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真如寺塔林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唐至元)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

真如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唐僖宗中和三年(八八三年),曹洞宗二祖道膺禅师来主此山,僧众云集一千五百馀人,唐僖宗赐额「龙昌禅院」。道膺禅师(八三五~九〇二年),是佛教禅宗五宗之一曹洞宗洞山法系的传人。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创建后,传到六祖惠能时分南宗惠能,北宗神秀,其后又分化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五个派别。曹洞宗由良价(八〇七~八六九年)和本寂(八四〇~九〇一年)分别在江西洞山和曹山创立,主要是宣传理事不二、体用无碍的思想,「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而曹山这一法系四传后就断绝了,只靠洞山法系道膺禅师一脉在云居山真如寺弘法,使之得以绵延流传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真如寺是曹洞宗的源地。禅宗五宗中,沩仰、云门、法眼三宗在宋朝以后都失传了,只有临济和曹洞二家保存下来。由此也可看到云居山真如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宋真宗敕改名

道膺禅师住持龙昌禅院三十年,圆寂后 弘觉禅师。在五代至宋这段时间里,先后有道简、道昌、怀岳、怀满、德缘、智深住持,仍提倡曹洞宗。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一〇〇八~一〇一六年),宋真宗敕改名为「真如禅寺」,一直沿习至今。

真如寺概貌

真如寺现塔林有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玉佛殿、禅堂、虚云老和尚纪念堂、寮房等,多为砖木结构的宫殿式重庑双檐大开间,上盖生铁铸瓦。寺属水田一百馀亩、山林三千三百馀亩。寺中尚存千年古银杏十馀株,其中有唐朝道膺禅师手植者,直径达二米,拔地参天,蓊郁苍翠。寺内还保留著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清康熙年间铸造的千僧大铁锅等。寺庙周围有历代僧塔二十馀座,寺前还保留著佛印与苏东坡的谈心石以及赵州关、明月湖等字样石刻多处。

出寺门,梯田节节,山坡绿草如茵、灌木成林,沿坡上有溪水环流,水色清碧,终年不涸,名为碧溪。佛印桥飞架碧溪,苏东坡曾为之写下诗句:「欲与白论心事,碧溪桥下水潺潺。」听畔有巨石,莹洁平整,石下流水淙淙,石旁古树浓阴,相传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曾谈经论法於此,故名「谈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