿做平原郡太守时,为防安禄山的叛乱而修建的。当时夯土筑成三道城墙,坚固宽厚,易守难攻,城上修筑有楼、橹、女墙、炮台。墙高约五丈,上宽约二丈,周长二十里,三城环绕,浑然一体,气势壮观。

唐平原郡故城即现在陵县城。在当时修建的三道城墙中唯二道城尚存两段,这是其中一段,长约100多米;另一段在城西北隅,呈拐角形,长约400米。相传该城墙是受了东方朔的点化而建的。当时颜真卿运筹备战,受两件事情困扰,一是如何完成浩大的建城工程,一是平原地带如何抵御安禄山的强大骑兵。他百思不得其解,陷于困境之中。一日,颜真卿在梦中见一老者,手执桃杖,自东方而来,真卿知遇仙人,上前叩拜,求仙人指点迷津,老者执桃杖在地上写一“成”字,又在旁写一“石”字,并在“石”字周围划一圆圈,吟笑不语,向东方飘然而去。真卿醒来,反复思索梦中之事,过了三日,茅塞顿开,知是东方朔显灵点化。地含“土”字,地上写“成”即“城”字,地上“成”即土城,意思是点化修建土城墙。这样一来,即缓解了短期建城的困扰,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且挖土成池,筑土夯实为城,就地取土,极为方便,城与护城河相连,具有双重防御功效。再看“石”外画圆,意即球也,意思是造石球。平原地带有土无石,何妨烧砖为石,于是烧制“绊马石”,用以阻挡安禄山的骑兵。当地曾流传着“修城不用砖,烧砖圆圆蛋”的童谣。这就是东方朔义救颜真卿、颜真卿巧造绊马石的故事。自然上述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故事,不能足以相信,但人们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可见一斑。

颜真卿修竣城池,制绊马石,积极备战。到安禄山反叛,河朔尽陷,唯平原郡固若金汤。颜真卿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一定贡献,高大的唐城墙同样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