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建平县博物馆

中文名
建平县博物馆
门票
免费
成立时间
1984年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叶柏寿社区中兴街17号

基本介绍

建平县历史悠久,文化丰富。1957年在建平县杨树岭乡南地村出土距今约五六万年前的人类上臂骨化石,证实早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建立了家园;约5500年前,建平大地上出现了具有等级性质的原始文明社会,在建平县牛河梁地区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便是最有力的证明。红山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曙光,享誉国内外,建平也因此而名声远扬。在此之后的各个历史朝代的遗址遗迹,更加详实的记录了建平的历史变迁。战争、文化、宗教、艺术、生活,熙熙攘攘于这块广袤而富有魅力的土地上。

千万年后的今天,建平县的文化图景浓缩在建平博物馆里,使保留下来的古老遗迹和文化仍然流动在我们身边。

建平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986年选址修建馆楼。馆址位于县城东环岛南200米中兴街西侧。现馆楼重建于2007年,属于全封闭式现代普通型建筑。馆楼总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馆内珍藏夏、商、周、战国、汉、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代文物和近现代革命文物6800余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170余件。

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化说话”。建平县博物馆本着尊重历史、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利用文物展出的客观规律,并设有相应的配套展出设施。在文物展出中,力求准确、有重点的反映建平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展厅展馆

第一,红色革命主题“陈镜湖烈士事迹”展,展示建平地区涌现的革命英雄生前用品及其光荣事迹。建平,革命的圣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星火年代,这里就涌现出以陈镜湖同志为代表的一群觉醒青年,投身五四爱国运动中,点燃北方革命的火炬。他们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为新中国的创建树立了不朽的功勋,重温这段历史,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第二,石头的记忆为主题石器展,“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石器是人类文明史的伴随者和见证者。石器展主要展现新石器时代至清代,我馆所藏精美石器、玉器。展现建平地区石器文化的风采,传承文化的记忆。

第三,辽文化主题展厅“辽代文物精品展”,展示辽代时期建平县境内繁盛的物质文明,奇珍异宝,有纷繁复杂的有不失端庄高贵的琥珀璎珞组饰件、工艺精湛的金银器、有千年之久的契丹女尸、造型大气的三彩划花鸡冠壶和八棱训犬纹供盒等等。体现着辽代文化既有本民族特色又与中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四,陶文化主题展厅“问陶之旅”陶器展。陶器在人类文明史具有重要地位,我展出的一批建平地区出土的陶器:如具有重要价值的红山文化筒形器、对研究汉代历史具有史料价值的“仓粮窑记”款灰陶罐、造型硕大的灰陶鬲等等

第五,红山文化主题展厅。主要展出建平境内出土红山文化代表性文物:如工艺复杂,玉质温润的红山文化玉发箍、造型奇特的红山文化三角形穿孔玉器等等。展现建平县最具瞩目的牛河梁红山文化。

历史沿革

1957年,在建平区南地村出土的古人类上臂骨化石,经人类学家鉴定是猿人化石,距今五六万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约5500年前,境内开始了具有国定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1981~1985年在建平县与凌源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掘出的女神庙、积石冢群、方形石砌围墙遣址,经碳十四测定和树轮较正,距今5500多年。

夏、商、西周时期 境内有戎族活动。

春秋时期属山戎,后并入东胡。

战国时期初期为东胡地。后燕国灭东胡,境内属右北平郡。

西汉时期,初为匈奴左贤王地,汉武帝进出破左地,乌桓迁徙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境内属乌桓地。

东汉时期,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大挫乌桓之后,乌桓内迁,给鲜卑造成大发展的良机。境内属鲜卑地。

三国时期, 鲜卑分成东西大部,境内属东部鲜卑。

西晋时期,东部鲜卑逐渐分化为慕容氏、宇文氏、段氏三方势力,境内地属鲜卑宇文氏。东晋时期,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地主联合建立了一些封建政权,史称“十六国”,境内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的平州昌黎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时,境内属营州建德、冀阳两郡的平刚、柳城县。北周时,北齐营州剌史高保宁未隆北周,境内仍为高保宁管辖。西北与契丹接壤。

隋代,在旧置营州设营州总管府,开皇元年(581)惟留建德一郡、龙山一县,后废郡。十八年(598)龙山县改为柳城。大业初,废总管府,置辽西郡。境内属辽西郡柳城县,西北境与契丹接壤。

唐代,境内南属营州都督府,西属奚地饶乐都督府,余部属契丹松漠都督府。奚与契丹错居。

辽代, 统和二十五年(1007)于故奚王帐地(今宁城县)建中京大定府。境内属中京大定府金源县(开泰二年[1013]置)、富庶县(开泰二年[1013]置),北部属大宁府高州三韩县(开泰中置)、恩州恩化县(开泰中置)。

金代,承辽制,境内属北京路大定府富庶、金源县、惠州惠和县,大宁府三韩县。

元代,至元七年(1270)年,改北京路为大宁路,二十二年(1285)改为武平路,二十九年(1292)复改为大宁路。境内属大宁路富庶县、金源县、惠和县、大定县。

明代,初沿用元旧制。洪武二十年(1387)废元制,置大宁卫,境内属大宁卫。永乐十二年(1414),在老哈河中游建立老哈河卫。景泰以后境内属兀良哈三卫的诺音卫。

清代,建县前,境内西南部承属承德府平泉州,东北部属承德府建昌县。光绪二十九年(1903),析平泉州之东北境喀喇沁右旗旧牧地、建昌县之北境敖汉左、右、南三旗旧牧协轩建平县,隶属朝阳府。辖建东、建西、建中、敖汉、敖东、蒙古6个区。

1914年取消清朝旧制,设热河特别区。建平县属热河特别区。

1928年隶属热河省。

1933年3月为日本侵占,建平县隶属朝阳六县指挥署。建平县划为6个区,即一区建平、二区四家子、三区叶柏寿、四区黑水、五区菜园子、六区下洼。

1934年,六县指挥署撤消,建平县仍属热河省。

1937年3月,建平县境东北部50个村,划归新惠县。另从宁城县划出15个村、平泉县划出4个村归建平县辖,划并后建平县共有8个区。

1940年,建平县并入喀喇沁右翼旗公署,旗址始在新邱,后迁至平庄(今属赤峰市)。全旗划32个行政村。

1945年8月15日东北光复,建平县属中共领导下的热中行政公署。9月,建平县人民政府成立,建平县划为9区,即王爷府、公爷府、茅沟七家、平庄、黑水、建平、朱碌科、叶柏寿、西桥(乃林)。10月,建平县改属中共领导下的热辽行政公署。

1946年2月,将县内王爷府、公爷府、茅沟七家3个区划出,成立建西县。10月,又将平庄、西桥(乃林)2个区划出,成立建中县。老哈河以东的黑水、建平、叶柏寿、朱碌科4个区为建平县。

1947年7月,热辽行政公署撤销,建平县属热河省人民政府。9月,成立喀喇沁东旗政府,县内蒙古族集中地区成立4个苏木公所,即王子坟、喀喇沁、那立奈、黑水。

1949年7月,撤销叶柏寿县,将辖波罗赤区划归朝阳县,甘招、半拉烧锅、羊角沟3个区划归喀喇沁左旗,其余4个区划归建平县。建平县共有13个区,234个行政村。

1955年7月,热河省撤消,建平县划为辽宁省锦州地区专员公署。

1959年2月,划为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

1961年4月,公营子公社划归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1964年3月,属辽宁省朝阳地区专员公署(1968年5月改称朝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又改称为朝阳地区行政公署)。

1984年9月,复建为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建平县隶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