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繁昌窑遗址

别名
繁昌窑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08:00~18:00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五批(宋)
所在地/隶属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
包含景点
骆冲窑遗址

概述

繁昌窑遗址分布在安徽省繁昌区城南郊和西郊的山地丘陵地带,为宋代窑址。现已发现窑址多处,其中以位于繁昌区南郊的柯家村窑址面积最大,是繁昌窑的主要生产区域,具有代表性。柯家村窑主要烧造青白釉瓷器,其次烧白釉瓷器。种类多为壶、碗、碟、杯等民间日常生活用器,造型工整,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青中显白,釉面莹润,制作工艺精细。

历史

繁昌窑创建于五代,兴盛于宋代早、中期,衰退于宋末元初,是一个以烧制青白瓷生活用品为主的民窑,并曾经为南唐宫廷烧制过贡瓷,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龙窑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龙窑。

繁昌柯家村古窑址,为我国宋代专烧影青瓷的窑口,对研究青白瓷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芜湖建置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时代,它已是吴国的鸠鹚邑,历史文化丰富。在芜湖地区留有大量文化遗存。

繁昌区城的南郊和西郊丘陵山地分布着众多的古窑址。其中柯家冲窑址最大,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繁昌窑的这样集中地。繁昌窑初步认为始烧于五代,兴盛于北宋,废烧于南宋。它是长江下游专烧影青瓷的重要窑厂。

造型工艺

繁昌窑的性质,是个民窑,以烧民间生活实用瓷为主,品种繁多。主要有碗、盏、杯、碟、盆、盘、盂、瓶、罐、盒、炉、壶、奁、佣、玩具、谷仓等。造型工整,制作精细,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繁昌窑的产品主要造型特点,胎质相对的普遍较厚,大都为矮圈足,足圈外直内撇,稳实而厚重,以素瓷为主,少量的瓷器有简单刻花、印花,朴素无华。

碗、盏、碟类

繁昌窑的碗、碟有相当数量的是宽厚唇,外卷唇,斜浅腹或弧腹,大平底,矮圈足。

喇叭形盏,内底脐圈圆凸或中心有一乳丁,具有地方风格。五瓣荷花盏,十瓣花口盏和十二瓣葵口碟、五瓣荷花口碟,造型优美,引人喜爱。

托盏

托盏,茶具也,又叫茶船或茶舟。

唐宋时期,饮茶风盛,托盏是当时流行的用具。繁昌窑的托盏,从五代到北宋,其托柱是由矮向高逐渐演变的。繁昌窑生产的托盏形制很多,造型各异;有荷花形托盏、莲蓬形托盏、高托柱素面托盏、连托盏。托盏出现的上限是南朝青瓷;唐代越窑生产的托盏,托柱较矮,到五代北宋时期托柱逐渐增高。

盒类

盒是宋代常见的女士化装用器,繁昌窑目前发现的盒有镜盒和粉盒二种。

镜盒有扁圆形和筒形二种,子母口,弧形盖。盖顶蒂形纽青白泛翠。小粉盒种类很多,大豆腹径在6厘米左右,形制有如瓜似果,有形桃类李,有花苞形的等,小巧玲珑。

执壶类

繁昌窑的执壶分二种,大壶为盛酒器,小壶为饮食佐料壶。

繁昌窑生产的二系盘口壶(由鸡首壶演变而来),盘口束颈,二系置于肩二侧,多见于五代至北宋初,北宋中、后期逐渐不见。这种样式的壶不见江南诸青白瓷窑,是繁昌窑的典型代表作品。

长颈喇叭口壶、折肩壶、瓜棱壶等,是繁昌窑的一般产品,江南诸青白瓷窑皆有生产。

杯类

繁昌窑的杯种类繁多,有高足饼底杯、平底杯、高足杯等。其中,最美观的是荷花形杯。

繁昌窑青白釉高足饼底杯,又叫“净水杯”,为佛教用器。这种杯内腹无釉,内底中心都有一个小凹窝。

谷仓

谷仓,冥器。谷仓中放入五谷,以保佑亡者在阴间继续享用。

特征

今安徽繁昌区柯家冲。烧瓷于宋代,专烧青白瓷。特征:

1、胎较薄,胎色白中闪青,釉面光润。

2、碗盘类器物施釉一般近底部,外壁旋削痕明显,底足可分三类: A、平底内凹;B、圈足平切;C、圈足壁斜切。

3、产品中以注子和注碗配套的温酒器最富特色。

4、器物大多无纹饰,碗内心饰团花纹较多见。

5、采用垫饼垫烧,器物足内无釉。

青白瓷

繁昌窑坐落在皖南繁昌区城南山峦环抱的柯家村的山冲之间, 它也有着与"哥窑"相同的故事。

相传五代时由柯氏两兄弟创建,故此窑烧制的产品中也有"柯大、柯二"之说。因宋时繁昌曾隶属宣州,而史料中又有"宣州窑"的记载,所以学术界将其列为"古宣州窑址"。

近年来,随着芜湖、宣州、泾县、绩溪等古宣州辖区内大批古窑址被发现和考证,可能是怕因窑名而混淆产品,人们不得己又以地名来冠以"繁昌窑"之名,而当地的老百姓却仍习惯称之"柯家冲窑"。繁昌窑是一个以烧制碗、盖、壶、注、杯、钵、盒等青白瓷生活用品为主的民窑,所烧器 物素雅青白,古朴大方,有较浓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现藏于黄山市博物馆的"狮座白瓷枕"就是该窑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宋时烧造瓷器重釉轻胎,加之技木原因,该窑产品胎质粗厚而釉质却莹润无比,透明如玉。繁昌窑经历了整个宋代。早期产品多泛豆黄色,呈鱼籽开片,晚期釉色泛翠,呈冰纹开片。如"牡丹划花执壶",壶高22厘米,口泾5.5厘米,腹泾14厘米,喇叭形小 盘口,长流直升微弯,酷似天鹅之颈项,壶肩捏有两系,釉水丰润肥厚,白中泛翠,开片呈冰纹,壶腹用双线一分为四,并刻划有四条仰俯有致、花叶对生的牡丹,壶足与底露胎,足圈积浓釉处开片在光照下烁出淡绿钻石般的光彩,曲柄宽扁并刻划四线装饰,手感如执玉带。宋白瓷素有"涕泪者佳,牡丹划花者最佳"之说。此壶线条流畅,古气盎然,特征俱符,是繁昌窑宋中后期烧制的上品。繁昌窑约起烧于五代,兴盛于宋早、中期,衰退于宋末元初。虽然此后再无烟火,但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却留下了自己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