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春季
森林公园等级
国家级(2008年建园)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

自然资源

该区是武夷山脉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建立闽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对于闽江水源涵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重要义。

专家论证

2005年10月24日至25日,由福建省林业厅组织的《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通过了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评审组专家深入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小溪口和报国寺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观看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风光影像资料,并听取了总规编制单位福建省林业规划设计院对规划文本的介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集山水、森林、湿地、文化于一体。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详实,较好地贯彻了建宁打造“闽江正源第一城”和“生态旅游休闲城”的发展战略,并与建宁县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对提升建宁旅游产业具有指导价值。

评审会上,建宁县副县长谢翠姬向有关专家介绍了建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对与会专家关心和支持建宁旅游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表示了衷心感谢。省林业厅、市旅游局和市林业局有关领导对建宁在发展旅游特别是森林生态旅游上所作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发展优势编辑

该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区域优势,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保存较为完好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这些表明,在这里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尤其是建设闽江正源良好的生态系统对保护母亲河--闽江意义重大。

1、植被的典型性和闽江源头保护。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孕育出种类丰富的生物资源、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这里的天然森林植被——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干扰相对较少,至今保存较好。无论群落类型、区系特征、种类组成、分布区域都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特征。武夷山脉绵延530km,雄峙福建省西北部边境,在武夷山脉现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是武夷山脉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格局的一种补充。同时,区内的严峰山因其为我省母亲河——闽江的正源头而名闻遐迩。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保护闽江水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独特的价值。

2、生境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独特性。

金铙山海拔高达1858m,其山体高大,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分布。主峰白石顶奇峭、峻拔、山幽林密,峰顶平圆坡缓,禾草萋萋,云腾雾涌,变幻多端,构成一幅意境独特的画卷。本区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其天然植被以及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珍禽异兽和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之地。目前在该区发现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36种。主要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伯乐树、鹅掌楸、凹叶厚朴、闽楠、浙江楠以及仅在建宁有分布的建宁椴、建宁金腰等,许多胸径达1m以上的古树名木如鹅掌楸、柳杉、南方红豆杉、银杏、香榧、花榈木等,稀有的南方红豆杉群落、柳杉群落、吊钟花群落、红楠群落、香果树群落等。保护区内分布的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豹、鸢、蟒;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短尾猴、猕猴、穿山甲、豺、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鸳鸯、苍鹰、鹰雕、虎纹蛙等;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豹猫、毛冠鹿、棕鼠、红喉潜鸟、黑喉潜鸟、小壁虎、苍鹭、大白鹭、白鹭等。这些无不体现出本区动植物的独特性。

3、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该区虽然平均海拔较高,但地势高低悬殊,最高处1858m,最低处仅250m,相差达1608m。保护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在其控制下,形成许多纵横交错的幽深断裂谷,高山深谷地貌十分明显,许多地方巨石裸露、石砾连绵,母岩分化和成土过程较为缓慢,土层较为浅薄,因此,植物和森林群落演替进行得十分缓慢,现有的许多群落类型均经千百年沧桑才得以形成,一旦这些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采伐迹地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作用减弱,生态系统平衡的失调,植被将逆行演替,而区内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将遭灭顶之灾。

4、生物多样性。

该区地形复杂,溪流纵横、山峰林立、山势陡峭,层峦叠翠,相对之差千余米,多样的小地形,促成区域性水热资源的重新组合和配制从而产生不同的小气候、小生境。生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种群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本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3 科1054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78种;裸子植物7科15种;被子植物128科961种。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芳香油料等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有138科720种以上。脊椎动物有兽类7个目16个科31种,鸟类15个目34个科116种,爬行类3个目11个科46种,两栖类2个目7个科25种,鱼类5目8科20种,及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达1090多种,蛛形纲、信足纲、昏足纲、寡毛纲的种类,水生浮游动物的种类也十分丰富,真菌达8科12种。

5、森林植被的天然性。

本区不少地域地处偏僻,山高路险,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一些边远地区甚至人迹罕至,至今仍保存着半原始状态的天然森林植被。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少,区内生境优良,资源丰富,成为各类生物生长繁衍的良好栖息地和避难所,并充分显示出天然性。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所具有的典型性、独特性、脆弱性、多样性以及天然性使其具备了很高的科学意义和保护价值,并在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中独树一帜。

6、保护区面积的适宜性。

保护区面积13022公顷,其中核心区4633公顷,缓冲区5216公顷,实验区3173公顷。面积集中连片,三大块核心区间设有生物走廊,功能区划力求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001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陈寅山、刘剑秋等专家对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并整理资料,形成系统的资源本底情况,编制完成详细科考报告和总体规划,同时也收集到部分标本材料。2002年5月厦门大学林鹏院士等专家对闽江源自然保护区进行进一步的综合科学考察及总体规划,届时将形成更系统、更完整、更权威的相关资料,促进保护区的建设与科研活动。

7、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

金铙山海拔1858米,素有“秀起东南第一巅”的美称。山中的千年古刹报国寺、石燕岩庙和鸳鸯湖度假村,具丰富人文和休闲氛围。在保护区内,山奇石秀,泉涌瀑飞,林幽鸟鸣,云蒸霞蔚。石水林花的神奇组合,构成了动人的自然景观,朝看云海,吞云吐雾林披絮,暮观夕阳,飞霞流丹山抹金,山中气象万千,妙不可言。山脚下一派田园风光,盛夏时节,莲叶翻卷如碧波荡漾,荷花怒放似红绸飘拂,黄花梨硕果累累,清香四溢,连空气中也充满了甘甜。这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原始美和山民古朴好客民风,引来游人络绎不绝,成为人们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同时也教育游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3月已由建宁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保护区。2002年10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保护区,已建立闽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管理处下设金铙山管理站、鸳鸯湖管理站、王坪栋管理站、闽江源管理站及金铙山哨卡,王坪栋了望台等。保护区建立后,区内的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保护区内水、电、路、通讯、教育、培训、防火、科研等方面条件也已日臻完善。

旅游信息

最佳旅游时间

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两季。三明以山水和森林景观为主,春天繁花盛开,秋天则层林尽染。春天时格氏栲森林公园内格氏栲花盛开,整片森林被妆点成一片雪白,非常漂亮。

三明市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9℃,夏长冬短。

夏季比较炎热,有时会受台风影响而连日降雨,此时前去应做好防雨防潮准备,一些雨具可在到达之后在当地商场购买,质量不用太好,游玩期间能用即可。冬季感觉寒冷,需要准备保暖性好的外套,面料最好可以防水。另外,冬季为枯水期,河流湖泊相对水量较少,并非漂流的适宜季节;此时金湖的“水上一线天”景观可能会因水量不足而不能通过游船,无法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