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永泰闇亭寺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盖洋乡赤岭村

历史

1958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原来此地无寺,只有个观音亭。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嵩口乡卢厝寨卢尔诚32岁削发为僧,云游四方,后在闇然亭(即观音亭)修道6年,辟谷不食。康熙二年(1664年)九月 (41岁) 圆寂。火化后,乡人将其骨塑于座像中,称卢公佛像。之后安宁、吉坑、歧美等四保首倡,由吉安张姓捐赠山场扩建,名曰“闇亭寺”,自此配祀卢公祖师于观音佛祖殿前,迄今已300多年。

清道光五年(1825年)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均有重修。

民国18年(1929年)住持僧性慰和尚化缘集资30000多银元,扩充旧址再次重修。

1981年秋,住持僧磬扬和尚再予修葺,补塑卢公祖师和观世音菩萨像。

1983年10月31日,方广岩与闇亭寺重新开放。

闇亭寺右3里有尼姑庵。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冬,系僧性懋和尚修建,全为土木结构,有左右耳房,中间大殿宽10.9米,深22.9米,高9.2米,已大部损坏。

现状

闇亭寺有大厅佛殿、观音楼、念经堂、一经楼、菜堂等建筑物和普陀岩等,建筑物均系土木结构,严谨大方,古朴风雅。大部分保持清代建筑格调。近年又建一座土木结构两层招待所。全寺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住持是释常戒法师。

卢公,被称祖师。俗名卢尔诚。据传说,他自幼执意皈依佛门,母不允,直至而立之年。一日,他私自出门,母亲担心,就一路尾随,直到闇亭寺,他已剃度。他只出家6年,便圆寂。

民间传说,他在祈雨保民方面做了很多贡献。后人为其塑像,供奉在闇亭寺。如今,信众遍布八闽,各县每年都有“请香”活动,以此表达保境安民之宏愿。

祖师

祖师出生地及年代

卢公确有其人,名叫卢意诚 (俗名卢尔诚),出生于永泰县嵩口镇卢洋村。据《永泰县志·方外传》记载:“卢公,三十三都人,为僧于闇然亭,修道六载,辟谷不食。康熙四年九月,告乡人以死期,架柴火化,乡人祀于亭中。今祷祈遍郡邑,呼为卢祖师”。卢洋村依山面水,风光秀丽,人才辈出。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山村,自宋政和二年(1112年)至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的132年间,村里有卢光前等9人中进士,其中卢钺任户部尚书。故有“百年九进士,三知一尚书”之美誉。

关于出生地。乾隆四十年刊本的《永福县志》记载:卢公为永福县三十三都人。“都”是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辖单位,一县之下共分为乡、里、都、村四级。据今人考证:永泰县三十三都即今嵩口镇卢洋境一带。卢洋境位于嵩口镇大樟溪与一条小溪的交汇处,依山面水,风光秀丽,人才辈出。自宋政和二年(1112年)至宋淳祐四年(1177年)的65年间,该境卢姓有卢光前等9人中进士,其中卢钺任户部尚书,在永泰传为佳话。

关于生活年代。据方志记载及民间传说,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卢意诚生活于明末至清顺治、康熙年间。(康熙四年九月)

僧侣生涯

传说卢意诚长在农家,一生勤劳,积德行善。有一日,神灵附身,顿生向佛的意愿,遂往暗然亭削发为僧,号元意禅师,时年32岁。“修道六年”康熙四年(1665年)38岁的元意禅师告知寺僧和乡人,自己某月某日要升天,登上自架的柴堆火化,功圆,只见一缕白光久久萦绕于上空,寺僧和乡人皆感奇异,便取其骨,塑像祀于卢公大殿中,尊称为“卢公祖师”。

主要职能

林国平先生认为:“福建民间俗神众多,几乎所有的神灵都有一定的职能”。而且“实际上,福建民间俗神的职能极少是单一的,而且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说来,每个神灵都有一种主要职能,同时兼掌其他职能”。卢公祖师的主要职能在清代应该是驱蝗。我们知道蝗灾是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当中一大灾害。永泰县是个山区县份,山地多、耕地少。一旦发生蝗灾,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每每蝗灾来临,当地民众都在闇亭寺乞求卢公祖师显灵,驱除蝗灾。每每应验,于是卢公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被称为卢祖师,并被载入官方编修的地方志中。

卢公显灵的记载

据当地人传说,卢公祖师能叱咤风云,治病救灾,除虫灭害,祈晴祷雨,时能显灵。民国《永泰县志·杂录》有文字记载卢公的灵迹:民国初年,尤匪猖獗,蹂躏永之南境。境有寺曰“闇亭”卢公香火处也。时督军特派防兵巡缉,以寺为驻扎所。军队日夕茹荤,屠狗宰牛,污蔑佛像,靡所不至。未逾时,忽迅雷从檐际起,殛毙防兵二人,置诸寺外。其人盖即污蔑之尤者”。这是地方史志中有关卢公祖师显灵、发威的正式记录,尽管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却反映了老百姓希望卢公祖师能除恶扬善的美好愿望,大大提高了卢公祖师信仰在老百姓宗教生活中的地位。

卢公祖师信仰的影响

此后,卢公祖师的影响和信仰不断扩大,本邑的民众,吃素净身,来寺进香,取火、取水、取符,络绎不绝。每逢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卢公诞,信徒们会聚会奉祀,以求平安。作为卢公信仰发源地的闇亭寺在清代以来多次翻修,如“清道光五年(1825年)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均有重修。民国18年(1929年)住持僧性慰化缘集资30000多银元,扩充旧址再次重修。 1981年秋,住持僧磬扬主持再予修葺,补塑卢公祖师和观世音菩萨像。”

相关人员曾在该县做过文物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永泰县乡间至今依然较好地保存着许多清代时兴建的名为“卢公堂”的宗教建筑,可见历史上其影响之广。据统计,以永泰县西山片地区为例,目前还有近10座左右的“卢公堂”,其建筑富有地方特色。以位于盘谷乡荣阳村溪坂的卢公堂为例。该堂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由戏台和两厢楼、大殿组成,周以围墙。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大殿主供卢公祖师神像,庄严肃穆。

除此之外,还发现在其他的许多民间小庙里供奉着“卢公祖师神龛”。其中,位于樟洋镇麟阳村的麟瑞阁,为五层六角木塔,高27米,底层每边长6.5米,葫芦刹顶。各层供奉不同神像:一层土地神,二层卢公和观音,三层仓玉信、孔子和孙真人,四层文昌帝,五层魁星中军。卢公与观音共处一层,反映了卢公祖师作为佛教民间俗神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如今,卢公祖师信仰在永泰县乃至周边地区仍有大量信徒。尤溪、莆田、仙游、闽侯、福清等周边县市的信众,每年均有许多人到暗亭寺请香,捧着自制的神龛,点上香火,一路敲锣鼓而归,以祈保境安民,五谷丰登。永泰县城关重光寺专设卢公殿,殿门楹联曰:“佛恩泽润娑婆界,无执德著证菩提”,众多善男信女来寺祈求平安。

景点

(1127年-1279年)南宋时,朱熹曾路过暗山,题句于暗潭石崖:“暗潭水涌天心月”,后无名氏对句:“转山石卷岭头云”。清代建寺后,把这对句作为对联刻于寺大门两边。

暗亭寺距县城83公里,素有“暗地生辉”之美誉,寺前雄峰矗立,寺后乔木并茂,郁郁黯然,故有“暗山”之称,山脚倒流溪有三个深潭曰:“暗潭”。能仁寺在下游10公里,现有占地360多亩。二寺主持僧交流频繁。

进暗亭禅寺小车可从盖洋方向,步行可择长庆下际方向古驿道上山。暗亭禅寺附近的赤岭金矿,不但富裕一方,而且还成为一道旅游景观。中埔古寨占地数千多平方,规模宏大,结构为外石墙,内木构,多座进深,有天井、水井、过道、排水、防盗、防火等设施。离此亦不远。莲峰阁尚存,可惜长庆尾洋古阁倒塌,只有遗迹。暗亭禅寺周边有古树名木分布。寺常年有僧人和菜友主持看。

奇闻

暗亭寺有值得一提的奇观,比如卢公殿虽居几棵大树之下,屋面瓦顶从未见有枯枝败叶,僧人也从未清扫,实可称奇。寺内“甘露雨来”,泉水清淡甘甜,春夏秋冬,不涸不溢,故有“水不干”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