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莆田光孝寺

别名
光孝寺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08:30~17:00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胜利北街535号

基本介绍

在梅峰光孝寺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六进殿堂:山门牌坊、天王殿、瞻拜亭、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楼)、大悲殿。左侧分布着伽蓝殿、钟楼、客堂、斋堂、僧舍、功德堂;右侧次第为祖师堂、鼓楼、净业堂、禅堂、方丈室等。整个建筑依山而建,次第上升。光孝寺的整个建筑古朴大方,巍峨壮观,布局主次分明,锗落有致,建筑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全寺占地面积达5.3万平方米。

梅峰光孝寺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80年代建于山巅处的大悲殿。梅峰海拔虽仅55米,但兀立城中,加上高22米、三重檐、悬栏高阁式的大悲殿,就显得格外宏伟壮观。殿中一尊高14.2米的观音坐像。据说,仅金身贴塑,就用去黄金1.5公斤。殿中有罗丹(1904—1983)书楹联一对:“峰顶参梅花,听来百八钟声,声声入悟;门前对沧海,看遍万千春色,色色皆空。”殿后有阶级可登殿走马回廊。

景点景观

梅寺晨钟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寺晨钟”,指的是梅峰寺凌晨的钟声洪亮低沉、浑厚绵延,悠扬悦耳,清幽久远,音域覆盖面广,莆阳大地均可听到,堪称荔城一大景观。

梅峰寺建于北宋后期,是莆田“四大丛林”之一。寺的钟楼内原来悬挂一口宋绍兴年间名匠蔡通铸造的优质铜钟,声音洪亮,可传数至百里之外。相传蔡通一生仅仅铸了四口大钟,第一口钟的声音十分响亮,人称“神钟”,可惜飞走了;第二口钟音质极好,即梅峰寺的佛钟;第三口钟挂在紫霄寺钟楼里,重一千七百斤;第四口钟响声非常难听,放在古谯楼上,用作县衙杀人时的丧钟。梅峰寺的大钟悬挂上钟楼以后,老禅师动身前往福州鼓山涌泉寺,临行时交待和尚说,要等他到达福州后才能把钟敲响,小和尚不知其中奥妙,当禅师刚出江口,行到福清境内翁山脚下时,便好奇、性急地敲起钟来。禅师听闻钟响,气愤地立刻返回荔城,责骂小和尚不听话,坏了大事。禅师听见钟声的地方,后来叫做“钟前”。梅峰寺钟的响声只传到那里为止。

据说,禅师走到哪里,钟声便传到那里。如果小和尚按禅师的指点,在他行到福州后敲钟,那么钟声就能传到福州;由于小和尚心急,提前敲响,结果只能传到离梅峰寺仅40多里处的福清钟前了。这个故事一直在民间传流至今。可惜那口钟已于清光绪十三年因驻军不慎失火而被烧毁。

现在梅峰寺的铜钟,是民国初年模仿宋钟重新铸造的,虽然不如前钟神奇,但也很动听:每当晨曦初露、金鸡啼晓之时,兴化平原上空,钟声频传,抑扬顿挫,浑圆悠远,声声入耳,给荔城这座千年古城,平添了一番优雅清新的韵味,素有“梅寺晨钟”的雅号,为莆田的独特景观。

历史沿革

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胜利路中段,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古刹,它是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梅峰光孝寺。与广化寺、龟山寺、囊山寺并称为 “莆阳四大丛林”,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寺庙。

梅峰,古代又称梅子冈,因此山遍植梅树而得名。

隋唐时,梅峰仅有座观音亭。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梅峰的所有者李泮固求观音喜得贵子,舍梅子冈山地100多亩,扩建为佛教庙宇。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御书赐匾“梅林佛国”。翌年,又赐额“崇宁禅寺”。宋政和元年(1111年),敕改为“天宁万寿寺”。

后惠照法师任万寿寺的住持,将寺庙修缮一新。

宋绍兴二年(1132年),住持惠泽等发愿铸造大钢钟。经过三次铸造,音色都不甚理想。直到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住持怀琇请名匠蔡通冶铸了一口铜钟,音色清朗,音量洪厚,凌晨时钟声可传到40里以外。从此,“梅寺晨钟”被列为莆田一景。

在宋绍兴七年(1137年)时,宋高宗赐“报恩光孝寺”,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称光孝寺,一直沿习至今。

宋朝的梅峰光孝寺在当地富豪李氏家族的支持和宋朝政府的扶持下,屡经扩建,殿堂雄伟,成为莆田境内四大丛林之一。在大雄宝殿边还建有梅峰书院,四周名士云集在这里谈经论道,著书立说,人称讲寺。梅峰寺住持惠深在法堂左侧建李公祠以纪念之。

元朝时,朝廷在寺内设“官讲”,使梅峰寺成为名符其实的讲堂。后年久失修,逐渐衰败。 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住持规永法师予以重修。可惜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全寺被倭寇烧毁,仅存大雄宝殿和钟楼。到万历六年(1578年)由住持月珍法师募捐重修,后相继建起了伽蓝祠、香积、法堂、大士阁、山门和瞻拜亭。

清朝时,在顺治、康熙、雍正年间,光孝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1887年,钟楼失火,楼内那口宋代铜钟竞被火溶化。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南洋回国的微嘉法师任光孝寺住持,四处集资,兴修了大维宝殿、方丈室、客堂、钟鼓楼、韦驮殿和禅堂等,又按宋时铜钟尺寸新铸了一口铜钟。钟高1.64米,外径1.04米,重1500公斤,钟身铸有《大悲咒》、《钟咒》全文,共543字,音色洪亮久久不绝。微嘉法师弟子众多,有近百人卓锡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有海外廨院18座。

从清朝末年始,光孝寺的维修费和日常开支都由海外廨院资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梅峰光孝寺也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受到国家的保护。但“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毁,僧众流散,殿堂改作他用,唯有清铸铜钟幸存下来。 1979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光孝寺重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1979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光孝寺重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海外信徒积极捐资,重建祖寺。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海内外佛教界的努力下,经过十年重建,梅峰光孝寺殿堂雄伟、佛像庄严,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