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江西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

别名
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等级
国家级(2003年建园)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

地理情况

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东城村,地理坐标112°46'25"—28°6'53",公园南接庐山,东望鄱阳湖,北领九江城占地总面积460公顷。

地行地貌

最高峰海拔583米的天花井和海拔218米的林角山,道凹等几座山峰组成。土壤多由沙页岩、石灰岩发育的红壤和山地红黄壤,还有第四纪冲积层的砾石、沙、粘土等组成。土层深厚,适合中亚热带各类植物生长。

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无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九江春季回暖较早,但天气易变,乍暖乍寒;从初夏到6、7月的梅雨期间,降雨集中,大、暴雨频繁,5、6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毫米左右,极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地表水资源136.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41.8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力资源32.9万千瓦。长江过境长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亿立方米,直入长江的河流流域面积3904平方公里。

植物资源

主要分布在西部九岭,幕阜山脉,面积达8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3%,活立木蓄积量2538万立方米,毛竹6196万株,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37种。保护处备案的古树有两株千年古桂(连体),700余年古枫2株,百年以上的有十余株。珍稀濒危植物有200余种,约占我国特产木本属的三分之一。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三种,二级保护植物15种,三级保护植物15种。

动物资源

有候鸟类115种,两栖类11种,哺乳类20种。亦是稀有野生动物梅花鹿栖息之地,现有梅花鹿150只以上。鱼类109种,名贵鱼类有中华鲟、鲥鱼、银鱼、彭泽鲫、虾虎鱼等。

狮子石

周奎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作《麟山记》。他说,白杨寨东半里许“有山。壮若伏狮”,但也接着说,“狮麟之辨”、“狮无角而麟一角”。他把山头上一巨石认为是“一角”,说“麟兮麟兮,夫复何疑?”外形神似狮子。

千年古桂

九龙桂生长在莲花镇东城村,该树品种为浦城丹桂(Osman thus fragrans“pucengdan”),树高15.6米,树冠优美,冠幅达18米,树冠覆盖面积有300平方米,树基部直径为1.4米,分生9支,每年金秋时节,花开,满树丹桂花开似火,呈现九龙戏珠的景观。

双枫迎宾

景区内一石崖旁一上一下有两棵枫树,上面一棵是红枫,下面一棵是黄枫。到了秋天,两棵树的青叶转为一红一黄,呈现迎宾之势,故所以游人称其为“双枫迎宾”。

交通及路线

交通

在市内有直达景区的专线大巴,每20分钟一辆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西门—狮子石—九龙桂——双枫迎宾—兴福晚霞—花溪涌泉。

基础建设

2010年7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市城建重点工程天花井森林公园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其道路、隧道续建工程有序推进,总体规划设计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品牌建设

2003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为国家AAAA级景区。

管理体制

江西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由庐山区莲花镇林业局管理,负责园区生态资源、安全。

历史人

用竹骨彩纸扎成龙头龙尾,龙身由各节花灯组成,内点蜡烛,每节板上两盏花灯,长达2米,由一人手持。一条龙灯由上百节板灯连接组成。舞灯时,前宜制作精巧的“子母灯”引路,后有“龙尾鼓乐”伴奏,有“巨龙漫游”、“龙头钻阵”、“绳蟒脱壳”、“穿花打旋”和“飞龙跳跃”等动作阵势。

祭窑神

祭“窑神”的习俗来自古代万历年间发生在瓷都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公元1599年,主持景德镇窑务的太监潘相为给皇帝烧造青花大龙缸,瓷工日夜赶制,备受煎熬,随着期限的临近,龙缸迟迟未烧成功,此时一位名叫童宾的窑工不忍众瓷工再受鞭笞,愤而投身窑内熊熊烈火,火熄之后,龙缸奇迹般地烧制成功,神宗皇帝据此封童宾为“风火仙师”,并立祠。 后代窑工为纪念这位舍己救人的先辈,把童宾称为“窑神”,遇上窑上盛事都要祭拜这位“窑神”,祈求“窑神”保佑窑火兴旺,窑工生活富庶。原名“徽调”、“二黄调”,1949年后定现名。明末清初,徽州腔和青阳腔与乱弹、吹腔交流融合形成该剧种,在形成过程中曾受到昆剧的一定影响。其主要腔调为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也唱西皮、高腔、昆腔。清初,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清乾隆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风靡全国。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本世纪30年代初期,徽州有徽剧戏班约20个。解放以后,江西各路采茶戏经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高安采茶戏《小保管上任》、《孙成打酒》,抚州采茶戏《秧》等,曾在全国性地方戏汇演中获奖并拍成电影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