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五批(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
所在地/隶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查干郭愣乡三海子夏牧场

简介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其年代为青铜时代。分布范围南北约6.5公里,东西约2.5公里,总面积达16.25平方公里左右。遗址分为四个大的区域,即:什巴尔库勒(“海子”及“库勒”均为湖泊的意思)、却尔巴里库勒、托也勒萨依、阿腊勒托拜。

墓葬形制主要有环石围石堆墓(为一种墓葬地表标识,墓葬主体为砾石或片石堆积而成的石堆,外部围有以砾石或片石铺砌成的石围)、石堆墓、石棺墓(即石堆上有以四块片石围砌成的框形)等。鹿石则分为典型鹿石及非典型鹿石两种。所谓鹿石,即人工敲凿、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种碑状石刻,最早因其上雕刻有鹿的图案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亚欧草原一带,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境内,而绝大多数又分布于阿勒泰地区的青河县三道海子夏牧场。典型鹿石除了雕刻图案化鹿纹样(喙状咀,梳状角)为最典型外,还雕刻有牛、马、羊、熊等动物,而非典型鹿石只是雕刻了圆环、连点、刀、剑、弓、弓囊、盾牌等纹样。

碑状石刻

鹿石是立于墓地的一种碑状石刻,和墓主人有着密切的关系。鹿石的作用和含义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解释,目前,最主要的一些观点是,鹿石是原始萨满教的产物,存在对自然的崇拜,具有世界山的含义,鹿石面东而立,反映了对太阳的崇拜。鹿石上雕刻的不同动物图案,可能是不同居民的动物图腾。典型鹿石中的图案化鹿形,可以说是一种鸟首鹿身的动物,鸟是天上的飞禽,鹿是地上奔跑较快的动物,这两种动物的融合,可以象征天地。因此,鹿石还可能是用来表现沟通天、地与人联系的媒介。一般指的是经过人工敲凿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种碑状石刻,因这类石刻雕刻鹿纹的比较多,艺术水平高,又典型而得名。鹿石是亚欧山地草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遗存之一,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境内皆有发现。据目前的考古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草原鹿石仅发现于新疆,新疆又以阿勒泰地区最多,发现了30余通。主要分布在青河、富蕴两县。鹿石大都发现于石堆墓墓地,说明它们和石堆墓在文化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多学者认为,比较典型的鹿石出现于青铜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3世纪以后),亚洲鹿石最集中的地区在蒙古西部。阿勒泰的东部与蒙古西部相邻,如果以古代文化圈分布区域来看,阿勒泰地区和蒙古西部的鹿石可以划分在一个文化圈内。由此推断,这一地区可能是亚洲鹿石的发源地,阿勒泰地区鹿石出现的时间也可能在青铜时代晚期,在鹿石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鹿石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典型鹿石,石体呈刀形,雕刻有图案化的鹿纹样。富蕴县恰尔格尔1号鹿石是非常典型的一通,虽然局部剥蚀,但两个侧面图案清晰,工艺精细,碑体比较高,面上原来可能涂有红彩,显得雄伟壮观。这通鹿石现藏地区博物馆。 鹿石年代的下限可以到铁器时代,其代表性石刻称作非典型鹿石。这类鹿石上一般不雕刻动物图案,或者说动物不作为其主要的图案。雕刻的图案简单而明了,有平行斜线纹、耳环、项链、兵器等。 许多鹿石高立,墓葬封石堆也很大,显得气势宏大,形成一种独特的草原人文景观。从亚洲鹿石的分布地域来看,可能属于鬼方-丁零人文化。对它们的用途有过种种推想,有人认为是图腾柱、始祖祭祀柱和神人拴马柱,也有人认为是世界山、世界树和男性生殖器。然而有一点是比较突出的,鹿石具有人形的一些特征,分为三段:上部是首颈,中部为胸背,下部为下肢。首颈部有脸面装饰(平行斜线)和颈饰(项链),中部饰以刀、剑、斧钺和弓、弓袋,下部多为素面,严然是一尊武士雕像。鹿石上的鹿纹为鸟喙状嘴,头也像鸟首,鹿体千篇一律地格式化,上下排列,可以说是一种鸟首鹿身的动物。因此,鹿石用作萨满通天的工具,具有沟通天、地与人联系功能的可能。

国家重点文物

新疆青河县三道海子在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传承草原文化历史遗存,国家投资50万元为三道海子鹿石古墓葬1号墓葬及2号墓葬设立永久性围栏。

据专家测定,神秘莫测的三道海子鹿石古墓葬1号墓葬,巨石堆古墓周长约290米,高15米,直径60多米,呈锥体型,周围护陵河呈S型环绕,长达1.5公里。整个建筑都是用长宽在0.3~0.5米之间的片石垒铺而成,据推算用石量在20000立方米以上,而且是劈开距石堆400米处的一座山取石而为,修建这一巨石堆墓工程之浩大可见一斑。 今年6月地区文物局开始三道海子鹿石古墓葬1号墓葬的围栏建设,共设立220个围栏。2号墓葬设立了180个围栏,每个围栏长3.1米,围栏底部夯筑水泥底座。 据了解,新疆自2005年以来,先后投入了135万元对3处国家级、自治区级野外文物进行了保护,同时投入了255万元用于全地区的博物馆、文物征集等工作。新疆3年来共投入了390万元用于的文物保护和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