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

别名
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99年建区)
所在地/隶属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同江市东北部,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毗邻,位于东经133°40′~134°01′,北纬48°08′~48°18′,面积32014公顷。

气候

保护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

生物资源

植物

野生植物有593种,如野大豆、黄芪等。维管束植物593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种,隶属10科,14属;种子植物571种,隶属94科,292属,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2种。

动物

共有野生动物29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马哈、银鲑鱼、细鳞鱼,、哲罗鱼等珍稀鱼类;大型脊椎动物豹、梅花鹿、原麝;东方白鹳、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等鸟类。二类保护动物有棕熊、黑熊、水獭、猞狮、雪兔、驼鹿等种。

保护区位于候鸟迁徙的国际性通道上,每年4月初至5月上旬都有大量候鸟从南方飞到这里或途经、迁徙至俄罗斯、日本等国。作为鸟类重要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发现东方白鹳、白尾海雕、苍鹭、丹顶鹤、大天鹅、白枕鹤、鸬鹚、野鸭等二十多种数以万计的国家一、二级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

区域面积

保护区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区7918公顷,缓冲区6450公顷,实验区16553公顷,保护带1093公顷。

管理状况

保护区建设

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9年建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建立了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佳木斯市和同江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为保护区购置了日产雅马哈机器一台,美国产14马力橡皮舟一艘,配备2020吉普车一辆,照相机一部,汽油发电机一部,85马力快艇一台,摄像机一部,观察哨三处,风力发电机一部,建立了面积170平方米的生态监测站。同江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若干规定》,成立了专项执法行动小组,加大对保护区的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对保护区的破坏行为,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土地确权、划界、立标等项基础建设工作。

检测体系

保护区已经建立野生动物监测体系。针对区域内鸟群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组织人员为其进行人工筑巢,同时在鸟类栖息聚集的泡沼、湿地开辟了繁殖区,建立了管理档案,方便了候鸟的正常繁衍。由于对八岔岛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岛上的鸟类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东方白鹳、白尾海雕、苍鹭、丹顶鹤、大天鹅、白枕鹤、鸬鹚、野鸭等二十余种数以万计国家一、二级珍稀鸟类栖息在这里。

2007年,保护区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巴斯达克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订了协议,并向国家申报了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既“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对象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其主要保护对象在中国乃至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因而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就地保护方面作用更为显著。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的兴起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到1997年底,中国共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926个,总面积达7697.9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64%,初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基本合理、类型齐全、分布广泛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对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和其它自然资源及自然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和管理状况同中国拥有的生物多样性和各类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相比,是远不相适应的。从加强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出发,有必要在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同时,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八岔岛自然保护区以动物与草甸、植物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尽管八岔岛自然保护区发展速度较快,但一些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物,如大马哈、银鲑鱼、细鳞鱼,、哲罗鱼等珍稀鱼类仍未能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