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隆化民族博物馆

门票
免费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三级(文物)
所在地/隶属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隆化镇兴州路381号

建筑布局

目前,隆化民族博物馆有《隆化历史文物展》、《此间曾是帝王乡》、《安州、北安州、兴州出土文物展》、《发展中的隆化》四个基本陈列展厅,为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群众,博物馆在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充实调整基本陈列,增添展品,提升陈展水平。

第一展厅为《隆化历史文物展》,展出的多是旧石器时代、新时代的文物,比如在隆化境内滦河两岸河谷盆地的二、三级台地上,采集到的石核、石镞、石叶等。

在隆化民族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安州、北安州、兴州出土文物最为丰富。而博物馆也用了最大的一个展厅(面积相当于一、三展厅之和),来讲述这些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 在这一展厅,馆藏宝物众多,比如在隆化镇南黑山的石缝里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铜造像。这尊铜造像戴有圆形背光,背光上刻有“李翟手用铜四斤,泰常五年五月五日佛弟子刘惠造弥勒佛像”的字迹。据专家说,这尊佛像距今已有1570多年的历史了,是国家珍贵文物。

发展历史

隆化博物馆建于1981年,然而,当时博物馆占地面积只有二亩九分地。

1988年,隆化县博物馆开始扩建,工程在1990年结束。扩建完成后,博物馆的建筑面积达到了2500平方米,有展厅、文物库房、办公楼、多功能厅、服务部等。

此后,博物馆充分发挥它的展示作用。除了确定了三大基本展厅以外,常年还会举办很多临时展览,比如书法展、摄影展、科技展、发展中的隆化、隆化资源展等等。

2003年,隆化县博物馆迎来了它最大的一次转折——更名为“民族博物馆”。

2009年隆化县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决定:民族博物馆要迁址重建,并将新馆馆址设在董存瑞烈士陵园附近。

馆藏文物

馆内藏品5万余件,国家级珍贵文物500余件,包括夏家店上层文化精美的青铜牌饰,东胡、山戎各种兽首青铜剑,战国刻铭不锈铜戈、北魏“泰常五年”鎏金铜造像、唐代“契丹节度使印”、各种辽三彩和彩釉器、金元时期隆化瓷窑的标准器物“至正贰年白釉黑花瓷缸”等。特别是元代“驼色地串枝牡丹莲纹锦被面”等织绣品,更是添补世界空白的国宝,已成为世界古代纺织品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藏品记录着中国北方古代多民族的发展历程,并从多方面反映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融合、发展的历史面貌。

馆内影响

隆化民族博物馆立足长远,谋求文博事业更大的发展,突出特色工作,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努力培植自身造血功能,利用元代鸽子洞窖藏丝织文物纹样开发产品,已经成为隆化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各部门外联的首选礼品,而且为隆化文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沿着这条历史文脉,从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商周秦汉的钟鸣鼎食,从北魏安州肇建到契丹文化进入,从金元手工业的繁荣到清帝木兰秋狝御路上无尽的满蒙风情,一桩桩,一件件记录了这片塞北热土的历史年轮。

馆内活动

近年来,博物馆先后举办了《隆化出土文物展》、《社会主义好》、《迎回归话统一颂中华书画影展》、《隆化民族文物展》、《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书画展》、《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书画展》、《魏德全艺术作品展》、《蝴蝶标本展》、《李九功国画作品展》、《清代诰敕文物展》等30多个临时展览,累计接待观众已达60多万人次。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作用,加强馆际交流,先后在广东东莞鸦片战争纪念馆、佛山市博物馆等地举办了《清帝木兰秋狝秘史展》、《清代帝后画像及圣旨展》;在河北省邯郸、河南安阳、濮阳等地举办了《珍奇动物标本展》;在承德双塔山举办《辽(契丹)葬俗文物展》;在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举办了《洞藏锦绣六百年——鸽子洞窖藏元代丝织文物精品展》;2002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杭州举办《中国纺织考古新发现展》,特邀隆化“鸽子洞”元代织绣品参展,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