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沁县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别名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国家级(2012年第十二批)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概况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是指山西沁县利用本地自然风光,开发生态资源。"北方水城"就是这样一个项目。2007年11月,沁县开展了"集民智、求突破、找优势、谋发展"大讨论,通过征询专家意见,制定出了建设"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发展战略。整个工程为三期分步骤推进和实施:一期工程(2008~2010;二期工程(2011~2013);三期工程(2014~2016)一期工程(2008年~2010年),完善西湖改造和漳河河道治理工程,启动瘦西湖、东湖和南湖工程,在县城形成以西湖为中心的东湖、北海、瘦西湖、南湖四湖环绕;二期工程(2011年~2013年),完成县城水系建设,修复疏浚漳河、下曲峪河、小河、迎春河、实施圪芦河(湖)引水工程,连接北海和西湖,在县城初步形成五水交汇;三期工程(2014年~2016年),搞好全县河流水系规划建设,把县城境内能够连接的主要河流、湖泊、塘坝都贯通连接,不能纳入全县水系的进行改造,基本实现全县有水,碧水长流。形成绿色、特色、山光水色和工商贸、科教游为一体,湖光山色,最宜人居,具有南国风韵、北国风情的三晋最佳旅游胜地和商贾名城。

介绍

山西沁县将出现这样的美景:一座古朴而具有风韵的老城"坐"在水上,清澈晶莹的河水围城缓缓流过。护城河的两侧形成风光美如画的一条彩带。西湖水库、北海公园、漳源湖等湖泊像颗颗珍珠镶嵌在这条彩带上。关帝庙牌坊、龙珠古寺、玉皇大帝塑像等像闪闪发光的明珠,使这条彩带五彩斑斓。西湖泛舟、华灯水景、映日荷花、假山喷泉等美景,让这条彩带风光迷人。这里不是江南水乡乌镇;这里不是杭州西湖;这里不是扬州瘦西湖;而是正在建设中的"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山西沁县。

山西沁县介绍

沁县在巍巍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它是山西119个县中(96个有煤炭的县例外)仅有的几个拥有生态风光的县之一。

沁县,大自然的特别钟情,使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汇。水,给予这个县生命之魂。

沁县,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让这里的土地肥沃滴油,粮田连片无垠。土,给予这个县生命之根。

沁县,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这里风光美如画。景,给予这个县风情万种。

沁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距太原百公里,交通发达,风光迷人,是山西黄土高坡、煤海之中的一点"绿"。现在全县17万人正举倾城之力建设"北方水城·中国沁州"。

资源开发

山西119个县中有96个县有煤炭资源,沁县是山西少数没有煤炭资源的几个县之一。近年来,当众多县靠煤炭富起来之后,沁县2007年全县人均GDP仅4259元,不到长治市所属县、区平均的1/3。全县产生了"资源缺乏症"、"致富无望症"。全县人气不高、才气不旺,甚至有人讲沁县"运气不好",问题的根源是思想封闭保守。

县委与县政府新班子上任后,展开了是资源缺乏还是资源未开发的调研及思想大解放讨论,通过全县三干会、人大、政协等各种会议的演讲和宣传,使全县17万人认识到,沁县煤炭资源短缺,但水及风光资源在全省乃至华北却独一无二。"水、土、人、邻"等是沁县的四大优势。

资源优势

水是沁县最大的、最为独特的优势资源,拥有湖泊数量全省最多,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是长治市的2倍,全省的3倍,泉水星罗棋布,大小河流交汇纵横,且全是源头活水,水质好,无污染。有华北地区最大、日流量万吨的后泉、元王天然优质矿泉水等地层泉眼26处,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地矿资源显示,沁县境内水体80%源于300米~400米以下三迭纪岩的深层地下水,源源不断、经久不绝,土壤肥沃,养分充足。全县1300平方公里,素有"一圪垯土"之称。森林覆盖率达32.5%。全县属于丘陵山区北温带气候,是全省优势农产品基地县和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人杰地灵,质朴守信。沁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设县较早的县份之一,素有耕读传家之风,被誉为文化之乡。北魏时期的民间石刻南涅水石刻堪称全国民间石刻瑰宝。"三弦书"古韵悠扬。良相吴琠为沁州人,清廉、和谐的典型代表。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辅相成,相得成趣,为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必要条件。

北方水城蓝图

2007年11月,沁县开展了"集民智、求突破、找优势、谋发展"大讨论,又征询专家意见,制定出了建设"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发展战略。

项目一期

一期工程(2008年~2010年),完善西湖改造和漳河河道治理工程,启动瘦西湖、东湖和南湖工程,在县城形成以西湖为中心的东湖、北海、瘦西湖、南湖四湖环绕;二期工程(2011年~2013年),完成县城水系建设,修复疏浚漳河、下曲峪河、小河、迎春河、实施圪芦河(湖)引水工程,连接北海和西湖,在县城初步形成五水交汇;三期工程(2014年~2016年),搞好全县河流水系规划建设,把县城境内能够连接的主要河流、湖泊、塘坝都贯通连接,不能纳入全县水系的进行改造,基本实现全县有水,碧水长流。形成绿色、特色、山光水色和工商贸、科教游为一体,湖光山色,最宜人居,具有南国风韵、北国风情的三晋最佳旅游胜地和商贾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