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鄢国故城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东周)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历史沿革

19世纪60年代,全国组织文物普查时,考古专家刘东亚、安志敏对鄢国故城遗址进行考证,认定时代是西周初期,经过初步勘探,对鄢国古城的文化堆积、文化内涵、文化特征、时代延续、发展序列等,有了基本的定位。

1975年、1978年,鄢陵县文化馆组织人员两次对鄢国故城遗存进行了挖掘整理,并且对该遗址出土的实物进行了登记。

文物遗存

鄢国故城位于鄢陵县城北9公里彭店乡古城村一带。据史书记载,在西周初期,鄢为妘姓之国,即古鄢国。由于受数千年自然和人为的改变,其原貌遗存甚少,仅存部分城墙。

鄢国故城遗址外城经数千年自然和人为的改变,原貌遗存甚少,城墙遗址部分残留,长度约300米,高度1—8米不等;内城在遗址北部,呈正方形,面积为4万平方米,基高于外城4—6米,是古鄢国的紫禁城。

该遗址内随处可见不同时期遗留下来的各式各样的陶器,如《鬲足》、《鼎足》、《扁足》及大量的夹砂陶、磨光黑红陶、彩陶等残片。

遗址意义

鄢国故城遗址,是黄淮流域为数不多的早期历史文化遗存,可谓历史悠久。鄢国故城为土夯层筑城,其构筑模式、构筑方法,在我国早期城池建筑史上,实属罕见。其筑城方式独特,分内外两城,内城为紫禁城,又高于外城,这在我国古代筑城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出土的有彩陶罐、素陶、红陶背水壶、陶缸、陶杯等,纹饰有网状方格、三角纹、带纹、水波纹,纹饰多样,丰富多彩,这些都属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对研究古代人类生活习俗、劳动生产、社会发展、城池构筑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遗址保护

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鄢国故城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鄢陵县人民政府在鄢国故城遗址树立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牌。

2007年4月,鄢陵县文管所组织专业人员制作了鄢国故城遗址的保护档案,编写记录档案由主卷、副卷、参考卷组成,存放于鄢陵县文管所。

鄢国故城遗址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由鄢国故城遗址群众保护小组负责。鄢国故城遗址保护范围以内城的鄢国故城保护标志牌为中心向南扩2000米,向东、西、北各扩60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四周边线向外各扩300米。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