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江西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别名
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等级
国家级(2000年建园)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公园位置

峰顶山景区建在距县城东15公里的鹅湖镇峰顶山,地理位置为东经117°47′38〃——117°51′04〃、北纬28°14′10〃——28°16′37〃,东以鹅湖山至双合村打石坞为界,南至永平镇,西至上分公路,北缘鹅湖村,总面积20666亩,其中山林面积19756亩,旱地243亩,水域214亩,建筑及道路占地453亩。辐射景区情况:黄岗山景区位于县境最南端黄岗山镇境内,地理位置在东经117°41′35〃——117°47′26〃、北纬27°52′16〃——27°55′08〃总面积41730亩,我国东南大陆第一峰、人称“华东屋脊”的黄岗山(武夷山脉主峰)坐落于其中;七星山庄景区位于武夷山镇,毗连福建,地理位置在东经117°50′02〃——117°54′13〃、北纬28°56′35〃——28°58′23〃,总面积20000亩,距峰顶山核心景区45公里;明清古街---九狮奇峰景区位于信江河畔,地理位置在东经117°40′07〃——117°42′44〃、北纬28°18′29〃——28°19′54〃,该景区与核心景区相距15公里,面积4100亩(包含“九狮过江”、“天乳寺”、“九狮庵”等景观);道教胜地葛仙山距县城河口45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117°42′24〃——117°40′19〃、北纬28°05′01〃——28°03′11〃,面积12940亩;太源畲乡民族村景区距县城56公里,位于县境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17°27′48〃——117°32′16〃、北纬28°03′39〃——28°01′21〃,面积19810亩。以上六大景区总面积119246亩[

地理环境

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夷山脉北麓的赣东北铅山县,始建于1998年秋,经中国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的专家审慎地考察论证后,于2000年12月28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公园总面积7950公顷,根据景点分布情况及特色,划分为六大景区:核心区域---峰顶山景区海拔适中、气候温和,离城区较近,兼有“鹅湖之会”的文化背景与赣东北佛教名寺“慈济禅院”,是具有一定学术氛围、可集参禅礼佛、垂钓泛舟、野游踏青、森林浴、生态教育及接待大中型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娱乐中心;七星山景区依托毗邻福建武夷宫的区位优势,是一座中高档休闲度假村;九狮山景区紧接县城,以两岸旖旎风光及水上游乐设施吸引观光游客;太源畲乡风情景区主要体现畲族人民的民族文化,以恢复民风民俗、展示畲乡风情为主,同时开辟原始林区探险及“水美河漂流”项目;黄岗山景区林深树密、物种丰富,生物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显著,是进行科研、考察及登高远眺的好去处;葛仙山景区内道佛合处、世所罕见,儒释道三教文化在此均有深厚积淀,优美的民间传说千古流传,青山含黛、碧水生烟,闲云出岫、恍若琼宫,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游人前往朝真、赏景、吟咏、考证。

公园景点

峰顶山景区

峰顶山,又名鹅湖山,系武夷山系支脉,自闽赣交界处之分水关逶迤北来,结秀于鹅湖。景区总面积1378公顷,林木蓊郁、鸟语花香,奇峰壁立、谷幽涧深,流泉飞瀑、静中寓动。《千家诗》所录唐人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粮肥,豕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便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此处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唐大历中,洪州(今南昌)马祖道一(马祖系禅宗六祖惠能法嗣南岳怀让禅师之徒,为南岳第二世,其洪州禅在中唐时风靡天下,盛极一时)的弟子大义禅师来此开山植锡,大阐宗风,使鹅湖一山声名远播,并有唐德宗赐额“鹅湖峰顶禅院”、景德年间改赐“仁寿禅院”之盛举。盛名之下,加之鹅湖当时系闽浙赣三省要冲,因而,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选择此山进行学术交流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峰顶山历来林木蓊郁、古树参天。她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枝繁叶茂、秋季层林尽染、冬季玉树琼枝,每个季节均有不同的季相,各具风韵。置身其中,意境深幽,“曲径通幽处,空山鸟鸣中”是其生动写照。因而才吸引了历代大德高僧在此卓锡传经、名儒巨匠在此相与辩论。

山中曾分布有大量的古枫、银杏、柳杉、罗汉松等珍贵树木,大多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但因“十年浩劫” 使许多参天古木毁于斧锯之下:一株直径1米以上、高达30余米的千年银杏,三株树龄数百年、直径80cm以上、高可达20余米的古柳杉,均在1968年被伐倒,现仅存树墩使人依稀可以想见其当年枝繁叶茂、盘根错节之景象。为了保护和恢复峰顶山诱人的山水画卷,森林公园一方面下大力气封山育林、对现存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引种马褂木、南酸枣、白花玉兰、红花玉兰等观赏性强的花卉树木,同时对现有竹林、油茶林、杉木林等进行抚育和景观改造,已使峰顶山逐步恢复旧观,又拥有了宝刹名山之巍峨气象,相比以前更富层次感与艺术感:那漫山的山杜英绿里透红,无垠的竹海葱茏挺拔,遍地的皂角、杨梅、野枇杷,加上那些憨不知机的獐、麂、兔、刺猬、野猪等在林中追逐,形成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森林生态景观,加上那些星罗棋布、拔地参天的古老枫树、锥栗树,使峰顶山的景致更加美丽动人。

葛仙山景区

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葛仙山,主峰海拔1096.3米,从山麓到山顶约15华里(俗称“上七下八”),属武夷山中部大支脉的主要山峰之一,系九条山脉汇聚之顶峰。奇峰峻绝、峰峦环簇,呈群山相抱之形,揽飞瀑流泉之势。幽谷深壑、云遮雾绕,林木蓊郁、流丹溢翠,其云海变化之诡谲、古迹形胜之迷离、梵宫琳宇之掩映、石刻碑林之扑朔,使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明代赵梧《飞升台记》称它是:“与九华山,黄山和仙都、雁荡、巫峡诸山同为天下所珍重。”葛仙山之所以闻名遐迩,传颂千年,源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学家、医学家、道教灵宝派创立者葛玄晚年于斯山“收功丹鼎”、“治病济民”,最后于吴赤乌七年(244),卒于山巅。民间百姓感其恩德乃于兹筑小土祠祀之,尊为“葛仙公”、“天机内相”,道教尊称“太极左仙翁”;道书《云笈七签》将其列为“第二十八代神仙”,其传记及著述分别被收入清《四库全书》和《道藏》。随后民俗传说,纷纭迭起,世代相传。

葛仙山既是江南千年全真道教胜地,又是风光旅游之佳境。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寓沧桑起落、兴衰浮沉于一山,其古迹形胜,漫山棋布。有洗脚坑、恍脑石、息心岩、仙人足印、云雾谷、石道人、香炉峰、试剑石、象鼻山、神仙磨、双龙抢珠、撑腰石等自然景观,还有慈济寺、葛仙殿等道佛两教庙宇宫观等人文景观。

黄岗山景区

武夷山脉横亘千里,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逶迤于闽、浙、赣、粤四省,是我国与欧亚大陆东南部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黄岗山景区就处于武夷山脉北麓,区内群峰终年云雾茫茫、若隐若现,千姿百态,蔚为壮观。山峦起伏、纵横交错,山势陡峻,溪流切割极深,地形复杂,坡向西南,高度自东向西递减;南北两大山谷间溪流迂回,形成一些山间小盆谷,这些岭谷相间镶嵌交错复杂地形,直接影响着水热组合重新再分配,并形成多种生态环境,是开展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综合研究的好地方。且由于这个地区躲过了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南方铁杉、南方红豆杉、鹅掌楸、木莲等五十余种古生代树类幸得生存,成为当今孑遗植物,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

畲乡风情景区

铅山县太源畲族乡,是江西省三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共聚居着520户1990名畲乡人民。畲族历史悠久,相传远在高辛帝时,其祖先盘瓠即降生。盘瓠勇猛过人,智谋出众,武艺超群,在平定外犯的战斗中,荣立赫赫战功。盘瓠子孙生殖繁衍,为谋生计,四处迁徙,其中一支于明清时期,陆续迁至铅山定居。他们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史事、习俗都是口口相传沿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语”,是畲胞们代代相传牢记的祖训。其婚丧嫁娶、时令年节均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该景区将开辟“水美河漂流”、“原始林区探险”、“畲乡民俗表演”等项目。

九狮过江

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口古镇位于铅山县境北的信江与铅山河交汇处。在清代乾、嘉时期“商贾云屯雨集,五谷杂处”、“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与樟树、吴起、景德镇并称“江西四大名镇”。这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史上流传着“隔河二宰相(南宋陈康伯和明费宏),百里三状元(北宋刘辉、元李谨斯、明费宏)、一门九进士(北宋赵士礽及其子孙八人)”的佳话。

河口镇的街道自古就有“九弄十三街”之称,其中一堡街、二堡街、三堡街相连,被人们称为“明清一条街”。街道长约2.5公里,宽3-5米,路面用青石板铺就,由于长期经受独轮车的负重碾压,便留下了累累车辙。街道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建筑,房子为砖木结构,门楼上樟木雕刻的鸟兽虫鱼栩栩如生。自明清古街举目北望,只见信江对岸九座顶部浑圆的红石山,宛若九只欲渡信江而又泥足深陷的狮子,便是著名的九狮山。相传在远古时期,西边的大山里住着九只黑狮精,经常作怪,口喷黑烟,使天空漆黑一团,五谷枯萎,六畜倒毙。住在信江岸边的小伙子秀哥听老人说:只有借来仙女的小金鸡,才能治住这九只黑狮精。

于是秀哥历尽艰险从仙女手里借来小金鸡,找到黑狮精藏身的山洞,点燃干柴,火焚黑狮。痛醒的黑狮从山洞中直扑秀哥,秀哥转身疾逃,被信江挡住去路,此时小金鸡挣脱下地长成一只大金鸡,把秀哥驮过了江,落在对面一座小山上,而九只黑狮精正一字排在河岸边欲过江。秀哥赶忙拍击鸡冠,只听金鸡“喔、喔、喔”三声长啼,顿时乌云散尽,东方发白,黑狮精陷在河边,化成九座光秃秃的石山——“九狮山”。

后来人们把金鸡落脚的地方叫做“金鸡山”,信江这一段也被叫做“九狮过江”。传说是美丽而神奇的,而现实中的信江风光更是美不胜收。坐上游船,顺流而下,在不到4华里的河岸边依次排列着“美女献花”、“罗汉献肚”、“天乳寺”、“龙门第一关”四大景点。在天乳寺的佛殿旁,有一天然水池,池长5米,宽2米、深1米,呈椭圆形。池水自岩底流出,澄碧如镜,大旱不涸,犹如上天恩赐的乳汁,故名“天乳寺”。岩壁上镌刻的“天乳寺”三字,每字1米见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清康熙年间,建“天池庵”,后改天乳寺,寺门临信江,佛殿、楼房倚岩构筑,独出匠心。往下游约100多米处便是大王潭,万历年间费元禄在斗直如削的岩壁上刻了“龙门第一关”五个大字,每字1.2米见方,横式排列,笔力苍劲。该景区内的“章岩洞”曾被朱熹选作讲学之所,别名“宣梵院”,历代名人多有题咏(摩崖石刻),康熙帝赞此处为“章岩月朗中天镜”。

总体规划

2014年[5]  9月下旬,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江西鹅湖山、四川五峰山、西藏班公湖、安徽大龙山、黑龙江长寿山5个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批复》(林规发〔2014〕130号),江西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2-2020年)获批准。

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夷山脉北麓的上饶市铅山县,始建于1998年秋, 经中国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的专家考察论证后,于2000年12月28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7950公顷。

国家林业局在批复中要求,森林公园要加强对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强度,保障森林公园的生态安全,维护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原始性和完整性。要加强森林公园建设和经营。对于新建扩建对生态、景观有较大影响的项目,要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尽量少占林地,在选址、规模、风格、色彩和用材上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确需征占林地的,要按照相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禁止开山、开矿、采石、挖沙、房地产开发、建设开发区等不符合森林公园主体功能的行为。严禁借开展宗教旅游活动,大肆新建和扩建寺庙等宗教场所,原则上只允许在原址上进行修缮。《总体规划》所规划的工程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有关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报批手[5]  续.

交通路线

上海——云南瑞丽的311高速公路穿越九狮过江景区;

由南京军区督建的浙--赣--闽高标准国防公路(平时作民用)从鹅湖山脚下通过,贯串森林公园重要景点;

320国道距铅山县城约9公里,与311高速公路相接;

新建成的横(峰)南(平)铁路已正式投入客运,改写了铅山县不通火车的历史,游客可选择合适自己的路线乘火车前来观光;

福建省武夷山市机场距七星山庄或黄岗山景区仅20余公里,有“巴士”直达;

县内已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各景区的公路交通网络,大多为沥青或水泥路面,部分原难行路段正在大力整修,预计2年内将使“行路难”之窘境不复存在。

历史人文

人文

江南四大书院鹅湖书院是中国理学发展的里程碑,[6]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曾经在这里讲学,对我国的古代哲学的繁荣和发展影响深远而博大。铅山县鹅湖寺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事件“鹅湖之会”的发生地。公元1175年,当时分别代表儒学两大派别--理学和心学的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在这里展开学术论辩。这一事件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公元1183年,与朱陆同时代的我国著名爱国将领、诗人辛弃疾和陈亮在鹅湖寺举行了“鹅湖之晤”,共商抗金大计,亦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鹅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已经国家正式批准,以鹅湖山为中心,聚生态和文化为一体,涵盖鹅湖书院、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墓、辛弃疾故居--瓢泉,清代著名戏剧家蒋仕铨墓,峰顶山生态和佛教之地,以及全省少数民族乡太源和篁碧畲族乡畲族文化旅游度假村。[6]  此次盛会首开我国学术辩论之先河,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影响深远、别开生面的学术论辩大会,与会者数百人,天下精英,云翕雾聚,极一时之盛,被誉为“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词人辛弃疾与陈亮亦时曾相聚于此,论政填词。遂使峰顶山于优美的自然景观之外,积淀了更为深厚的人文内涵。2000年10月,“纪念朱子诞辰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便选择在此处召开。主要景点有“鹅湖书院”、“慈济禅寺”、“太子庙”、“尼姑坞”、“鸳鸯泉”、“舍身崖”、“四相山”“贵人峰”、“木鱼山”“黄巢寨”以及古代入闽必经的官道(驿道)等。

特色小吃

灯盏馃:江西省铅山县特色小吃,以大米磨浆后,制成灯盏形馃胚再盛之以各色馅料,用小木蒸笼蒸熟即可食用。此点在本省也仅有铅山一县独有。此外还有黄岗山云雾茶、篁碧苦坑茶、麻稵馃等独特的具有民俗特色的茶品及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