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级别
国家湿地公园2016年(正式)
所在地/隶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

地理环境

湿地公园北至玛纳斯河峡谷一四七团十四连,东北至白土坑水库北岸,南至头二三宫渠与玛河交汇水坝,西至玛纳斯与石河子市边界,东至新户坪水库东岸。坐标东经86°04′10.46″~86°18′32.00″,北纬44°22′26.58″~44°31′10.65″,南北跨度28.62公里,东西21.40公里四至界限内的区域。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国家AA级景区。主要有夹河子水库、大海子水库、大湾子水库、下桥子三村水库等小型水库及周边流域,其保护规划总面积82920亩,其中:玛纳斯河古河床流域湿地面积45840亩(夹河子水库水域面积15000亩,鱼塘面积4500亩,次生林(红柳)面积10000亩,胡杨林面积400亩,人工营造林面积600亩,水草面积15340亩);六阜河流域湿地面积37080亩(大海子水库水域面积18000亩,鱼塘面积600亩,水草面积18480亩)。湿地内水域广阔,滩涂广袤,池塘众多,有多种水鸟及植物种类,自然景观优美,又有小李庄农场文化相衬,保护价值相当突出。目前,我们已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便将玛纳斯湿地切实有效保护起来,改善玛纳斯整体生态环境。

准噶尔盆地西部的一个大型咸水湖及周围盐沼和草甸。近30年来因农业垦荒截水,发源于哈比尔原山的玛纳斯河完全断流,湖区已变成干涸的盐地和盐漠。地下水位较高,离地面约2米。东面和南面是固定、半固定沙漠(古尔班通道古特沙漠)。

气候状况温带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年降水量100~150毫米。

主要植被芦苇、红柳等。大多数地带被荒漠植物梭梭群落占据。

保护措施在其西南面有一面积为54,670公顷的梭梭自然保护区,由新疆林业厅主管。

经济和社会价值 盐及地下水资源丰富。

湿地鸟类 新疆大学曾在该地采集到水涉禽标本19种包括黑鹳和灰鹤,但据马鸣等人1986年5月下旬在大盐池泥沼附近调查仅记录到柳莺、白喉林莺、漠 、毛脚沙鸡、啄木鸟、草原雕等。据说水邻迁飞路过此地已不停留。

简介

生态价值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玛纳斯的生态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状规划区内已被人工生产经营活动局部破坏,亟待恢复和保护。湿地公园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以及碳氨的循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调节气候污染等。因为有规划区水库的不定时向下游放水,已经干涸的玛纳斯湖已经恢复了一百多平方千米的水面,对下游的克拉玛依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价值

玛纳斯县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不仅对玛纳斯县区域,对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能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能保留营养物质及矿物质,能降解污染物,具有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减缓全球变暖。

经济效益 湿地公园将成为玛纳斯县新区建设的亮点,起到促进消费、搞活经济的重要作用。随湿地公园兴起的旅游业将平稳快速发展,成为玛纳斯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及支柱产业。湿地公园的生态特点结合玛纳斯的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具有玛纳斯自然生态特色与当地独特人文文化底蕴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提升玛纳斯县品味与魅力,为玛纳斯打造一张生态城市的名片。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玛纳斯县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遗产,例如南部山区独特的侏罗纪山脉,碧波荡漾的峡谷平湖,满目青翠的草原;中部浓郁的田园风光,纯天然的特色饮食,不同风格的民俗风情;北部浩瀚的沙漠,璀璨的丝路文化,为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播都做好了铺垫。湿地旅游的发展使人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更加热爱大自然。

社会效益

科研价值 湿地公园中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实验基地。成为人们了解自然,认识生态,珍爱生灵,珍惜地球的平台。公园吸纳玛纳斯县及周边各个村镇的劳动力,吸引社会各界的科学人才,提高玛纳斯县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及个人的自身素质,从而带动玛纳斯县的建设和发展。

科研价值

相关

2012年11月23日,受连续两天的大雪影响,千只野生候鸟在迁徙途中被困在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如果天气仍不好转,部分候鸟将不能抵达目的地,它们的生存将面临考验。野生候鸟每年10月-11月迁徙,每年都会有数千只候鸟途经湿地公园。2012年11月,候鸟迁徙已进入最后阶段,据初步统计,公园内已有天鹅、白鹭、黑鹳、秋沙鸥等众多珍稀鸟类。

石河子工业园污染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

亚心网讯(记者索子鸷)远处的天空灰蒙蒙一片,高高矮矮的烟囱冒着浓烟,一个硕大的黑色“屏障”笼罩着玛纳斯河……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养护员刘永军曾无数次在梦中见到这样的场景,他说:“受到污染,玛纳斯湿地越来越小,鸟儿也越来越少。”

近日,记者跟随“天山环保行”一行,来到玛纳斯湿地,发现紧邻湿地公园核心区的石河子北工业园区排放的工业“三废”,以及玛纳斯河非法采砂、淘金行为(详见本报8月11日A10版),直接影响、破坏着湿地的生态环境。

日前,《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通过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查,这意味着玛纳斯湿地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

现场:湿地现阴晴两重天

8月,候鸟还未开始迁徙,作为中亚到印度半岛的候鸟迁徙交通要道——玛纳斯湿地,芦苇、苏丹草、红柳、胡杨等植被正在生长,为候鸟的补给做着准备。

记者看到湿地东侧芦苇长势繁茂,西侧五六公里的地方却有近10个烟囱冒着滚滚浓烟,浓烟随风飘向玛纳斯河,看上去西侧的天空阴暗、浑浊,东侧的天空却晴朗、明亮,形成对比强烈的两重天。

“玛纳斯河的西侧属于石河子,东侧属于玛纳斯县。那些烟囱都是石河子北工业园区的污染企业,湿地的空气和植被受到污染,破坏了候鸟的栖息环境。”玛纳斯县环保局副局长张文彬指着远方的烟囱说。

养护员刘永军说,以前附近没有一家工业企业,那时这里到处是比人还高的芦苇丛,各种水鸟深藏其中,狐狸、野兔等频频出没。然而,从2011年开始,玛纳斯河的西侧开始陆续开建重工业厂区,一个个烟囱拔地而起。

工厂的噪音大,晚上经常能听到“嗵嗵”的响声,休息的候鸟受到惊吓,在空中盘旋嘶鸣。“很可能有些候鸟坚持不到最后”。

调查:湿地空气质量下降

那么,到底是哪些企业污染了玛纳斯湿地呢?

据张文彬介绍,紧邻湿地公园核心区的是石河子北工业园区的几家重工业企业,包括两个发电厂、一个硅厂、一个铝厂。几个工厂距离玛纳斯河只有四五公里,几乎每天都会排放大量废气。“烟雾中的粉尘较大,很多粉尘都被吹到河岸南侧,有时空气中能闻到烟灰味。”

昌吉州环保局局长郑敏说:“此前石河子北工业园区的发电厂、硅厂和铝厂在准备建厂前,我们就有所耳闻。由于重工业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即便按照国家标准排放,也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且石河子北工业园区距离玛纳斯河仅有几公里,极有可能威胁污染湿地的生态环境。于是我们和对方口头协商,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协议。”

郑敏表示,今年,国家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靠近石河子北工业园区附近的湿地空气质量有下降趋势,初步考虑很可能与工业污染有关。此前双方曾就环境污染问题有过会面沟通,但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实施方案。近期,昌吉州将与兵团第八师相关部门就此事进行交涉。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到兵团第八师环保局,对方拒绝接受采访。

据了解,石河子北工业园区计划发展成为以电力能源为基础产业支撑,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氯碱化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在石河子北工业园区附近,有夹河子村、八家户村等多个村庄。距离厂区最近的夹河子村村民马先生告诉记者:“厂子晚上的噪音比较大,半夜经常能听到响声。那个发电厂是通过垃圾发电,有很多生活垃圾,排放的都是浓浓的黄烟,有时会有刺鼻的味道。去年冬天感

觉来这里的鸟也变少了。”

治理:退耕还湿煤田沉睡

为了保护玛纳斯湿地,早在2008年起,玛纳斯县就启动了退耕退牧还湿工作,对属于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进行返租,鼓励农户退出耕地保护生态。如今已退牧还湿6万多亩,退耕还湿1万多亩。根据规划,今后还将有3万亩耕地实现退耕还湿。

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63岁的农民张设林家的近30亩耕地就在湿地公园内。为了保护湿地,去年他将耕地全部退耕还湿,政府按照每年每亩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蒙边疆说,玛纳斯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预测储量150亿吨,已探明储量50亿吨,但是这些资源基本上处于水源地保护区内。面对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政府最终决定宁可让煤田沉睡,也要保住水源地、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不开发煤田就意味着玛纳斯县工业发展的步伐会相对缓慢,但是只有保护了自然的生态环境,才能守住家园”。

“生态保护是长期效益,我们就是要在发展中给环境‘留白’,给人们‘留绿’,有时候牺牲一些暂时的经济效益也是值得的。”蒙边疆告诉记者。

据悉,《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将对非法盗猎、污染等多个方面进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