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别名
辽上京博物馆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09:00~17:00
博物馆等级
国家二级(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
2020年(3A)
所在地/隶属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古塔路123号

发展历史

巴林左旗历史悠久,是辽文化的发祥地。契丹民族建立政权后,在林东镇南建都,称上京,这里是大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系统介绍和展示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巴林左旗于2003年建成了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辽上京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

辽上京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筑面积最大的旗县级博物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博物馆外形以辽祖州石房子为原形,由几块巨石块堆积而成,尽显历史之厚重感;正厅八根汉白玉柱子代表契丹八部;横梁汉白玉浮雕是辽代佛教的一种妙音鸟(传达佛的旨意)。

1961年3月4日,辽上京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曾在这里出土了大批辽代珍贵文物,人面塑像、骑马俑饰、唐宋辽金时的各种货币等。2001年经国家立项对辽上京勘探、挖掘并着手建立辽代大遗址公园。

据介绍,辽上京遗址的发掘工作分为四期,第一阶段在2001到2010年完成,第二阶段在2010到2015年,第一阶段发掘在大内、西山坡、街道、皇城西南四个区域进行,共10处,考古人员在辽上京皇城南北大街遗址区进行初步发掘,发现这条大街的道路厚积10层,每层都有文物出土,大道两旁有许多房屋遗址。考古人员认为,距今一千多年前的这座位于北方草原上的皇城曾经是繁荣的大都市。

馆藏文物

辽上京博物馆珍品荟萃,藏有辽代历史文物170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7件,二级文物242件,三级文物263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馆内有大型永久性陈列“走近辽都——辽上京历史文物陈列”,展出内容由一楼至四楼四个展厅展出,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全面介绍了辽上京的发展史,包括建城、政治、军事、农业、制瓷、冶金、对外交流、服饰、壁画、墓志、葬具等方面,直观再现了契丹文明。

辽上京博物馆的馆徽是以镇馆之宝契丹银币为原型制作的。契丹银币直径4厘米,厚0.2厘米,重21克。银币铸作精致,字迹清晰工整,方穿圆形。正刻阳文契丹大字,译为“天朝万岁”,背刻阴文契丹小字。这枚银币是典礼性的压胜钱,祝愿天朝(辽朝)万事顺利,钱背契丹小字目前不识。契丹银币不是流通的货币,所铸数量有限,当为稀世珍宝,是全国最早发现的辽代契丹大字银币,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古文字学、钱币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辽上京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辽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壁画和墓志是其特色。在馆藏的20多方墓志中,韩氏家族墓志就有13方,其中韩匡嗣墓志就是馆藏精品之一。该墓志志石为青砂岩质,方形,边长122厘米,志文楷书,凡1551字。韩匡嗣墓志字数多,内容丰富,它的出土大大补充了《辽史·韩匡嗣传》的内容,同时也纠正了《辽史》编修中的一些舛识,对研究辽代的政治、军事、民族问题有很大价值。

哈拉海场辽墓壁画是辽上京博物馆馆藏辽代壁画的代表作,共四幅。第一幅描绘7名女子为主人备食的场景,第二幅描绘了4名男子在一老仆的带领下为主人备饮的场景,第三幅是仪卫图,第四幅是等待主人出行的《备行图》。壁画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法绘制而成,加之矿物质颜料的运用,虽历经千年,色彩仍然浓重鲜艳。画工采用了意象造型的手法,使人物表情丰富,画面自然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建筑布局

辽上京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由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高延青亲自绘制草图并亲笔题写馆名,由赤峰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博物馆的外形是以辽祖州石房子为原形,体现了几块巨大石块堆积而成的外观形象,形成了历史的厚重感;正厅八根汉白玉柱子代表契丹八部;横梁汉白玉浮雕是辽代佛教的一种庙云鸟(她是传达神的旨意的);直径2米的馆徽是镇馆之宝契丹银币的造型,银币上面刻着“天朝万岁”四个契丹大字。整个建筑既凝聚了辽文化的精华,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特点。辽上京博物馆的内部结构由展厅(1500平方米)、文物库房、标本室(800平方米)、办公室、资料室(800平方米)、图书馆(1000平方米)六部分组成。

社会影响

博物馆为开发利用辽文化,打造巴林左旗辽文化品牌,巴林左旗有关部门多次精选文物赴广州、北京及美国等地参加展出,并两次接待中国北方古代国际学术研讨会,提高了巴林左旗的知名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辽上京博物馆投入使用后,接待游客能力将达到每年1万人次以上,并将建成自治区一流的辽代皇都博物馆,为研究辽文化打造坚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