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无尘塔

别名
无尘塔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宋)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石塔简介

无尘塔位于莆田市九座寺西面,创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为该寺历代寺僧圆寂后火化的荼毗塔,距今已1100多年。宋崇宁间赐名“无尘塔”。塔为三层石构,八角空心,高14.22米,内径4.45米。塔尖为莲花葫芦形。基座为莲花石雕,各层角柱呈瓜楞形。 底层下部八面刻有奔龙舞狮等浮雕图案。设南北开门,东南与西南两面有护门卫士浮雕。塔内有螺旋形石级盘旋而上。塔前有月台,与宋以后的石塔形制迥然不同。这是省内罕见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

建筑结构

无尘塔为八角三层空心石构建筑,高14.22米,直径6.45米。塔基为莲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8根塔柱均为瓜棱式造形。塔的各层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下为叠涩,上绕栏杆。底层设子午南北开门,东西设窗,下部八面有奔龙舞狮等浮雕图案。护门将军不放在底层门的左右两旁,而镶在底层东南、西南二个方向的石壁上。二、三两层四面开门,从底层至塔顶有螺旋式石级以登。塔尖为莲花葫芦顶。塔的建筑风格和结构有明显的唐代遗规。塔东太平院大雄宝殿前,有2座建于晚唐的婆罗门六角实心石塔,高6米,八面刻佛像,造型雅观。塔南百山麓还保存有一座唐代和尚石墓,形似铜钟,结构别致,也是研究唐代石构建筑的宝贵文物。

风俗习惯

4月25日、10月4日妈祖节;六月食新 ;入伏这天家家熬“仙人冻”吃;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风俗;立春时,备香案、烧香照烛,放鞭炮,贴上“迎春接福”、“春临福至”等红笺,名为“接春”。

在仙游县城西北约50公里处的九座山太平院西侧。唐咸通六年(865年)正觉禅师创建,为历代僧人圆寂静化之处。原有木制横额,其上“无尘”二字是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敕书,现已不存。福建现存年代最久的石塔之一。塔为八角三层空心石构建筑,高14.22米,直径6.45米。塔基为莲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8根塔柱均为瓜棱式造形。塔的各层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下为叠涩,上绕栏杆。底层设子午南北开门,东西设窗,下部八面有奔龙舞狮等浮雕图案。护门将军不放在底层门的左右两旁,而镶在底层东南、西南二个方向的石壁上。二、三两层四面开门,从底层至塔顶有螺旋式石级以登。塔尖为莲花葫芦顶。塔的建筑风格和结构有明显的唐代遗规。塔东太平院大雄宝殿前,有2座建于晚唐的婆罗门六角实心石塔,高6米,八面刻佛像,造型雅观。塔南百山麓还保存有一座唐代和尚石墓,形似铜钟,结构别致,也是研究唐代石构建筑的宝贵文物。

建造年代

仙游县凤山乡九座山,有凤凰来仪山形,雄凤冠上建有九座寺,雌凤冠上建有无尘塔,两地相距约有400米。据《仙游县志》记载,无尘塔建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原为历代僧人圆寂静化之处。倡建者是正觉禅师。塔上“无尘”二字是北宋崇宁中勤书。二层塔门刻有绍兴丙寅僧家藏衣字样。1997年9月2日,无尘塔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当时定为宋代石塔。因建塔年代有疑,几年来曾有许多好奇文人及文物工作者前来查考,但由于年代已久,石刻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均查认不出十个字,因此仍不解其详。

现今保存的无尘塔,塔基为莲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塔柱八根,为瓜棱式造形,雕工粗中有细;塔高14.22米,直径6.45米。塔的各层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每层下为叠涩,上绕栏杆;底层设子午南北开门,东西设窗,二、三两层四面开门;从底层直至塔顶均为空心结构,仅有螺旋式石级以登。建筑风格均是唐代遗规,不同于仙游现存的诸古塔。

由此可见,凤山无尘塔原建于唐懿宗咸通六年,为木质空心结构;宋绍兴丙寅年被匪寇所焚毁,于宋乾道丙戌年伐石重建,为石质空心结构;现存的无尘塔乃宋代古塔,建筑风格保留唐代遗规。