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马家塬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新石器时代、战国)
所在地/隶属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

张家川位置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於甘肃东南部陇山西麓,行政管理隶属天水市,东临近陕西陇县。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在 1468- 2659 米之间。东北部陇山巍峨,峻岭重叠,西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源於陇山纵贯全境的六条山梁,自东北向西南道逸伸展,地貌复杂。境内有关陇古道连接甘肃和关中,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向北临近内蒙古、新疆的北方草原文化,向东进入关中平原吸收中原文化,汇聚华夏文明精华於此。

遗址结构

马家塬遗址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距县城17公里,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核心范围约3万平方米。该遗址北依马家塬山梁。东、西两侧为地势较高的杜渠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凹平缓,两边高陡的簸箕状地形,避风向阳。在这山凹中分布有大面积属常山、齐家类型的文化遗存,地面上到处可见到横篮纹泥质红陶片和夹砂红陶片,从断崖上可见到大量的灰坑遗迹和房屋遗迹,遗址地表为农田。以马家塬为中心,向东、西各延伸200米的地形的范围内有较为密集的战国中晚期墓葬分布。

出土文物

从2006年8月7日开始,张家川县博物馆在省考古所的指导下对遗址中被盗掘过的三座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共出土金、银、铜、铁、骨、陶等殉葬器物逾500件,绿松石、玛瑙和玻璃等文物800余件。不仅如此,在两座墓坑内还发现了10辆与众不同的豪华二轮马车,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在一号和三号墓葬内各有5辆车随葬,其中墓道4辆,墓室1辆。档次高、装饰豪华的一辆车在墓室内,饰以锚金银的铁条和铁牌饰,在车的侧板上有用金铂、青铜制作的虎和大角羊等动物图案作为装饰品。两座墓墓道内的车辆的制作和排列相似,均由东向西排列。第一辆车的车轮为铜花所包,非常豪华。第二辆车的整体外边为漆制,并绘有图案,车厢为皮条编制而成,车辐条也为漆制。车轮轮径1.6米,前挡板两面均为彩绘的漆,并有饕餮图案。车轴亦为彩绘漆制。在车的后侧发现有较大铜铃。第三辆车是漆制,与第二辆车相似。第四辆车为纯木制车,应该属一辆冥器车。

在3号墓室,考古人员发现一尊身高约6厘米的金属小人,由于在地下已埋藏了2000多年,小人的表面已经锈蚀,肢体局部残缺,但其整体轮廓基本清晰,五官依然可辨。神秘小人的发现,给这个墓的主人身份确定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这是此次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金属俑,这个小人代表的是秦人还是当时其他少数民族,目前还无法断定,就连小人是用何种金属制造,作用如何,也还是一个谜。新发现的金属小人对确定墓主人身份能起到怎样的作用,目前还无法确定。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图 1)经过 2006 年至今的发掘,已经刊登了 2006年度、2007-2008 年度、2008-2009 年度、2010-2011 年度共四次发掘报告,共清理墓葬 25 座。

史书记载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仍为朕息马,朕封其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非子得封地时,势力相当弱小,经常受到西戎的侵扰。到西周第九代国君周厉王时,因厉王贪财好利,昏庸残暴,激起“国人暴动”,西戎乘机“灭犬丘大骆之族”,秦人新老地盘,全被西戎占有。周宣王即位后,封非子的重孙秦仲为大夫,命讨伐西戎,秦仲反而被西戎杀死。周宣王又召集秦仲之子庄公兄弟五人,助兵七千,再次讨伐西戎,才勉强取胜,收复了失地。

说到西戎,杨逍说:“在张家川,如果关山是一座散发着唐宋味道的显性文化血脉,那么深藏在大地之下现已揭开神秘面纱的马家塬墓葬则代表西戎文化的隐形血脉。”

西戎民族并不是落后的蛮夷。在周朝时,周人自称“华夏”,把他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西周中叶,与戎狄相安共处的局面日益难以维持。周穆王时,周室尚称强大,因“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狼、四白鹿,王遂迁戎于太原”。穆王西征到了什么地方?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乃宴。”昆仑丘所在,各家考证不一,肯定已超过陇山山脉,到达今甘青境内,见到了西戎的一位女酋长。

自夷王以后,周日益衰败,“荒服不朝”的局面越来越严重,而秦族在陇山地区逐渐壮大,周也逐渐倚靠秦人来制西戎。

周孝王时封非子于秦邑的同时接受申侯的要求,让非子同父异母兄弟成继承其父大骆的酋长地位居犬丘(也在天水市境),“以和西戎”。

到昏庸的周幽王时期,他上演了荒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也叫西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被戏弄后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前后共三百五十余年。

西戎攻杀了周幽王,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象征华夏高权力和地位的“九鼎”宝器也被犬戎掠往草原,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盛了约三百年之久的西周覆灭。

而马家塬战国墓的横空出世,再现了当时西戎与秦人的关系。

遗址意义

从发掘清理的情况来看,该墓葬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出土文物1600余件,其中所包含历史文化信息较为丰富,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现场考古人员介绍:虽然目前没有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器物出土,只是从一茧形壶的底部发现了一个象形符号,而且没有提供墓主身份的任何信息,但初步断定:此墓室是秦时期羌族的一位贵族的墓葬,距今约2300多年。一号和三号墓室被发掘之后,没有发现墓主人的尸骨,有可能尸骨被盗墓者破坏或此地土质碱性太大,导致尸骨腐朽无存。

经过对战国古墓现场发掘和对出土文物的研究整理,考古专家在墓葬被发掘三个月后首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张家川战国古墓惊爆三大谜团,在国内考古界引发新的研究课题。

这批连专家都分辨不清的不明金属器物,主要是出土的随葬车上的配件,在已发掘的三个墓中都有。从形状看,有车毂(车轮的中心部位,用来插轴)、车軎(套在车轴两端的轴头)等;从光泽和色彩上看,明显不是常见的金、银、铜、铁等金属,非常像铝合金。它们究竟含有哪些成分,为何在如此潮湿的环境中没有锈蚀,还有待化学分析和进一步研究。

专家认为,这批类似现代铝合金的金属,在以往这一时期考古发掘中所罕见,它们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冶金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保护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抢抓甘肃省华夏文明创新传承区建设机遇,挖掘县内资源,及时将马家塬遗址保护修复列入“3341”项目工程库,计划争取国家投资2.3亿元修建马家塬遗址博物馆。

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源村,是“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总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共探明各型墓葬62座。遗址包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带有较为浓厚的北方、西亚少数民族风格和秦文化特色,对研究秦和戎的关系,北方、西亚古代民族史,中国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冶金技术、古代科技史具有重要价值。

马家塬遗址遗址博物馆拟占地8000㎡,绿化带50万㎡,道路硬化11公里,修建围栏4500米以及配套附属设施等。

2007年2月17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划定马家塬战国古墓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了保护标志碑。

2007年4月8日,马家塬战国古墓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荣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2013年5月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遗址名列其中,成为张家川县一处入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本批“国保”单位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等类别。

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距县城17公里,面积约80万平方米,海拔1874米。该遗址北依马家塬山梁,东、西两侧为地势较高的杜渠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凹平缓,两边高陡的簸箕状地形,避风向阳。经探测,以马家塬为中心,向东、西各延伸200米的范围内为较为密集的战国中晚期墓葬分布,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

2006年8月至12月中旬,对遗址中被盗掘过的三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陪葬文物和豪华车乘,在M1和M3中发现高档礼仪车乘十辆,车轮及车厢侧板均以金、银、铜、玛瑙、釉陶串珠、贝壳及错金银铁饰件等装饰;在车厢侧板上还有多种动物饰件及包金铜泡镶嵌;所有随葬车乘显得富丽堂皇、美奂绝伦,其豪华程度为全省发现,在国内也极为罕见。

2007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二期发掘工作开始。共勘探出62座墓葬,截至目前,共挖掘大、中、小型墓葬35座,共出土青铜器、玻璃器皿、车饰件等一万多件,部分墓葬的墓主人随身带有金腰带,釉陶珠和玛瑙、金银等串成的项链,裙摆也用釉陶珠、蜻蜓眼、绿松石等宝石和金银所装饰,十分奢华。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数量多、工艺精美、档次很高,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丰富而独特。典型器物有:青铜茧形壶、鎏金铜壶、连珠纹釉陶杯、错金银铁饰件、金箔质虎、金箔质狼、银箔质大角羊等。据专家初步估计,其中大部分属国家珍贵文物。而青铜茧形壶全国独此一件,堪称国宝。

马家塬遗址地表分布有大面积属常山、齐家类型的文化遗存,断崖上有大量的灰坑遗迹和房屋遗迹。该墓地所包含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带有较为浓厚的北方、西亚少数民族风格和秦文化特色,为研究秦和戎的关系,北方、西亚古代民族史,以及中国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冶金技术、古代科技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2006年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目前正在编制总体保护规划。随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实施,马家塬必将成为自治县及陇东南一颗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